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74年,明初“四杰”...

  • 江苏侃大山
  • 2023-02-06 16:30:13
公元1374年,明初“四杰”之一高启被朱元璋处以腰斩,从脚到头切成八段处死,现场惨不忍睹,朱元璋居然亲自监刑。可见他是有多厌恶高启。

高启被腰斩后,并没有立即死去,他的上半身还有意识,他费尽所有力气撑起被斩的上半身,拿手沾着自己流淌的血愤恨地写了三个
“惨、惨、惨”字。

可能高启到死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得罪了朱元璋,而朱元璋又是为何用如此惨绝人寰的酷刑对自己。高启乃一介书生,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平时也就喜欢写写。

但是高启不知道,当朝皇帝朱元璋是一个记仇的人,得罪他的人,他一定会秋后算账的。

高启从小父母双亡,于是性格很敏感,但是他天生记忆力惊人,所读之书几乎能过目不忘,精通历史,平时爱好诗歌。

元朝末年,统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越演越烈,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起义。有一支较大的起义军,首领叫张士诚,在吴地称王。

张士诚有一个手下叫饶介,听说了高启的才名,想招揽他,于是多次派人去邀请他,待他为座上宾,这一年,高启年仅16岁。

23岁那年,跟着张士诚混了几年,高启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他的思想格局偏向于儒道,喜爱自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向张士诚离职。

在江湖上混了几年,高启的人生开始发生了转折。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368年,高启的才华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弄得人尽皆知,一不小心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为了珍惜人才不惜重金把高启招进宫里。

朱元璋给高启安排了2个工作,一个平时授课皇子们,一个是纂修《元史》。收入颇丰。

可是孤傲的高启不大领情,他厌恶朝政,不羡功名利禄,根本不把朱元璋给的高薪放在眼里,于是找各种理由拒绝,要知道拒绝万人之上的皇帝,可想而知这是何等的罪过。

朱元璋表面上没有强求,于是给他足够的银两让他离开,但事实上他对高启已经很不满了。当你不喜欢一个人时,随时都想抓对方的小辫子。

比如高启曾写诗《题宫女图》:“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只是写元顺帝宫闱隐私的闲散之作,与朱元璋并无关系。

但是朱元璋却对号入座,认为高启借古讽今挖苦自己,他本身就是个多疑的人,觉得高启故意作诗讽刺他,因此对高启记恨在心。

洪武五年,苏州知府魏观刚刚到任,他想把知府修理一下。但是新修的办公大楼,选址恰恰在张士诚宫殿的遗址上。

大楼修建好之后,依照当时的规矩,要作一篇“上梁文”。

高启正好当时他隐居于青丘,魏观也是久仰高启大名,于是专门请高启作“上梁文”。

此事对高启来说是小事一桩,高启便答应了,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而这篇“上梁文”,不仅要了魏观的命,也把高启送上了刑场。

要知道张士诚跟朱元璋是死对头,因魏观将办公大楼修建在张士诚的旧车上,朱元璋得知之后十分不高兴,以他好猜忌的性格,认为魏观居心叵测,将其处死。

而在高启所作上梁文之中,有“龙盘虎踞”四个字,更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朱元璋认为“龙盘虎踞”是帝王居所,高启却将张士诚旧址形容为“龙盘虎踞”,觉得他是故意的,有造反之嫌。

《明史·高启本传》记:“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之未发也。”从这儿可以知道,《郡治上梁文》中的“龙盘虎踞”四个字,只是一个引子。朱元璋对高启的不满早就暗藏于心,一天天累积,到上梁文时达到了顶点,从而爆发。

一个帝王,却没有包容一个文人之心,可见朱元璋是多么心狠手辣,高启的死跟窦娥有得一比。

那什么是腰斩呢?顾名思义就是从人的腰间把人斩成两截,这种酷刑从这种刑罚周代已开始,犯人可以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残忍至极。朱元璋为了泄愤,居然将高启斩为八段,还亲自监刑,真是变态之极。

腰斩这一刑法直到雍正年间才被废除,据说当时雍正皇帝对纳贿营私的官员俞鸿图实行腰斩,俞鸿图被腰斩后,在地上用自己的血连写七个“惨”字才气绝身亡,雍正听说之后便觉残忍,命令废除这一刑罚。

古代的刑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见过,但是没有他们想不出的残忍手段。比如笑罚,就是让犯人活活笑死,比如饿刑,就是活活将犯人饿死.....

朱元璋残忍地对高启实行“腰斩”之事,您有什么想法?
公元1374年,明初“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