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肖韩氏的大儿媳听到大门口有动静...

  • 时间杂论
  • 2023-01-10 10:26:17
抗战时,肖韩氏的大儿媳听到大门口有动静,月光下就见一位浑身血污的军人在晃动她家的柴门。肖韩氏低声让大儿媳不要声张,两人一起把国军士兵谭自玉拖进了屋里。
油灯下,婆媳二人认出这是一位国民党军人。但是问他是什么人时,他伸出两个指头比画了个“八”字,意思他是“八路”。
大儿媳说你哄谁啊?当俺娘俩没见识呢?一看你就是国民党的兵!然后对婆婆说,这样的人咱能救吗?肖韩氏瞪了大儿娘一眼,说国民党的兵怎么了?不是中国人啊?不也是人命啊?该救还得救!此时,谭自玉口渴得厉害,就用手比画着要喝水。
肖韩氏说你不能喝水,流了
那么多血,一喝水你就没命了!然后吩咐儿媳先用盐水给谭自玉擦了擦嘴上的血渍,然后做了半锅放了盐的玉米面粥。
晾得不冷不热以后,一点一点给谭自玉喂。喂得差不给他脱掉粘到身上的血衣,擦洗了伤口,抹了外伤药,换上家里的男人衣服,把他藏进了躲避鬼子的地窖里。
1942年11月1日,日军“扫荡”,对崮山战役爆发,八路军300余名指战员牺牲,余部突围。谭自玉是防守于北面的国军51军113师677团9连的一名士兵,山东文登人。对崮山失守后,国军官兵260多人大部牺牲,所剩60多人突围。
受伤的国军官兵无力突围,便往悬崖下面跳,谭自玉也在其中。他身受重伤,两条小腿被炮弹崩烂了,身上也多处中弹。跳崖对他来说都是艰难的,他只能“滚崖”。滚的目的不是求生,而是求死。他不想让鬼子抓了去遭受非人的折磨,只求滚下悬崖结束生命。
谭自玉滚下悬崖后没有死,只是额头上的皮肉被岩石或树枝刮掉了。他在死人堆里昏迷了一天两夜苏醒过来,发现已经没有枪炮声,也没有了鬼子的喊叫声。
求生的欲望一时强烈起来,他开始往村里爬。在两天的时间里,他爬过了二十多里远的路,最终来到一个叫辉泉的村子。
救他的人是辉泉村的一位老太太。这位老人家姓韩,娘家在沂水韩家曲。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只因丈夫姓肖,便被叫了肖韩氏。她会武功,出嫁时娘家给的陪嫁除了几件家俱,还有一挂铁鞭,两只铁郎头。
民国初年,有一帮土匪曾到辉泉抢劫,当时只有三十来岁的肖韩氏挥动铁鞭与土匪拼杀,打死打伤三四个匪贼,吓得其他匪贼落慌而逃,很多年再也不敢进犯辉泉。
1942年,肖韩氏已经是62岁的老人了。谭自玉在她家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等身上的伤彻底痊愈了,肖韩氏亲自把他送到了30公里外的沂水县卞山,在这里,有八路军的一个团驻守。
谭自玉投靠了八路军,成了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
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知道肖韩氏救过一个从对崮山上死里逃生的伤兵。一家人谁也不敢说,因为说了,万一被村里那些想发财的黑心人知道了,向鬼子去举报,一家人也就都没命了。后来鬼子投降了,沂蒙山成了八路军的解放区,救伤员的事可以说了,但是村里人也只知道老太太救得是八路军,没人知道她救得是“顽固军”。
因为一旦知道她救得是“顽固军”,那她在村里的地位可就一落千丈了。敌后抗战,国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差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1961年农历腊月间,在上海市结核病院任职的谭自玉想起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肖韩氏,他要到沂蒙山来看看这位义薄云天的老人。可带点什么来看老人呢?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猪肉是看望老人最好的礼物,但是猪肉得等到过春节的时候才能供应,于是谭自玉就等,一直等到年三十的下午,全家四口人拿到了供应的猪肉,他才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1962年农历正月初二,谭子玉提着已经有些干巴的猪肉来到了沂水县沙沟人民公社辉泉大队。此时,双目因患白内障已经失明一年多的肖韩氏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听到门口有动静,她问:“谁啊?”谭自玉的泪水唰得流了下来,喊道:“娘,是我呀!”老太太愣了,说:“你是谁啊?是我家女婿吗?不对啊?我女婿好几个,没有说话撇腔的呀。”
谭自玉是文登人,本来说话就与沂水人有很大区别,在上海这么多年,又夹杂了一点上海味,所以老太太说他“撇腔”。谭自玉上前扑通跪倒在老太太面前,一把抱住老人的腿,哭着说,娘,我是谭自玉啊,你救了一命的那个谭自玉啊。老太太一下子想了起来,立刻抱住谭自玉的头,抚摸着说:“哎呀我的那儿呀,你还活着呀?打了那么多的仗你没牺牲啊?”谭自玉说:“娘,我还活着。有你老人家这么个大恩人在,我怎么能死呢?我得好好活着,好来报答你的恩情啊!”
此后,谭自玉数次赶来看望老人,中间还寄钱寄物。1964年冬天,84岁的肖韩氏去世。临近春节,谭自玉又来看望老人家,得知老人已经过世,他流泪不止。1969年,谭自玉在上海去世。致敬抗战老人肖韩氏!微博公开课历史云讲堂
抗战时,肖韩氏的大儿媳听到大门口有动静...抗战时,肖韩氏的大儿媳听到大门口有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