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诸葛亮病逝,刘禅大惊...

  • 时间杂论
  • 2023-02-11 06:57:23
234年,诸葛亮病逝,刘禅大惊,翻箱倒柜地找出诸葛亮生前的密奏。只见上面写着10个字:“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刘禅心下疑惑。诸葛亮希望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蒋琬,但蒋琬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厚道人,能否肩负起如此重任?刘禅此时已经27岁,他不想再有一个丞相压得自己喘不过气,他想要大权在握、政由己出!
所以,刘禅对诸葛亮的密奏大打折扣,撤销丞相一职,将诸葛亮原有的权力一分为二:让吴懿担任“车骑将军”兼汉中太守,遥领“雍州刺史”,总领武将督汉中;让蒋琬担任“尚书令”,暂统文官管国事。
消息一出,群臣皆惊。吴懿也就罢了,毕竟他是刘备的大舅子;但蒋琬的任命确实出乎意料,谁都没想到诸葛亮会指定蒋琬来当继任者。
当时,姜维新降不久,根基尚薄,姑且不论。但丞相长史杨仪诛灭魏延,成功将北伐大军带回,居功甚伟;丞相司马费祎为太子旧人,多次出使东吴、随军出征,智计过人;侍中兼虎贲中郎将董允亦为太子旧人,侍君左右,宿卫宫中,深受信赖。
而蒋琬虽是诸葛亮的留府长史,却每日只知埋头苦干。论资历,他不如杨仪;论智计,他不如费祎;论威严,他不如董允。能拿得出手的大概就是他那器宇轩昂的外表了。
因而,不止刘禅不明白,群臣也不明白,“平平无奇”的蒋琬何德何能接替诸葛亮?众人既有对蜀汉未来感到绝望的,也有等着看蒋琬笑话的。
殊不知,诸葛亮异常看重蒋琬,曾对刘备称赞:“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又常说:“公琰(蒋琬表字)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诸葛亮北伐期间,成都的事务都是蒋琬代为处理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在前线所需的兵马钱粮,都是蒋琬筹备的;正如之前刘备在前线打仗,诸葛亮在后方足食足兵。
蒋琬上任“尚书令”后,丝毫不慌,脸上既没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没有因升官而喜悦,言行举止一如既往,将繁杂的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这种举重若轻,渐渐让众人拜服,也让刘禅放下心来。
次年,度过“试用期”的蒋琬被刘禅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升迁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由费祎接替其尚书令之职。虽然不似诸葛亮那般大权独揽,但能继承诸葛亮生前的“益州刺史”之职,蒋琬已经很满足了。
不久,吴懿病逝,又逢公孙渊叛魏自立,司马懿被征调辽东。已经玩腻朝政的刘禅索性放权,允许蒋琬开府治事,总督诸军屯住汉中,伺机而动;而后,又加封为“大司马”。
由此,蒋琬如同诸葛亮一般可以招聘幕僚,政事军务一手抓。
蒋琬在政事上萧规曹随,未对诸葛亮的施政方针作太大改动,而且自费祎接手尚书令后,蒋琬就一门心思花在了北伐上。他提拔姜维为“司马”,让姜维时不时率小股部队进攻魏国的羌中及陇西,试探虚实。
就这样过了6年时光,魏国一直采取防守态势,情形与诸葛亮6年间5次北伐基本一样,蜀汉未能取得较大的胜果。蒋琬开始琢磨如何打破僵局。
诸葛亮的行军路线是北上出兵秦川,但道路艰险,运粮不便。蒋琬提出以“东征”代替北伐,沿汉水、沔水顺流而下,联合东吴一起攻打三国交界的魏兴与上庸。
此议刚出,就遭到了强烈反对:一是蒋琬的东征计划违背了诸葛亮的既定方针;二是走水路顺江而下固然方便,但若出师不利,想要逆流而上撤退可就难了;三是自孟达事件后,曹魏已将上庸打造得如铁桶一般,攻取不易;四是东吴这个盟友很不靠谱,经常延期误事,他们攻上庸是逆流而上,行军困难。
蒋琬还是想试一试,开始打造战船。大司马如此坚持,朝廷急忙派费祎及姜维去汉中劝说。蒋琬明白自己旧疾缠身,朝中已有担忧,意欲让费姜二人接替自己。
于是,蒋琬索性后退一步,与费祎和姜维敲定了一个折中方案:以姜维任“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率军从北路进发,联合羌人攻魏之雍凉;蒋琬屯驻水陆交通发达的涪县,作为姜维的后继,一旦魏国攻蜀,蒋琬可随时驰援;费祎出任“大将军”之职,留守成都,随时接替蒋琬。
这个方案兼顾了北伐与东征,蒋琬让出实权,费祎和姜祎得实惠,众人都很满意。就这样,蒋琬带着蜀军主力驻扎涪县,留下王平等人守汉中。
公元244年,也就是蒋琬接替诸葛亮的第十年,一向只守不攻的魏国突然发难,由曹爽率步骑10余万进攻汉中。
好在王平临危不惧,将魏军拒于兴势,拖住魏军1个多月,等来了蒋琬的涪县主力及费祎的成都诸军。曹爽无奈撤退,被费祎绕道三岭,阻断归路,惨败而归。
这场兴势之战大胜,若无王平,涪县蜀军可能来不及救援,间接证明了蒋琬东征计划的不切实际。而费祎反守为攻,声名大噪,威望日隆,也证明了其在军事上的智计韬略远胜蒋琬。蒋琬心悦诚服,上书将“益州刺史”让予费祎。
次年,蒋琬病逝涪县,谥号为“恭”,正符合其尊贤敬让之举。蒋琬在诸葛亮后执掌蜀汉10年时光,平稳过渡,其军事能力可能欠缺火候,但其宽宏大度的品德却如诸葛亮一般,使蜀汉交接未曾断档,这也许正是诸葛亮所看重的。 微博公开课历史
234年,诸葛亮病逝,刘禅大惊...234年,诸葛亮病逝,刘禅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