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左宗棠升军机大臣,进颐和园谢恩

  • 时间杂论
  • 2023-01-14 00:10:51
1880年,左宗棠升军机大臣,进颐和园谢恩。按规矩要行跪礼,哪知这一跪累得他腰酸背胀,直打哆嗦。最后实在受不了,撅起屁股朝前趴了一会儿。这一下,可不得了,立刻有人告他对太后无礼。
看到弹劾左宗棠失仪的折子,慈禧只是淡淡一笑,下了一道口谕:“30年不许奏左”。大臣们一脸惊愕。此时,慈禧心如明镜,只有左宗棠才能剿灭太平军、捻军,”抬棺出征”,平息阿古柏叛乱、从沙俄手中先后收复全疆,换作旁人,谁有这个本事?
军机处对左宗棠来说不是塞外大营,压根不可以雷厉风行,要遵守各种潜规则,对两宫太后绝对服从。
军机上朝议事,按规矩,鱼贯在在狭窄的便殿跪着。跪在最前面的是恭亲王奕訢。两宫太后翻阅厚厚的文件,就出去上朝了。趁她们接见大臣不在的时候,前面几名军机大臣抽空看一下。
等皇太后回来时,便开始询问国家大事,大部分人都是莫名其妙。领头大臣恭亲王奕訢跪在最前面,还能摸着太后的语气奏对,左宗棠跪在后面,完全不知道在他们说什么,经常答非所问。没有多久,国家大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频繁的请安和碰头让左宗棠无法适应: 见光绪要碰头,双膝跪下,两手垂直,再弯腰把额角碰在地面上。见两宫太后再重复一遍。赐宴则更让左宗棠忍受不了。跪下后,反复碰头。遇到太后夸赞赏赐时,额头碰地要发出响声,传到太后耳中。
京官性格大都圆滑,讲究同年,同门,同乡。不会触碰禁忌。可左宗棠最反感这样的官员。
”冇得寸用的饭桶” ,每次看到那些办不成事,只会迎上溜须的大臣,左宗棠都要忍不住在后面骂两句。升军机后,他大部分时间是不说话的,但牛脾气上来后,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敢说敢骂不留情。别说亲家郭嵩焘,连曾国藩、李鸿章等湘军大佬有毛病,他照样顶牛、开骂。同乡胡林翼曾无奈地说他“过于矫激,面折人过,不少宽假”。也就是说,说话过直,指责人不留情面。
新入军机的左宗棠根本没把官场潜规则当真。为了部将王德榜,他可以越权上奏为其请差事。慈禧顾其面子才勉强同意,可他立即要王德榜上殿谢恩;军机领班恭亲王奕訢很不满,教训说:“谢恩?且等诏书下了再说吧!”
光绪七年三月十日,京城出了大事,东宫太后慈安暴毙。隔天早朝时,所有人都闭嘴不说话,唯独左宗棠难受得不停顿足,”昨天早上东太后召见臣还好好的,怎么到晚间就晏驾了呢?这话一说,立刻被厌恶他的太监密报给慈禧。
痛骂太监,慈禧能忍,冒犯奕訢、李鸿藻等,慈禧也能包容。可这回居然把矛头指向自己,说要调查慈安的死因,这谋害东太后的大罪,非同小可。”30年不许奏左“的口谕压根抵不上这极度恼怒,左宗棠在军机刚捂热了屁股,9个月后,调任两江总督。
1884年,73岁的左宗棠调福建前线督师,路过长沙,想起结怨半生的郭嵩焘,为了国家让郭嵩焘身败名裂。真是不值得,戎马一生,举家清贫,离不开的依然是国恨家仇。他整理好衣帽,亲自上门拜访,与郭嵩焘和解。郭嵩焘自然是闭门不见,最后在湖南巡抚的力劝下,勉强开门,午间留饭时,过去的恩人沉默不语,左宗棠离去也没有回访。至死也没有原谅他。
不管有多少人讥讽謿弄,左宗棠一生是成功和圆满的。或许这就是”时势造英雄”吧。 微博公开课历史
1880年,左宗棠升军机大臣,进颐和园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