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年,丈夫刚死,46岁的李清照就...

  • 涂山氏_小倩
  • 2025-02-26 23:16:50
1129年,丈夫刚死,46岁的李清照就带着丈夫的古董嫁给了张汝舟。圆房后,张汝舟忽然狠狠地掐住李清照的脖子,怒吼:“你在说什么。”刚刚还是浓情蜜意的张汝舟突然性情大变,李清照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显然慌了神。

李清照出生于北宋末年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饱读诗书且在文坛颇负盛名;母亲王氏也出身于仕宦之家,知书达理。

这样优渥的家庭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幼,李清照便在诗词典籍的熏陶下成长,她聪慧过人,对文学有着极高的天赋与敏锐的感知力。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天真烂漫,才情初绽。“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将她彼时无忧无虑、活泼俏皮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时的她,在文学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活力与才情,成为了汴京城里声名远扬的才女。

待及笄之年,李清照遇到了她一生的挚爱 —— 赵明诚。赵明诚出身官宦世家,同样痴迷于金石书画。

两人初见,便因共同的志趣而惺惺相惜。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才情倾慕不已,而李清照也欣赏赵明诚的儒雅博学。不久后,两人喜结连理,婚后的生活琴瑟和鸣,堪称佳偶天成。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与整理。闲暇之时,两人常以诗词唱和,或赌书泼茶,生活充满了诗意与情趣。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然而,命运的车轮却无情地碾碎了这对璧人的美好生活。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李清照与赵明诚被迫南渡。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赵明诚去世了。

赵明诚的离世,让李清照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此时的她,已年届 46 岁,却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

在这艰难的时刻,一个名叫张汝舟的男子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张汝舟表面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对李清照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他在李清照最脆弱的时候给予关心和照顾,让李清照误以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依靠。

李清照在经历了丧夫之痛后,内心渴望温暖和慰藉,于是,她不顾世俗的眼光,带着赵明诚留下的古董嫁给了张汝舟。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如噩梦一般。

张汝舟的真实面目逐渐暴露出来,他追求李清照的真正目的,是觊觎她手中的古董。赵明诚生前与李清照搜集的大量金石书画,在张汝舟眼中,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他李清照并没有如他所愿将所有的古董都交给他时,便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圆房后的一个夜晚,刚刚还柔情蜜意的张汝舟,突然狠狠地掐住李清照的脖子,怒吼道:“那些古董究竟藏在哪里?你今日若不说清楚,休怪我不客气!”

李清照惊恐万分,她颤抖着声音说道:“你…… 你为何如此?我原以为你是真心待我……”

张汝舟却恶狠狠地打断她:“真心?你以为我会看上你这个年老色衰的妇人?若不是那些宝贝,我怎会娶你!”

此后,张汝舟对李清照的虐待变本加厉,他不仅经常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李清照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她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想要离婚谈何容易。李清照深知,自己若想摆脱张汝舟的折磨,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

终于,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的一个致命秘密 —— 科考舞弊。

在宋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舞弊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李清照毅然决定检举张汝舟,即使这样做会让自己陷入牢狱之灾,她也在所不惜。

当她将张汝舟的舞弊行为公之于众时,张汝舟暴跳如雷,他威胁道:“你这妇人,竟敢坏我前程!若你敢检举,我定让你在牢狱中受尽折磨!” 李清照毫不畏惧,坚定地回应:“我就算死,也不会再与你同流合污!”

最终,张汝舟因科考舞弊被革职查办,发配到了偏远之地。而李清照,也因为检举丈夫,按照当时的法律,被判处两年徒刑。

在狱中,李清照受尽了折磨,但她始终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1129年,丈夫刚死,46岁的李清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