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黑障”...
- 万年炎帝
- 2024-11-03 14:09:43
关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黑障”问题
常常有很多言论认为高超导弹在末端再入时会出现“黑障”影响雷达头工作,所以高超导弹不得不主动减速来规避高速运动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鞘套“黑障”现象。
但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实际上产生足够强“黑障”效应,是需要非常高温度才能形成,对于典型弹头再入目标来说,卡门线再入开始速度达到4200秒速以上才会有黑障出现,达到4600秒速才有比较明显的黑障效应。
这代表射程较短的导弹(低于3000公里)是根本没有黑障的,而大于射程4000公里的导弹才会有一定的黑障效应,并且只在特定的高度段(大约25-60km再入高度)有明显黑障效应,并不影响导弹的末端最后制导。
我国也对等离子体鞘套与黑障效应有深入研究,西安电科主导制造的等离子体鞘套复现实验装置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实验系统,专门针对高超飞行器各个飞行模态进行再现实验,经过针对性技术攻关,成功突破了等离子体鞘套黑障“通的好”“通的了”的电磁信号传播难题。
高超导弹的减速更多的还是因为机动飞控的需要,例如横向滑翔飞行对敌舰船进行搜索捕获,躲避规避敌方高空与末端拦截等需求,导弹本身的机动导致减速,与黑障基本没有关系。
常常有很多言论认为高超导弹在末端再入时会出现“黑障”影响雷达头工作,所以高超导弹不得不主动减速来规避高速运动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鞘套“黑障”现象。
但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实际上产生足够强“黑障”效应,是需要非常高温度才能形成,对于典型弹头再入目标来说,卡门线再入开始速度达到4200秒速以上才会有黑障出现,达到4600秒速才有比较明显的黑障效应。
这代表射程较短的导弹(低于3000公里)是根本没有黑障的,而大于射程4000公里的导弹才会有一定的黑障效应,并且只在特定的高度段(大约25-60km再入高度)有明显黑障效应,并不影响导弹的末端最后制导。
我国也对等离子体鞘套与黑障效应有深入研究,西安电科主导制造的等离子体鞘套复现实验装置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实验系统,专门针对高超飞行器各个飞行模态进行再现实验,经过针对性技术攻关,成功突破了等离子体鞘套黑障“通的好”“通的了”的电磁信号传播难题。
高超导弹的减速更多的还是因为机动飞控的需要,例如横向滑翔飞行对敌舰船进行搜索捕获,躲避规避敌方高空与末端拦截等需求,导弹本身的机动导致减速,与黑障基本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