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艾久久资讯网
首页
(当前)
头条
电影
军事
时尚
热门
社会
数码
汽车
体育
搞笑
影片
新鲜事
游戏
美食
股市
校园
美妆
婚恋
科技
健康
美女
动漫
电视剧
旅游
萌宠
育儿
读书
综艺
运动健身
音乐
设计
艺术
房产
情感
明星
宗教
家居
科普
星座
国际
舞蹈
三农
法律
辟谣
军事
历史
养生
瘦身
财经
立企、德企施压立政府:再不缓和对华关系,就搬走
观察者网
2022-01-22
0
首页
>
国际
【立企、德企施压立政府:再不缓和对华关系,就搬走】综合路透社及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21日报道,立陶宛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为了减少损失,正计划放弃在立国内业务,并将生产转移至其他国家。这些企业负责人坦承,他们曾寄望立政府能改善对华关系,但从现在来看希望渺茫。他们敦促立政府尽快恢复对华关系,否则为了长远利益,企业将别无选择,只能关闭位于立陶宛的生产线。
全球最大的泥炭基质、生物燃料生产商“Klasmann Deilmann”首席执行官卡明斯卡斯(Kazimieras Kaminskas)透露,在立中关系未获实质性改善的当下,他们正计划将部分位于立陶宛的生产转移到其他欧盟国家。
“我们曾计划在立陶宛开展生产,但现在我们计划改在拉脱维亚。”卡明斯卡斯指出,“中国市场大约占据我们在立陶宛企业15%的销售量,我们真的不想放弃这个市场。”他表示,该公司向全球70个国家出口商品,而中国市场对其尤为重要,很难找到替代者。
卡明斯卡斯说,他曾经希望立陶宛和中国的关系能够重新走上正轨,但他现在意识到“什么都不会改变”。
“我从新闻中了解到了(两国关系)最新消息,最后做出了决定。”卡明斯卡斯说,“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首先要努力减少损失。”
另一家在立陶宛拥有2600名员工的非织造布厂负责人斯坦尼斯瓦斯·格鲁萨斯(Stanislovas Grušas)也制定了类似的计划。他表示,公司正在寻找机会将位于立陶宛的生产线迁往邻国,例如拉脱维亚或波兰。
这名负责人说,在27个欧盟国家中,立陶宛是唯一一个不再拥有全球市场的国家。尽管公司并不缺乏资金,但确实需要一个全球市场。
立陶宛科技集团Brolis创始人克里斯蒂乔纳斯·维兹巴拉斯(Kristijonas Vizbaras)同样透露,考虑到政治风险因素,公司正在计划放弃在立陶宛新建生产线的想法。
“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在其他国家发展我们的生产。”维兹巴拉斯说。
不只是立陶宛媒体发现了企业将“外逃”的危机。路透社在21日的报道中也指出,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对立中关系持续的僵局忧心忡忡。德国—波罗的海商会近日敦促立政府尽快恢复对华关系,否则一些欧洲企业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关闭位于立陶宛的生产线。
根据路透社获取的信函,德国—波罗的海商会直接致信立陶宛外交部及经济部长,呼吁两位部长拿出“建设性方案”解决对华关系困境。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上个月,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会见了商界领袖,听取了他们对当前局势的担忧。知情人士说,商界人士向希莫尼特抱怨,整个行业受到的损失高达数亿欧元,如果对华纠纷继续影响全球生产,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也没能逃过商界的抱怨。另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瑙塞达本周与企业高管举行会谈时,他被敦促“立即缓和紧张局势”。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上月中下旬,有关立陶宛国内乃至欧洲企业遭受立中关系风波影响的消息就不断传出。而中方也对此明确澄清——个别媒体炒作中方将立陶宛从报关系统中清除、暂停立陶宛自华进口贸易许可、施压跨国企业不得使用立陶宛生产的部件等,这些消息均不属实。
不过,立陶宛政府如今面临的困境,也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立陶宛媒体援引国内银行的说法,受到对华关系风波的影响,2022年立陶宛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0.1至0.5个百分点。
郑重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印度外长邀中亚五国领导人参加印度...
下一篇
外媒:北约拒绝俄罗斯提出的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撤军要求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