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传...
- 雍州节度使
- 2025-05-10 17:51:52
历史知识 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传入中国被称为祆教或拜火教,教徒死后实行天葬,即在天葬师的主持下,死者的尸体会被放进一个名为“寂静之塔”的圆形无顶建筑中,由鹰隼啄食尸体上的肉,最后将白骨放入纳骨瓮中。
14世纪中叶,旅印欧洲人约达纳斯在《东方的奇迹》中描述帕西人(即迁徙至印度的波斯人)的葬俗:“他们不掩埋尸体,也不焚烧尸体,而是把尸体扔到一种无顶的塔中,完全暴露给苍鹰。”可见帕西人依然保持着琐罗亚斯德教传统的天葬形式。
中亚地区的粟特人虽然深受波斯文化影响,且信奉拜火教,但其丧葬形式与波斯正统教派已有差异,如韦节《西蕃记》云:“康国城外别有二百馀户,专知丧事,别筑一院,院内养狗。每有人死,即往取尸,置此院内,令狗食之,肉尽,收骸骨,埋殡,无棺椁。”
而进入中原的粟特人,其墓葬形式已与中原贵族墓葬无异,如虞弘墓、安伽墓、史君墓、康业墓等都是多天井,多过洞,带斜坡墓道,墓室内有石棺床或石椁室,尸骨安置其间。比如史君墓有5个天井、5个过洞,斜坡墓道长17米,总长近50米,其墓葬规格相当于北周贵族墓。
图为@西安博物院 馆藏「史君墓石椁」
14世纪中叶,旅印欧洲人约达纳斯在《东方的奇迹》中描述帕西人(即迁徙至印度的波斯人)的葬俗:“他们不掩埋尸体,也不焚烧尸体,而是把尸体扔到一种无顶的塔中,完全暴露给苍鹰。”可见帕西人依然保持着琐罗亚斯德教传统的天葬形式。
中亚地区的粟特人虽然深受波斯文化影响,且信奉拜火教,但其丧葬形式与波斯正统教派已有差异,如韦节《西蕃记》云:“康国城外别有二百馀户,专知丧事,别筑一院,院内养狗。每有人死,即往取尸,置此院内,令狗食之,肉尽,收骸骨,埋殡,无棺椁。”
而进入中原的粟特人,其墓葬形式已与中原贵族墓葬无异,如虞弘墓、安伽墓、史君墓、康业墓等都是多天井,多过洞,带斜坡墓道,墓室内有石棺床或石椁室,尸骨安置其间。比如史君墓有5个天井、5个过洞,斜坡墓道长17米,总长近50米,其墓葬规格相当于北周贵族墓。
图为@西安博物院 馆藏「史君墓石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