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945年,邯郸战役中...

  • 文史知识园地
  • 2023-02-24 08:43:55
历史1945年,邯郸战役中,一名25岁国军王克勤被感化过来后,轻蔑地说:“这么穷,一个连只有3条破枪,怎么和国军比。”
这天,一连指导员对营长说:“这个王克勤,对被俘很不服气,还经常发牢骚。”
“他报怨什么?不想干了?”营长问。
“他说一支破三八、几十发子弹,真够呛,怎么和国军的机枪相比?打起仗来哒哒哒,那才够劲呢!”指导员继续说:“他是王牌三十军的,人家可是国军的机枪一把手啊,看不起我们,这也难怪。”
“你还别说,王克勤还真有两下子,不管什么型号的机枪,他两分钟上手,十分钟就可以拆解。”
营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顿时感觉抓到了一个宝。但是好鹰要熬,他才会对队伍有归属感。
隔了两天,营长去一连找到王克勤,指着苏式机枪,问:“喜欢它么?”
王克勤似乎有点紧张,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喜......喜欢。”
“枪送你了!但,你得把全班的战士都教会了。”
“太行了”王克勤大声回答。
营长拍拍王克勤的肩膀问:“听说你能蒙眼拆装机枪,表演一下呗?”
王克勤真不是吹的,在大家注视之下,蒙上双眼,很快把机枪拆装了一遍。在场的人顿时掌声一片。
营长觉得奇怪,这样一个纯朴可爱的年轻人,怎么会看不起共产党部队?
为帮助新战士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觉悟,部队准备开展诉苦大会。
诉苦大会第一天,几个新兵讲述自己:父母被国军所杀,妻儿被迫流浪的经历。深有感触的王克勤,冲到台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王克勤自幼家境贫寒,无钱读书,父母靠租地主家田地维持生计。13岁时,因佃租上涨父亲找地主理论,被地主打死,母子三人被迫讨饭为生,长大后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每次逃跑都被抓住痛打……
可诉完苦,他对于上阵杀敌还是犹豫。直到陇海战役,王克勤才真正明白,解放军是真正为百姓福祉的。
1946年8月陇海战役打响,冲锋号响了,解放军党员干部们带头冲杀在最前面,他们有的负伤了,有的牺牲了。
王克勤这才相信,解放军对待俘虏绝不像国民党军官说的:“共产党的军队对俘虏起初很好,打仗时却把俘虏放在前面当炮灰。”
突然,王克勤“呼”的一声抱着机枪站了起来,高声喊道:“冲啊!”于是,他蹭得一下冲了出去,遇到阻碍,他便抱起机枪站直了身子射击;敌人一逃跑,他便把机枪背带一挂,抱着机枪一面追赶一面扫射。王克勤打得很勇猛,让他的那挺机枪发挥了最大威力。
战斗结束后,营长表扬了王克勤,他却难过得大哭:“我对不起开始冲锋的那些兄弟们。”
这时,王克勤真的在这支队伍里找到了归属感。
在国民党队伍里,卖命6年,“机枪圣手”王克勤,结果还是个大头兵,而加入解放军队伍10个月后,他成为了副班长,还光荣入了党。
担任班长后,王克勤见班里有国民党军过来的“俘虏兵”,有刚刚入伍的新兵,还有上过战场的老兵,技术参差不齐,思想也不统一。
为此,王克勤独创了“三大互助”式带兵方法,让战士们从思想、技术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在班里面形成了很好的凝聚力,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然而,在解放定陶战中,王克勤壮烈牺牲。从一个俘虏兵到人民英雄,他的一生短暂又传奇。
刘伯承元帅听闻噩耗,捶着桌子说:“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
王克勤牺牲时才27岁。定陶县的北门也因为他而改为了“克勤门”。 怀化·城东市场公交站
历史1945年,邯郸战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