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影像 二战香港海防的中流底柱——水雷

  • Weapon-肖宁
  • 2022-09-09 15:27:51
兵器影像 二战香港海防的中流底柱——水雷。今天香港警方公布于港岛东部鹤咀对开海域海底发现一枚完整的二战英制水雷,根据公布照片显示,其外形明显是一枚锚雷,根据目前所知,只有英军曾经于香港布放锚雷,基本可以断定是英军于1939年至1941年期间布放的MK14型系列水雷。
1939年英国对德宣战后进入战时状态,除本土港口外,所有海外主要港口均转入战时防卫状态,需要防止敌方水面舰只及潜艇威胁港口安全,包括冲入港口炮轰,潜入破坏或登陆。
1939年开始,香港维多利亚港的船只进出受到管制,远洋轮船只能经鲤鱼门经蓝塘海峡进出,而军舰则经东博寮海峡进出,其余所有进出维港的通道及登陆必经海域均布放锚雷作出封锁,粗略估计布放超过一千枚锚雷。
而东博寮海峡则布有三道大型以电力击发的线控水雷,由香港海军义勇军的水雷检视队在岸上控制,平时友方军舰进出均以目视确认放行。 蓝塘海峡方面,除布有线控水雷之外,还有一道防潜网,以防潜网布放舰控制开关让轮船进出。
除雷场之外,英军还在香港南部海域布置8道预警线圈,以通电的电缆探测磁场,如有船只经过时,尤其是潜航的潜艇,就会改变磁场而被发现,信号会传输到水雷检视队作为早期预警。
而东博寮海峡及蓝塘海峡雷场的南方亦设有第二道预警线圈,水雷检视队便会加强观察海面,因为当时潜艇潜进港口的浅水区均需要以潜望镜导航,因此如发现任何潜艇航迹,便发射水雷攻击敌舰。 而如果敌舰尝试通过锚雷雷场,便很大机会触发水雷而沉没。
当时驻港英军所用的MK14型锚雷的结构非常简单,基本是一个大型圆形铁球,内藏500千克TNT炸药,上面有数个触发撞针,但铁球内并非完全装满炸药,而是留有空腔,所以水雷可以浮于水面。 但布放时,水雷会以铁链连系一个沉于海底的底座,通过调节铁链长度来控制水雷的水深,一般一个雷场内会以不同深度设定的水雷,以应付不同的舰只。 如果水雷不用铁链系固,就成为漂雷。
1939年型1941年间,每次台风过境后,均有锚雷铁链被破坏而成为漂雷,因而多次造成渔船误碰漂雷而船破人亡。 亦因雷场经常需要维护。当时留港的英国海军舰只大多有布雷能力,例如“色雷斯人”号驱逐舰就多次于驱逐舰跟布雷舰之间改装,同时也因布雷舰不足而征用油麻地小轮“民让”改装为布雷船。 同时水雷检视队亦大幅扩编,除观察雷场外,亦负责回收漂雷及失效水雷维修,以便重新布放。
这次发现的水雷已经坐沉海底,相信雷体内已经进水,失去浮力,有可能是战后扫雷未能清理,而雷体经年累月下破损沉没。 而在二战后初期,石澳附近亦曾经发现英军战时布放的锚雷漂浮,随后被拖上岸处理。 两者有可能是来自同一雷场。
兵器影像 二战香港海防的中流底柱——水雷兵器影像 二战香港海防的中流底柱——水雷兵器影像 二战香港海防的中流底柱——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