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荫枢(1637~1723年),字乔南,一字相斗
- 慧溪晓筑longly
- 2025-05-02 15:34:57
刘荫枢(1637~1723年),字乔南,一字相斗。陕西韩城县人。康熙十五年(1676)考中进士,授河南兰阳(治今河南兰考县)县令。
他在任勤慎治理,甚有政绩,被提升为吏科给事中。三十六年,康熙皇帝曾下诏求直言,他又上疏请朝廷严肃纲纪,考核各级官吏实绩,广开言路。三十七年,他被调任江西赣南道。
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西巡至陕西,他前去潼关迎接,被康熙召见问话,复授他任云南按察使。四十五年,迁广东布政使。总督称其清廉勤谨,百姓拥戴。后调任云南布政使。
他在云南,看到滇池在秋汛时期,多涨水为害,便上奏朝廷准允,督促百姓疏浚湖汉河湾,在六处河岸修筑闸门,使蓄水泄洪均有节制,消除了水患。此地遇旱灾,他将库存的粟米以平价卖给百姓,排解民困。四十七年,被提升为贵州巡抚。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疆准噶尔的策旺阿喇布坦攻哈密,皇帝命调兵赴新疆征讨。他上疏请从缓用兵,建议重内治,轻远略,不可长途调兵劳师。康熙帝不准,他即领兵到达巴里坤(即新疆镇西县),复请暂时屯兵哈密,以逸待劳。不久,他称病返回甘肃,请求辞职。康熙帝仍命他回贵州巡抚任,他又称病愈。皇帝怒其反复,命解往京城治罪。刑部定为绞刑,康熙令改为发往喀尔喀耕田。他时年已82岁,经3年劳役,开释复官。六十一年参加千叟宴。雍正皇帝召见后,准他回归故乡。
不久,卒于家,时年87岁。所著有《周易蓄疑》、《春秋蓄疑》、《梧垣奏议》、《宜夏轩杂著》等。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作为韩城人,云贵巡抚刘荫枢深感韩城人出城南交通不便,捐资修建毓秀桥。怕子孙后代借此乱收费,将桥二十八文(或二十八两)的象征价卖给当时韩城二十八里人民。此桥为11孔石拱桥,时称“南桥”。历史人物历史知识
张家口
他在任勤慎治理,甚有政绩,被提升为吏科给事中。三十六年,康熙皇帝曾下诏求直言,他又上疏请朝廷严肃纲纪,考核各级官吏实绩,广开言路。三十七年,他被调任江西赣南道。
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西巡至陕西,他前去潼关迎接,被康熙召见问话,复授他任云南按察使。四十五年,迁广东布政使。总督称其清廉勤谨,百姓拥戴。后调任云南布政使。
他在云南,看到滇池在秋汛时期,多涨水为害,便上奏朝廷准允,督促百姓疏浚湖汉河湾,在六处河岸修筑闸门,使蓄水泄洪均有节制,消除了水患。此地遇旱灾,他将库存的粟米以平价卖给百姓,排解民困。四十七年,被提升为贵州巡抚。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疆准噶尔的策旺阿喇布坦攻哈密,皇帝命调兵赴新疆征讨。他上疏请从缓用兵,建议重内治,轻远略,不可长途调兵劳师。康熙帝不准,他即领兵到达巴里坤(即新疆镇西县),复请暂时屯兵哈密,以逸待劳。不久,他称病返回甘肃,请求辞职。康熙帝仍命他回贵州巡抚任,他又称病愈。皇帝怒其反复,命解往京城治罪。刑部定为绞刑,康熙令改为发往喀尔喀耕田。他时年已82岁,经3年劳役,开释复官。六十一年参加千叟宴。雍正皇帝召见后,准他回归故乡。
不久,卒于家,时年87岁。所著有《周易蓄疑》、《春秋蓄疑》、《梧垣奏议》、《宜夏轩杂著》等。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作为韩城人,云贵巡抚刘荫枢深感韩城人出城南交通不便,捐资修建毓秀桥。怕子孙后代借此乱收费,将桥二十八文(或二十八两)的象征价卖给当时韩城二十八里人民。此桥为11孔石拱桥,时称“南桥”。历史人物历史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