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年,太和殿内,86岁的乾隆捧着玉玺...

  • 时间杂论
  • 2023-02-20 13:28:07
1796年,太和殿内,86岁的乾隆捧着玉玺,跑到永琰跟前,要亲手将“江山”交给永琰。却不想,永琰跪地,准备高举双手去接时,乾隆竟盯着玉玺发呆,迟迟舍不得交出。
乾隆一共生了17个儿子,其中永琰排行15,而且母亲魏佳氏身份低微。
别看乾隆儿子多,可在历经嫡子早殇、庶子无才后,终在他83岁时,定下永琰为继承人。
在乾隆眼里,永琰天资不算聪慧,所以对他不是很放心。
这日,在祭天大典上,乾隆心中祷告:“老天爷啊,请帮我看着永琰吧!如果他至圣至明,就保佑他平安顺遂;如果他昏庸无 能,就让他短命而终!。”
乾隆的这番说辞空前绝后,更是将江山社稷凌驾在父子情之上。
但是,乾隆为了兑现“在位60年”的诺言,不得不在勤政殿召集群臣,宣布在次年元旦举办禅位大典。
听到这个消息,永琰心里又惊又喜。
次年正月,太和大殿内,乾隆一行人率先步入大殿,待他坐在金龙宝座后,太子永琰又带领群臣三跪九叩。
随后乾隆捧着玉玺,踱步到永琰面前,准备将玉玺移交到永琰手中。
谁料,永琰跪地高举双手时,乾隆竟楞在当场,迟迟没有递出手中玉玺。
永琰轻轻唤了几声“皇阿玛”,善解人意道:“要不玉玺还是放在您那?”
乾隆回神后,自觉刚才失礼,赶紧将玉玺放到永琰手中,并正式宣布自己为“太上皇”。自此,永琰继位,改年号为“嘉庆”。
然而,年号虽已改,“嘉庆币”也在紧锣密鼓地生产,看似永琰可以大展拳脚,但这一切却只是个形式。
翌日,乾隆天不亮就醒了,还让身边的大监伺候起床。大监不解,随即探问乾隆早起的原因。乾隆竟脱口道:“是时候早朝了!”
大监恭敬回禀:“您现在已是太上皇,不用再起早贪黑。”
可是,早朝结束后,乾隆还是传唤了和珅,向他询问永琰第一天早朝的情况。
谁承想,和珅一句“新皇略显稚嫩”简直说到了乾隆的心坎里。
乾隆继续追问:“和爱卿,你说该怎么办?”
和珅跟随乾隆多年,怎会猜不透乾隆的心思。随即建议乾隆仍然自称“太上皇帝”,永琰则称为“嗣皇帝”。
乾隆兴奋地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以后,乾隆还是“皇帝”,而永琰只不过是一个“实习皇帝”。
除此外,乾隆还要求年号共存,宫里继续延用“乾隆”年号,而地方就换用“嘉庆”。
自此,乾隆紧攥决策权,而永琰不得不事事交予乾隆定夺,形同提线木偶。好在永琰“抗压力”极佳,他宁愿将委屈吞进肚子里,也不愿和年迈的父亲起冲突。
最后,乾隆归西后,永琰才真正成为了“嘉庆”。
乾隆25岁登基,掌权 60年,自封文韬武略的“十全老人”。直到他弥留之际,眼睛仍盯着正在打仗的西南方,紧握永琰的手,抱怨自己留下的遗憾。
可是永琰,却是一个不得已选出来的继承人。对于乾隆的干涉,他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然而,这种“孝顺”又印证了他的懦弱。
有句话说的好:“父强子必弱,母强儿必懦。”
而乾隆和永琰恰好给我们展现了这么一个父强子弱的局面。
父亲过于强势,儿子必然会出现过于软弱和听话的现象。但是,父亲如果弱势一点,懂得尊重孩子,那么说不定就能为这个孩子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虽说永琰生于帝王家,但是如果乾隆懂得收敛一下强硬的作风,也许大清在永琰手上,会有一个新的未来! 历史微博公开课
1796年,太和殿内,86岁的乾隆捧着玉玺...1796年,太和殿内,86岁的乾隆捧着玉玺...1796年,太和殿内,86岁的乾隆捧着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