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大钊同赴刑场的女英烈张挹兰
- 以图说史
- 2025-05-13 04:13:00
与李大钊同赴刑场的女英烈张挹兰!
1927年4月28日下午,李大钊同志面对敌人黑色的绞刑架,威武不屈,慷慨就义。随李大钊赴刑场的20名“囚犯”中,最后一个昂首登上绞刑架的,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就是巾帼英烈张挹兰。
张挹兰,1893年3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
她自幼爱读书,十分用功。大家都喊她“女秀才”。
张挹兰按部就班结婚生子,然而儿子的早夭是张挹兰深受打击,她选择了继续求学。
她想去北京继续学习,丈夫同宗的长辈们十分支持,他们决定每年从祠产中支出一笔钱给她作学费。这打破了祠产过去只供男生外出求学的惯例。
1924年,张挹兰在北京大学习中结识了李大钊,她深受影响,她加入了“中山主义实践社”,当选为理事。
当时正处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山主义实践社”明确指出实行“三民主义”,奉行“三大政策”、同共产党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
为开展妇女运动,张挹兰主编妇女刊物《妇女之友》。主编的工作很累,她病倒了,躺在床上也要坚持审稿,战友们劝她休息,她回答说:“我要为女子争得一个真正的人的地位。
她也会在空闲时间去大街上宣传、去女校演讲,号召更多的女性思想解放。
1927年蒋介石在发动反革命政变,很多革命党人被捕。
身边的人都劝张挹兰赶快离开北京,但张挹兰却不愿离开她的阵地,每天照样写稿、审稿,编辑刊物。
1927年4月5日早晨,一群便衣侦探闯入张挹兰家中,张挹兰从容地穿好衣服,镇定自若地走出房来,跟着侦探登上了囚车。
在敌人的监狱里,经过20多天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她没有一点动摇。
他们一边折磨她一边问她:“你为什么要宣传赤化?”
张挹兰回答的只是一句话:“我要为女子争得一个真正的人的地位!历史人物
1927年4月28日下午,李大钊同志面对敌人黑色的绞刑架,威武不屈,慷慨就义。随李大钊赴刑场的20名“囚犯”中,最后一个昂首登上绞刑架的,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就是巾帼英烈张挹兰。
张挹兰,1893年3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
她自幼爱读书,十分用功。大家都喊她“女秀才”。
张挹兰按部就班结婚生子,然而儿子的早夭是张挹兰深受打击,她选择了继续求学。
她想去北京继续学习,丈夫同宗的长辈们十分支持,他们决定每年从祠产中支出一笔钱给她作学费。这打破了祠产过去只供男生外出求学的惯例。
1924年,张挹兰在北京大学习中结识了李大钊,她深受影响,她加入了“中山主义实践社”,当选为理事。
当时正处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山主义实践社”明确指出实行“三民主义”,奉行“三大政策”、同共产党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
为开展妇女运动,张挹兰主编妇女刊物《妇女之友》。主编的工作很累,她病倒了,躺在床上也要坚持审稿,战友们劝她休息,她回答说:“我要为女子争得一个真正的人的地位。
她也会在空闲时间去大街上宣传、去女校演讲,号召更多的女性思想解放。
1927年蒋介石在发动反革命政变,很多革命党人被捕。
身边的人都劝张挹兰赶快离开北京,但张挹兰却不愿离开她的阵地,每天照样写稿、审稿,编辑刊物。
1927年4月5日早晨,一群便衣侦探闯入张挹兰家中,张挹兰从容地穿好衣服,镇定自若地走出房来,跟着侦探登上了囚车。
在敌人的监狱里,经过20多天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她没有一点动摇。
他们一边折磨她一边问她:“你为什么要宣传赤化?”
张挹兰回答的只是一句话:“我要为女子争得一个真正的人的地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