1932年,抗战将领王德林来到好友戴万龄家...

  • 时间杂论
  • 2022-12-19 02:39:08
1932年,抗战将领王德林来到好友戴万龄家,想请这位当地首富捐赠一些金钱以充军资,可没想到门外却涌出来的200名持枪壮汉,王德林心里有些打鼓:“看来这次怕难筹军资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迅速沦陷。为了抵抗日本人在东北这片土地上的恶性,很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日本人的入侵。

王德林原是吉林军的一名营长,后因吉林军高层对日军的奴颜媚骨,继而脱离吉林军,组建了自己的抗日队伍,叫作“中国国民救国军”。

1932年2月18日,王德林率领救国军来到了敦化东沙河沿,到了这里后,他的一位老朋友知道他来,当即亲自出村来迎接他。

王德林到敦化东沙河沿来,就是为了找他这位老朋友,他知道这位老朋友家大业大,希望他可以为“救国军”提供一些军资。

这位老朋友名叫戴万龄,他在敦化地区是数一数二的大地主,他在这里坐拥良田千顷、房产百间,光是在他们家做工的长工都有上百人。

而且,他在敦化当地有着良好的口碑,他经常救济灾民帮助乡里,因此,很多人对他都十分信服。

虽然王德林知道这位老朋友十分热心,但他也不确定对方愿不愿意冒着得罪日本人的风险帮助他,所以,只提了希望他可以提供一些军资。

在说明来意后,一向豪爽的戴万龄皱紧眉头,来回走动,似乎是在做很艰难的决定,这让王德林心里有些打鼓。

突然,戴万龄下定决心一般,向门外喊道:“你们进来吧!”随即,200多名持枪的年轻人从院子外冲了进来,全部都盯着王德林。

王德林还以为戴万龄想扣押自己,心道自己这次失算了,没多带几个人来,看来这次军资是筹不到了。

他刚要质问戴万龄这是何意,没想到戴万龄却主动说:“王兄你看我们这些人怎么样?”

王德林不明所以。戴万龄哈哈一笑说:“早听说你要来,我就组织了这200多名青年,我们打算一起加入你的队伍!”

原来,戴万龄早就有参加抗战的想法了,但因为一直以来都没有门路,就一直在等待机会。这次知道王德林过来,他早就组织起了村里想参加抗战的青年,购买了大批物资和粮食,只等王德林上门。

王德林一来,他就带着全家57口人和这200青年一起加入了救国军,家里只留了一个堂弟照顾剩下的老小。

这一年,戴万龄已经60岁了,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龄,他却毅然的走上战场。

他所带来的人被分在了第五营,他们这个营大部分由“戴”姓组成,所以他们所在的营,被称为“戴营”。

在战场上,戴万龄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迎着敌人的炮火,一马当先,冲锋陷阵。

“救国军”缺少物资了,他就变卖自己的家产,把换来的钱作为“救国军”的军饷。

日军原本并不把救国军放在眼里,因为他们没钱也没枪,但戴万龄加入后,军饷和武器都不再是什么困难。

在打了几场胜仗后,救国军的队伍迅速扩大的20000余人,成了当时东北这片土地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反抗力量。

这时,日军有些慌了,他们得知戴万龄加入了救国军,就带人来到了沙河沿,抓住了戴万龄的堂弟戴万生,逼问戴万龄他们的下落。

戴家的男儿都是血性男儿,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戴万生宁死不屈,最终,他被恼羞成怒的日军杀害,戴家所有的护院家丁也全部死于日军机枪之下。而日军还不解恨,他们还放了一把火,直接烧了整个戴家大院。

不过,日军的残忍行为并没有吓退戴家战场上的男儿,他们知道,如果他们不站出来守护自己的家园,还会有无数人死于日军的机枪之下。

于是,“戴家军”在战场上更加的英勇无畏,面对敌人的包抄,其他人都退走了,但戴家军不退,他们依旧奋战在第一线。

之后,戴家子弟更是加入了周保中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

1938年,戴万龄奉命悄悄潜回敦化沙河沿一带,为部队收集情报并筹集粮草。

结果他不幸被汉奸出卖,被日军俘虏,日军的严刑拷打,想逼他说出周保中等抗联将领的下落,但尽管日军用尽了手段,可戴万龄依旧不为所动。

最终,戴万龄被日寇残忍杀害,英勇牺牲。

戴万龄死后,他的六个儿子也相继殉国。

长子戴克勤,1936年牺牲;

次子戴克俭,1939年身受重伤,1946年伤重不治牺牲;

三子戴克吉,1937年,为了救戴万龄牺牲;

四子戴克志,1935年牺牲;

五子戴克远,1937年牺牲;

六子戴克政,1938年牺牲;

在整个抗战期间,戴家祖孙三代共57人参加抗战,结果其中54人壮烈殉国,戴万龄父子七人全部战死沙场,最终只剩2个寡妇,一个孙子。

抗战前,他们家人丁兴旺,是当地有名的大家族,可回来时只剩了妇孺;因为家园被毁,他们回来也只能在亲戚家东躲西藏,一直熬到东北光复,才敢出来。

“戴家军”满门忠烈用他们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的血性!

古有杨家将,今有戴家军。

“戴家军”的事迹,就是那时中国抗争的缩影,正是因为那时的中国大地上,有无数个“戴家军”的存在,中国才能在几倍于我们的敌人的围攻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微博公开课历史
1932年,抗战将领王德林来到好友戴万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