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忽必烈带着汉人屠杀了蒙古...

  • 姬永锋
  • 2023-02-13 10:56:45
你可能不知道,忽必烈带着汉人屠杀了蒙古(中)

源自:温伯陵 温伯陵

2、

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都是拖雷的嫡子,而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根据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成吉思汗死后,拖雷继承了成吉思汗的大部分遗产,包括60个千户。

伊尔汗国编撰的《史集》都承认:“拖雷拥有许多军队,比其他宗王们更为强大和独立。”

这份雄厚的家产,在拖雷家族崛起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248年,蒙古第三任大汗贵由去世,在钦察汗国首领拔都的支持下,继承拖雷家产的蒙哥,于1251年被忽里勒台大会选举为蒙古大汗,世界历史进入蒙哥时代。

做了大汗,蒙哥必然要提拔自己人。

当选大汗的同年,蒙哥便以“既长且贤”的名义,命弟弟忽必烈在金莲川(元上都、开平府)开府,“凡军民在汉南者皆总之”,辖区差不多是晋、冀、鲁、豫、陕、甘这些地区。

其实在哈拉和林藩邸的时候,忽必烈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对汉文化和汉化归附官僚非常感兴趣。

忽必烈任命赵壁为侍从,每天给他讲解儒学经文,任命董文用做文书,负责一切公文往来事宜。通过董文用的推荐,忽必烈招揽到河北肥乡的窦默,窦默又推荐了辽宁柳城的姚枢,给忽必烈讲解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曹州的王鄂有贤名,忽必烈礼聘到藩邸,给他讲解古今兴亡之道,而王鄂和汉人世侯顺天张氏有极亲密的关系。

佛教禅宗临济宗的海云和尚受忽必烈召唤,准备北上朝觐,路过大同遇到刘秉忠,便带着他一起北上,于是忽必烈得到“论天下事如指诸掌”的无双国士刘秉忠。

此外,真定路经历官张德辉很有名,也投奔到忽必烈的藩邸,请求忽必烈做儒教大宗师,忽必烈“悦而受之”,看到忽必烈的诚心,张德辉又推荐了元裕、李冶等二十多名汉化官僚。

以上这些人,都成为忽必烈的原始班底、潜邸旧臣。

而主政汉地之后,忽必烈听从姚枢的建议,在汴梁设立经略司,专门负责屯田耕战事务,所谓“敌至则战、退则耕屯”,兼顾了农业经济和征服战争,负责人便是汉化归附官僚赵壁、汉人世侯史天泽。

1253年,蒙哥大封黄金家族的宗王,忽必烈得到关中地区,当时称为“京兆”,于是忽必烈任命姚枢为京兆劝农使,负责劝课农桑,廉希宪为京兆宣抚使,负责民政事务。

至此,忽必烈在汉地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做这些事,可能是忽必烈仰慕汉文化,也可能是倾向汉化路线,但做为蒙古宗王,更大的可能是——

忽必烈发现汉地做为蒙古的新占领区,有巨大的权力真空,他想团结汉化归附官僚和汉人世侯,填补汉地的权力真空,以此来增加他在蒙古政权中的权重。

不过忽必烈是成功的。

他利用蒙古贵族和汉化归附官僚、汉人世侯的分歧,以及蒙哥给予的机会,顺利成为汉化路线的总代表。

用大历史的眼光来看,忽必烈代表了汉地的先进生产力、代表了汉地的先进文化、代表了汉化归附官僚和汉人世侯的根本利益。

而拖雷嫡子、蒙古诸王的身份,又让忽必烈得到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

所以,未来的蒙古,一定有属于忽必烈的一份。

对于忽必烈的政治倾向,蒙古旧贵族们非常不满意,他们向蒙哥打小报告:“忽必烈得中土心,其心难测。”

所谓得中土心,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是忽必烈得到汉化归附官僚和汉人世侯的支持,形成庞大的军政势力,另一种是忽必烈有割据中国的野心。

不论真相是哪种,蒙哥都必须做出应对。

于是蒙哥在京兆地区设立钩考局,查验京兆地区的赋税、田地、人口数据,并且搜罗地方官员、军队将领、地主豪商的罪名,准备给忽必烈一个教训,让他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时的忽必烈只是蒙古众多派系的代表之一,在统治欧亚大陆的蒙哥面前,还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面对蒙哥的责难,忽必烈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亲自到行宫向蒙哥汇报工作,兄弟两人抱头痛哭。

擦干眼泪之后,蒙哥和忽必烈和解——

撤销搜查忽必烈罪状的钩考局,同时撤销忽必烈在汉地设置的各种机构部门。

这次和解,本质上是蒙哥和忽必烈的兄弟亲情,抵消了蒙古内部的巨大分歧。

但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蒙哥的威望极高、忽必烈的羽翼未丰,一旦这个前提条件消失,兄弟亲情在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又能值几毛钱?

到那个时候,斗争了数十年的两条路线,都将推举自己的代表,迎来最终对决。

而这一天,很快到来了。
你可能不知道,忽必烈带着汉人屠杀了蒙古...你可能不知道,忽必烈带着汉人屠杀了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