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课|#争议中的行人安全距离于法无据#,#考量行人的注意义务才更合理#
- 澎湃新闻
- 2025-05-15 08:52:18
【法治课|争议中的行人安全距离于法无据,考量行人的注意义务才更合理】青岛“行人转身相撞案”刚被澄清,另一起相似案件又引起关注。这起“行人转身相撞案”发生在2016年10月17日的辽宁沈阳街头,法院认定在后的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而被判决承担主要责任。
后方的行人在上诉时称自己盲残4级,当时是在盲道上走路,对方视力好,还侵占盲道,应当负全部责任。
在法律专家看来,“行人安全距离”并非法律概念,更无相关规定,相比之下,考量行人的“注意义务”更为合理。司法实践中,转身相撞而引发诉讼,双方是否有过错,有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即评判在具体情境下谁欠缺注意从而举止偏离了一般人觉得正常的标准,通常偏离得越多,过错越大。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相似的案件中,也有法院并未使用“行人安全距离”的概念。在上海徐汇区法院判决的一起行人转身相撞案中,转身的80岁老人的拐杖碰到路过的70岁老人的双腿致其摔倒受伤,转身者未注意察看身旁或身后有人,行进者忽视观察周边行人动态,双方均有过错责任,转身者最终承担 50%的赔偿责任。该起判决,法院依据的是“注意义务”。
网页链接
后方的行人在上诉时称自己盲残4级,当时是在盲道上走路,对方视力好,还侵占盲道,应当负全部责任。
在法律专家看来,“行人安全距离”并非法律概念,更无相关规定,相比之下,考量行人的“注意义务”更为合理。司法实践中,转身相撞而引发诉讼,双方是否有过错,有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即评判在具体情境下谁欠缺注意从而举止偏离了一般人觉得正常的标准,通常偏离得越多,过错越大。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相似的案件中,也有法院并未使用“行人安全距离”的概念。在上海徐汇区法院判决的一起行人转身相撞案中,转身的80岁老人的拐杖碰到路过的70岁老人的双腿致其摔倒受伤,转身者未注意察看身旁或身后有人,行进者忽视观察周边行人动态,双方均有过错责任,转身者最终承担 50%的赔偿责任。该起判决,法院依据的是“注意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