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代代传# 为雪域高原送去曙光的好“门巴”
- 中国战略支援
- 2023-03-08 04:31:03
【雷锋精神代代传 为雪域高原送去曙光的好“门巴”】初春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几株枯黄的骆驼刺傲然挺立。放眼群山,除了山巅的白雪,便是单调的灰黄。
天蒙蒙亮,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军医王曙光带队来到海拔4539米的唐古拉山镇,开启巡诊之路。
一次选择,一生坚守。22年前,18岁的王曙光参军入伍,来到青藏兵站部,一待就是十几年。期间,他的战友大多都回到城市医院工作。2017年,王曙光原本有机会调到城市服役,但他却选择继续扎根高原,来到驻青海某部。
52岁的牧民扎西是王曙光接诊的第一位患者。扎西被送到医院时,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引发病变感染。扎西抓着王曙光的手说:“医生,一定要保住我的脚……”那一刻,王曙光深深意识到医者的责任。
一次巡诊归来,王曙光正和战友们抖着身上结下的“冰坨坨”,电话铃突然响起。“王医生!救命!”电话那头,藏民卓玛措肾结石发作,疼得直打滚。
王曙光拿起急救箱冲出门,狂风裹挟着暴雪,车辆油管被冻住无法行驶,他果断决定步行前往。
凛冽的寒风吹得人寸步难行,雪花打在脸上如刀割般刺痛。15公里的路,王曙光走了4个多小时,到达卓玛措家时,他四肢都快冻僵了。
当时,卓玛措脸色煞白,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王曙光一刻都不敢耽搁,立即开始施救。看到卓玛措的疼痛有所缓解,脸上逐渐恢复了血色,王曙光悬着的心才放下。“那一刻,我深感职责重大,守护雪域高原官兵和驻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是我坚守的意义。”
在王曙光的工作笔记本上,记录着许多战友的病例档案。日常工作中,他详细统计了上百种高原易发多发疾病以及临床表现,并进行分类整理,编写《高原地区部队高原病防治知识手册》,为官兵和群众普及防治高原病的知识。
“能开车的地方我们开车去,不能开车的地方我们就走着去,尽全力解决高原百姓求医问药的难题。”入伍22年来,王曙光的巡诊足迹踏遍驻地周边村落。在藏语里,“门巴”意为医生,驻地百姓纷纷称赞王曙光为“活雷锋”“雪域高原好‘门巴’”。(康世超、高大强、张鸿雁、刘计超)
天蒙蒙亮,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军医王曙光带队来到海拔4539米的唐古拉山镇,开启巡诊之路。
一次选择,一生坚守。22年前,18岁的王曙光参军入伍,来到青藏兵站部,一待就是十几年。期间,他的战友大多都回到城市医院工作。2017年,王曙光原本有机会调到城市服役,但他却选择继续扎根高原,来到驻青海某部。
52岁的牧民扎西是王曙光接诊的第一位患者。扎西被送到医院时,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引发病变感染。扎西抓着王曙光的手说:“医生,一定要保住我的脚……”那一刻,王曙光深深意识到医者的责任。
一次巡诊归来,王曙光正和战友们抖着身上结下的“冰坨坨”,电话铃突然响起。“王医生!救命!”电话那头,藏民卓玛措肾结石发作,疼得直打滚。
王曙光拿起急救箱冲出门,狂风裹挟着暴雪,车辆油管被冻住无法行驶,他果断决定步行前往。
凛冽的寒风吹得人寸步难行,雪花打在脸上如刀割般刺痛。15公里的路,王曙光走了4个多小时,到达卓玛措家时,他四肢都快冻僵了。
当时,卓玛措脸色煞白,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王曙光一刻都不敢耽搁,立即开始施救。看到卓玛措的疼痛有所缓解,脸上逐渐恢复了血色,王曙光悬着的心才放下。“那一刻,我深感职责重大,守护雪域高原官兵和驻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是我坚守的意义。”
在王曙光的工作笔记本上,记录着许多战友的病例档案。日常工作中,他详细统计了上百种高原易发多发疾病以及临床表现,并进行分类整理,编写《高原地区部队高原病防治知识手册》,为官兵和群众普及防治高原病的知识。
“能开车的地方我们开车去,不能开车的地方我们就走着去,尽全力解决高原百姓求医问药的难题。”入伍22年来,王曙光的巡诊足迹踏遍驻地周边村落。在藏语里,“门巴”意为医生,驻地百姓纷纷称赞王曙光为“活雷锋”“雪域高原好‘门巴’”。(康世超、高大强、张鸿雁、刘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