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位老人接到通知...

  • 时间杂论
  • 2022-12-28 04:06:03
1949年,一位老人接到通知,他的一根"讨饭棍"被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这让老人很吃惊,同时也百感交集热泪盈眶,这是怎么回事?这根"讨饭棍"又有什么样的来历呢?

老人名叫唐和恩,山东莱阳人,从小家里就很穷,穷得要四处要饭,这段岁月,唐和恩一直铭记在心。

1947年,36岁的唐和恩加入了组织,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他打心里对组织上感激涕零。

1948淮海战役拉开序幕,唐和恩第一个报名,加入了为前线解放军运送物资的队伍,随后他被任命为支前部队第4小队的队长。

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他整理好行装,带上跟随了自己半生的"讨饭棍"就出发了。

支前的路上很辛苦,但是唐和恩义不容辞,不惧艰险,他跋山涉水,趟沟过河,任劳任怨,日夜不停向前推着小车,目的只为能及时圆满地完成任务,将军需和生活物资交到前线战士们的手上。

寒风如刀似割,运输队顽强地前进着。

有一次,为了趟过一条半结冰的河水,并保证物资安全。

唐和恩勇往直前,用"讨饭棍"探路,硬是和队友们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浸泡了1000米的路程。

上岸后,大伙腿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但是老唐他们穿上棉衣和裤子后,二话没说又上路了。

他心中很清楚,每耽搁一秒就会有许多战士牺性,时间就是生命。

还有一次,唐和恩的车子陷入了泥坑,他用尽全力向上推抬小车。

最终车子过了,但他却再一次掉进了坑里,嘴巴撞在石头上,磕掉了一颗门牙。

随后,他被队友救了上来,大家劝他休息一会,他还是那句话,战场不等人,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后,又继续前进了。

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在运送伤员时,老唐更是想伤员所伤,急伤员所急,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绝不让伤员饿着冻着。

就这样,这根"讨饭棍"伴随着唐和恩之前的每一次步伐,对他来说,这根棍子就是生命,意义非常。

他还将经过的每一处村镇的名字,刻在这根棍子上,以纪念这段支前的峥嵘岁月。

只见棍子上密密麻麻刻了鲁、苏、皖3省88个村镇的名称,形成了一张路程4000多公里的路线图。

淮海战役后,唐和恩被评为了特等功臣,他的支前小队也荣获“支前模范队”的光荣称号,而一面写着“华东支前先锋”的锦旗更是对他们的最大感谢和鼓励。

1949年,唐和恩意外接到一个通知,他的那根记载着苦难和幸福岁月的"讨饭棍"被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由博物馆收藏,供后人敬仰。

事实上,即使这根"讨饭棍"没有这次的殊荣,唐和恩也是不会丢弃的,它已经成了历史的见证,也成了老唐的精神支柱。

他要将这根棍子留给子子孙孙,让他们不忘历史,永远艰苦朴素,奋发图强。

让我们向英雄的支前模范唐和恩老人致以崇高敬意。微博公开课历史云讲堂
1949年,一位老人接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