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之兴为渔猎民族说云梦大泽是古...

  • 儒家公羊学
  • 2023-02-24 12:04:19
楚人之兴为渔猎民族说

云梦大泽是古代江汉平原上无数湖泊、沼泽、丛林、湿地群的总称。其范围在先秦时期非常之大,北可至随州、钟祥、京山一带;南跨长江,至松滋、公安、石首、华容,楚人称此为“江南之梦”,是否包括现在湖南省境内的洞庭湖,现在还有争议;西起宜都,东至武汉。先秦楚国的郢都虽几经迁徙,但大多数时候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云梦大泽是在第四纪地壳强烈下沉时形成的巨大洼地,长江、汉水在这里形成漫流状态,随季节的不同,水位自然消长,成为江汉洪水的自然调蓄场所,所以在早期江汉平原的洪灾是不严重的。两汉以后,云梦大泽的范围逐渐缩小,由于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新的平原不断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云梦泽进一步缩小,范围已不及先秦时一半。到北宋时期,云梦泽的范围已大多形成平原,此后北方难民受金、元入侵的影响,又持续南下围垸垦荒,加速了云梦泽的消失,江汉平原上留下一连串星罗棋布的小湖泊,长江北岸的洪湖是其最大的遗迹。农业在此时才真正在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发达起来。

云梦大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地貌,在先秦时期各种野生动物繁多,《墨子•公输》所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这里的居民主要是渔猎之民,虽然也有农业,但不过“火耕而水耨”,还在相当原始。先秦文献中屡屡可见楚王和楚贵族热衷于在这里游猎,流连忘返,数月不归。《战国策·楚策》载:“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云蜺,兕虎之嗥声若雷霆。有狂兕样车依轮而至,王亲引弓而射,一发而殪。王抽旃旄而抑兕首,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兕就是雌犀牛,也泛指犀牛。《吕氏春秋·贵直论》载:“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繒,以畋于云梦,三月不反。”《吕氏春秋·仲冬纪》载:“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

春秋时楚人自述其祖先在西周初年“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南部漳河发源处,在当时亦属于云梦大泽的范围,楚人就是商末周初兴起于云梦大泽的渔猎民族。西汉初年,高祖刘邦还以巡狩云梦为名,智擒楚王韩信。在汉代以前,云梦一直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狩猎区,秦代曾在云梦设禁苑,为皇家狩猎之地,所以刘邦要到云梦来打猎,韩信才不疑,因此被擒。

按唐初逄行圭所作《鬻子·序》所载,楚人的先祖鬻熊,“年九十始见于文王,王曰:‘噫,老矣。’鬻曰:‘使臣捕兽逐鹿已老矣,若使坐策国事,臣年尚少。’文王师之。”鬻熊在商末来歧山见周文王,对话中以“捕兽逐鹿”来比喻自己的年龄大小,亦可见楚人当时最为熟悉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狩猎。周昭王南征“广笞荆楚”,全军覆没,就是被楚国的渔民潜水把周师的船在汉水中给全部弄沉了。楚国第四代君主態渠,《韩诗外传》说他“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殷羽,下视,知其为石。”《史记·龟策列传》甚至还说连后羿的射技也不及熊渠,“羿名善射,不如雄(熊)渠”。《战国策·西周策》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成语就是来自于楚人养由基。《史记·楚世家》载:“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小臣之好射鶀雁、罗鸗,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王道也……秦、魏、燕、赵者,鶀雁也;齐、鲁、韩、卫者,青首也;驺、费、郯、邳者,罗鸗也。外其馀则不足射者。见鸟六双,以王何取?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汉书·李陵传》记载,随李陵出塞大战匈奴的五千步兵,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转斗千里,以少击众,杀匈奴骑兵上万,这些“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明显就是渔猎之民,拥有极强的战斗力。《荀子·议兵》中曾盛赞“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宛钜铁釶,惨如蜂虿;轻利僄遬,卒如飘风。”屈原在《九歌》中亦说楚军“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楚人的铠甲都是以鲨鱼皮和犀牛皮制成,全取自野生动物,坚如金石,可以使用两百至三百年,亦为渔猎民族之佐证。

图为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战国楚贵族墓出土犀甲
楚人之兴为渔猎民族说云梦大泽是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