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断舍离
- 山下英子
- 2024-08-05 03:40:29
焕新生活季
断捨離のやましたひでこです。
工作是在侍奉神灵,
这是奉献的境界。
我的工作是杂物整理顾问。
工作内容是鼓励和帮助人们
整理好住处里的杂物,
以及内心中的杂物。
我们平时常说“工作”这个词,
但我认为,
工作不等同于“劳动”,
更不能说是“职责”。
我将工作定义为“侍奉神灵”。
神之世界的构造,
更像是一种让渺小人类的大脑
琢磨不透的生命机制和宇宙法则。
不知为何,
我们却在其中真实地生存着。
即使不能像宇航员那样
登上太空一探究竟,
但只要改变一下视角便能发现,
世界上充满了不可思议与奇迹。
虽然微不足道,
但自己也是构成宇宙的一部分,
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这就是在侍奉神灵。
听上去是不是有些夸张?
包括做家务和照顾孩子这些
没有报酬的事情在内,
工作是人类生存的基石,
也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
这种状态才是自然的。
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
当然要付出辛苦,
也难免要面对难题,
但即便如此,
也能保持自己的姿态,
怀有一份“这项工作只有我才能胜任”的自豪。
它既不是为了赚钱
而不情不愿付出的劳动,
也不是带有义务性质的职责。
换句话说,
面对同一件事情,
是把它当作“工作”、“劳动”
还是“职责”,
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
实际上,
具备了俯瞰力,
明白了能量的本质之后,
我们便可以进入到下面这个阶段:
面对金钱和能量,
我们的首选往往是
把它们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在这里,
我们首先会产生的烦恼,
便是能否合理地使用它们。
当你能很好地将金钱和能量
用在自己身上时,
便意味着你确立起了自我轴。
换句话说就是,
你在生活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确保付出的能量与自己的生活节奏合拍,
并形成良性循环。
然后,
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断舍离训练,
你将达到一种全新的自在境界。
这时,
你便能够将能量用于帮助他人了。
这就是“奉献”的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后,
能量将会形成一个更大的循环。
断舍离所追求的更高境界便是“奉献”。
在这里需要关注的焦点是,
帮助他人后,
会有多少能量、
以怎样的形式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能量
去更大程度地帮助他人。
同时我们也会明白,
这样做不仅是在帮助他人,
也是在帮助自己。
我自身从事的与断舍离相关的活动,
也是自在力的一种呈现方式,
而这些活动的“营养源”便是自我肯定感。
不仅仅是断舍离,
来自他人的理解与共情
也会提升我们的自我评价,
并获得更多的自在力。
有一点请大家不要误解,
奉献的境界,
是在确立起自我轴之后才能达到的。
尚未确立起自我轴时,
即使想帮助别人,
也没有这个基础。
没有自我轴,
就掌握不好帮助他人时的距离感。
没有自我轴,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
会归咎于他人。
没有自我轴,
就意味着不喜欢自己,
那么这样的人也无法真正喜欢上他人,
更不要说真正意义上
对社会、人类、地球这些更加庞大的存在
怀有慈爱之心了。
有句话叫“Eco就是Ego”,
这句话虽有些极端,
但却揭示出了事物的本质。
在对他人、社会、国家和地球做出贡献之前,
我们首先要记得时常审视自己。
什么才是真正的断舍离
配图为日本摄影师滨田英明作品
断捨離のやましたひでこです。
工作是在侍奉神灵,
这是奉献的境界。
我的工作是杂物整理顾问。
工作内容是鼓励和帮助人们
整理好住处里的杂物,
以及内心中的杂物。
我们平时常说“工作”这个词,
但我认为,
工作不等同于“劳动”,
更不能说是“职责”。
我将工作定义为“侍奉神灵”。
神之世界的构造,
更像是一种让渺小人类的大脑
琢磨不透的生命机制和宇宙法则。
不知为何,
我们却在其中真实地生存着。
即使不能像宇航员那样
登上太空一探究竟,
但只要改变一下视角便能发现,
世界上充满了不可思议与奇迹。
虽然微不足道,
但自己也是构成宇宙的一部分,
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这就是在侍奉神灵。
听上去是不是有些夸张?
包括做家务和照顾孩子这些
没有报酬的事情在内,
工作是人类生存的基石,
也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
这种状态才是自然的。
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
当然要付出辛苦,
也难免要面对难题,
但即便如此,
也能保持自己的姿态,
怀有一份“这项工作只有我才能胜任”的自豪。
它既不是为了赚钱
而不情不愿付出的劳动,
也不是带有义务性质的职责。
换句话说,
面对同一件事情,
是把它当作“工作”、“劳动”
还是“职责”,
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
实际上,
具备了俯瞰力,
明白了能量的本质之后,
我们便可以进入到下面这个阶段:
面对金钱和能量,
我们的首选往往是
把它们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在这里,
我们首先会产生的烦恼,
便是能否合理地使用它们。
当你能很好地将金钱和能量
用在自己身上时,
便意味着你确立起了自我轴。
换句话说就是,
你在生活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确保付出的能量与自己的生活节奏合拍,
并形成良性循环。
然后,
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断舍离训练,
你将达到一种全新的自在境界。
这时,
你便能够将能量用于帮助他人了。
这就是“奉献”的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后,
能量将会形成一个更大的循环。
断舍离所追求的更高境界便是“奉献”。
在这里需要关注的焦点是,
帮助他人后,
会有多少能量、
以怎样的形式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能量
去更大程度地帮助他人。
同时我们也会明白,
这样做不仅是在帮助他人,
也是在帮助自己。
我自身从事的与断舍离相关的活动,
也是自在力的一种呈现方式,
而这些活动的“营养源”便是自我肯定感。
不仅仅是断舍离,
来自他人的理解与共情
也会提升我们的自我评价,
并获得更多的自在力。
有一点请大家不要误解,
奉献的境界,
是在确立起自我轴之后才能达到的。
尚未确立起自我轴时,
即使想帮助别人,
也没有这个基础。
没有自我轴,
就掌握不好帮助他人时的距离感。
没有自我轴,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
会归咎于他人。
没有自我轴,
就意味着不喜欢自己,
那么这样的人也无法真正喜欢上他人,
更不要说真正意义上
对社会、人类、地球这些更加庞大的存在
怀有慈爱之心了。
有句话叫“Eco就是Ego”,
这句话虽有些极端,
但却揭示出了事物的本质。
在对他人、社会、国家和地球做出贡献之前,
我们首先要记得时常审视自己。
什么才是真正的断舍离
配图为日本摄影师滨田英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