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美文,堪称家谱序言天花
- 书肆巡阅使
- 2024-10-02 20:31:52
家谱知识
【这篇美文,堪称家谱序言天花】
刘心源(1848—1915,也有说1917 ) ,谱名文申,考名崧毓,字亚甫,晚号龙江先生,湖北嘉鱼县腾云洲人。光绪二年进士,后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西道掌广东道御史,京畿道御史,河南副主考,四川夔州知府、成都知府,江西督粮道、按察使,广西按察使等官职。其间经翁同龢推荐,还做过光绪帝的启蒙老师,教光绪帝识字、书法。
光绪三十二年,刘心源在家乡主修《刘氏宗谱》。辛亥革命前夕,出任湖北商办川粤汉铁路协会会长,任内,亲自率湖北代表到北京请愿,并三次致信负责铁路管理的邮传部,领导了“拒借款、争路权”湖北保路运动。
辛亥首义成功后被举为湖北议会议长,国会会员,湖北首任民政长,湖南巡按使,为官四十载,清正廉洁。毕生以金石为基研究古代汉字,攀崖拓摩不畏其险,甚至“质裘被以购”青铜器及古币,亲采精拓,校录博研,从无间断。书法则谨严有创新,擅钟鼎文、石鼓文,篆、隶、楷俱佳,尤以新体魏碑见长,风格俊逸典雅,与杨守敬、张裕钊被张之洞誉为湖北三大书法家。所任各地皆留有其墨迹。
刊行著作有《古文审》八卷、《乐石文述》四十卷、《吉金文述》二十卷,《凡诲书》十卷。《益州书画录》记载:刘心源官成都府时,适庚子事变,所作秋感八首,蜀中争为传隶。
1915年中秋节刘心源与家人祭月后安坐椅上,溘然长逝。(也有说1917年他70大寿后二天的8月9日傍晚与家人闲聊,溘然坐逝)。
刘心源于民国三年嘉平月所写的《续修谱序》,收录于民国四年湖南《朱诸族谱》中。嘉平月为十二月,就是写于民国三年年底,而谱成于民国四年年底。如果刘心源真逝于1915年,则写序时距去世仅存几个月,而家谱则完成于他逝世之后。
刘心源不愧被后世称之为文字学家,他写的这篇谱序,不足千字,但意境之高远,文字之优美,堪称是家谱序言中的天花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错过实在是太遗憾了。
续修谱序
荆湘以南多崇山峻岭,其气浑厚,其俗纯朴,其士类多天性醇笃,敦伦而饬纪。余曩岁陈臬桂管,溯洞庭而采潇湘之源,登衡岳而望九嶷之势,磅礴郁积,佳气葱葱,令人慨然远想,发思古之蓄念。道经湘口,舍舟而陆,凡夫八愚之遗迹,绿天之古碑,万石之奇峰,朝阳之幽趣,淡岩之奥窔,嵛岭之崔嵬,莫不选胜探奇。著之篇什,以志弗谖。窃尝谓扶舆秀灵之气,发之于地,则为名区。锺之于人,则为豪杰。湖南自昔多伟人哲士,忠孝节义之彪炳于史牒者指不胜屈。余何幸,得与湘人士共此朝夕,自揣藐躬薄德,不克使四民各得其所,夙夜战兢,深滋惕愳。而衡永上游,深林密箐之区,萑苻不靖,伏莽时发,行者相戒于途,居者不安其业,均是含
生负气之民,一旦起于饥寒,流为盗寇,抚之不顺,诛之痛心,亟思所以安辑之法,而莫得其枢纽也。且夫导河者必于积石,为山者必自丘陵,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故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欲端其本,诚心而已矣。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欲善其则,和亲而已矣。士君子无论出处显晦,皆当有济于时,夫苟能各敬其宗,各收其族,秩然有序,井然有条,农服先畴,士食旧德,一族如是,一乡一县皆如是,推而及于一国,则不期治而自治矣。湘人士或有辅余之不逮者欤,零陵朱氏续修族谱告成,请序于余,受而阅之,不禁欣然,喜其得为治之本矣。苏明允曰:“情见于亲,亲见于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也。”朱氏先世派行天潢,泽流徽国,彬彬乎其为望族焉。其子姓世守其前业,或以行谊称,或以治绩显,麟麟炳炳,辉映后先,固足以光荣于谱牒矣。犹或恐族人之以途人相视也,远近亲疎,昭然而可考。整齐严肃,厘然而有规。由是族之人父戒其子,兄勉其弟,为端人,为正士,为家之桢,为国之榦。《传》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余实于朱氏谱成之日而知为治之本在是矣,惜不得政晷余闲重游乎泉陵诸名胜,而与朱氏诸父老共谈当世之务,特为之序,以答其请,因书余之怀抱焉尔。
民国三年嘉平月谷旦湖南巡按使嘉鱼刘心源谨撰。
——————————
原创 思绥草堂 思绥草堂
【这篇美文,堪称家谱序言天花】
刘心源(1848—1915,也有说1917 ) ,谱名文申,考名崧毓,字亚甫,晚号龙江先生,湖北嘉鱼县腾云洲人。光绪二年进士,后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西道掌广东道御史,京畿道御史,河南副主考,四川夔州知府、成都知府,江西督粮道、按察使,广西按察使等官职。其间经翁同龢推荐,还做过光绪帝的启蒙老师,教光绪帝识字、书法。
光绪三十二年,刘心源在家乡主修《刘氏宗谱》。辛亥革命前夕,出任湖北商办川粤汉铁路协会会长,任内,亲自率湖北代表到北京请愿,并三次致信负责铁路管理的邮传部,领导了“拒借款、争路权”湖北保路运动。
辛亥首义成功后被举为湖北议会议长,国会会员,湖北首任民政长,湖南巡按使,为官四十载,清正廉洁。毕生以金石为基研究古代汉字,攀崖拓摩不畏其险,甚至“质裘被以购”青铜器及古币,亲采精拓,校录博研,从无间断。书法则谨严有创新,擅钟鼎文、石鼓文,篆、隶、楷俱佳,尤以新体魏碑见长,风格俊逸典雅,与杨守敬、张裕钊被张之洞誉为湖北三大书法家。所任各地皆留有其墨迹。
刊行著作有《古文审》八卷、《乐石文述》四十卷、《吉金文述》二十卷,《凡诲书》十卷。《益州书画录》记载:刘心源官成都府时,适庚子事变,所作秋感八首,蜀中争为传隶。
1915年中秋节刘心源与家人祭月后安坐椅上,溘然长逝。(也有说1917年他70大寿后二天的8月9日傍晚与家人闲聊,溘然坐逝)。
刘心源于民国三年嘉平月所写的《续修谱序》,收录于民国四年湖南《朱诸族谱》中。嘉平月为十二月,就是写于民国三年年底,而谱成于民国四年年底。如果刘心源真逝于1915年,则写序时距去世仅存几个月,而家谱则完成于他逝世之后。
刘心源不愧被后世称之为文字学家,他写的这篇谱序,不足千字,但意境之高远,文字之优美,堪称是家谱序言中的天花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错过实在是太遗憾了。
续修谱序
荆湘以南多崇山峻岭,其气浑厚,其俗纯朴,其士类多天性醇笃,敦伦而饬纪。余曩岁陈臬桂管,溯洞庭而采潇湘之源,登衡岳而望九嶷之势,磅礴郁积,佳气葱葱,令人慨然远想,发思古之蓄念。道经湘口,舍舟而陆,凡夫八愚之遗迹,绿天之古碑,万石之奇峰,朝阳之幽趣,淡岩之奥窔,嵛岭之崔嵬,莫不选胜探奇。著之篇什,以志弗谖。窃尝谓扶舆秀灵之气,发之于地,则为名区。锺之于人,则为豪杰。湖南自昔多伟人哲士,忠孝节义之彪炳于史牒者指不胜屈。余何幸,得与湘人士共此朝夕,自揣藐躬薄德,不克使四民各得其所,夙夜战兢,深滋惕愳。而衡永上游,深林密箐之区,萑苻不靖,伏莽时发,行者相戒于途,居者不安其业,均是含
生负气之民,一旦起于饥寒,流为盗寇,抚之不顺,诛之痛心,亟思所以安辑之法,而莫得其枢纽也。且夫导河者必于积石,为山者必自丘陵,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故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欲端其本,诚心而已矣。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欲善其则,和亲而已矣。士君子无论出处显晦,皆当有济于时,夫苟能各敬其宗,各收其族,秩然有序,井然有条,农服先畴,士食旧德,一族如是,一乡一县皆如是,推而及于一国,则不期治而自治矣。湘人士或有辅余之不逮者欤,零陵朱氏续修族谱告成,请序于余,受而阅之,不禁欣然,喜其得为治之本矣。苏明允曰:“情见于亲,亲见于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也。”朱氏先世派行天潢,泽流徽国,彬彬乎其为望族焉。其子姓世守其前业,或以行谊称,或以治绩显,麟麟炳炳,辉映后先,固足以光荣于谱牒矣。犹或恐族人之以途人相视也,远近亲疎,昭然而可考。整齐严肃,厘然而有规。由是族之人父戒其子,兄勉其弟,为端人,为正士,为家之桢,为国之榦。《传》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余实于朱氏谱成之日而知为治之本在是矣,惜不得政晷余闲重游乎泉陵诸名胜,而与朱氏诸父老共谈当世之务,特为之序,以答其请,因书余之怀抱焉尔。
民国三年嘉平月谷旦湖南巡按使嘉鱼刘心源谨撰。
——————————
原创 思绥草堂 思绥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