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战斗力,“差不多”心态要不得!
- 钧正平
- 2024-12-06 11:17:58
【关乎战斗力,“差不多”心态要不得!】“这个东西较出来,是对战斗力有好处的,对我们的整体能力都有提升。它有用,那这个‘真’必须得‘较’。装备好了,到时候打起仗来,感觉把握性更大了。”近日,南部战区空军飞行员种晓峰的采访视频引人关注。
十年间两获“金飞镖”、多次参加新型弹药试射任务的种晓峰,对待工作极度“较真”。他不仅是战友心中的“技术大拿”,也是工厂师傅口中的“挑刺”专家。只要战机有新功能,种晓峰都要去试一试,如果某个功能利用率不高,或者用得不太顺手,他都会刨根问底,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用他的话来说,只要关乎战斗力,就绝对没有“差不多就得了”的说法。
种晓峰的采访视频可以说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他的“较真”并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对战斗力高度负责的体现。现代战争已不再是简单的火力对抗,涉及高科技装备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作战计划的失败。只有在平时训练中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才能在实战中确保万无一失。
而反观一些人,常常抱着“差不多”心态,工作不愿花心思、动脑筋,凡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差不多”的背后,实际折射的是一个人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问题。思想上若存在“差不多”,行动上很可能会“差很多”。
安全生产中有一个法则叫“90法则”。大概的意思是,若安全生产工作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管部门、班(组)长、承办人5个层级构成,每个层级在抓安全生产落实上完成90%,表面上工作看似完成得“差不多”,但最终的结果为不及格——5个90%相乘等于59.049%。这提醒我们:每一次的10%看似无伤大雅,但在经历5次累积后,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小问题也有可能酿成大错误。
安全生产工作尚且如此,事关军队战斗力更是如此。战场上,容不得“差不多”思想,任何的漫不经心和粗枝大叶都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乃至彻底失败。
1930年5月,阎锡山和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他们研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决定双方各派一支精锐部队,在河南沁阳会师,合围聚歼驻扎在此的蒋介石部队。然而,计划做得再周详,还是被误了事。由于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粗心大意,将“沁阳”写成了“泌阳”,而偏偏河南真的有个泌阳,那里是蒋介石重兵把守之地。结果,冯玉祥的部队进入了蒋介石的重兵包围圈,幸亏撤退及时才免遭重创。“沁”“泌”看似“差不多”,但一撇之添、一字之差,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习主席强调,“一切何必当真的观念,一切干一下得了的想法,一切得过且过的心态,都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大害而无一利的,都是万万要不得的。”“差不多”差的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精准,“差不多”差的是“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的执着。军人为战而生,穿上军装就要扛枪打仗,“差不多”思想与部队各项建设格格不入。且今天与过去相比,战争的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若想制人而不受制于人,需将关乎战争成败的每一件事情做细致,并力求做到极致。
这就需要全体官兵着眼实战要求,培塑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倾心尽力做好每一个枝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挤掉训练中的“水分”,演练中的“戏份”,凡事坚持高标准,在实战实训中绝不含糊、绝不打折。要敢设危局险局难局,把未来战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全、设真、设实,只有坚持练到极致,着力跨越临界点、突破极限值,才能打磨制胜利刃,赢得未来战争。
可喜的是,除了种晓峰,这支队伍中追求极致的大有人在。海南舰舰长张美玉10多年持续锚定海战场,一心一意研战谋战,带领官兵苦练精训,推动新型主战舰艇作战能力加速形成;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凌将“重难点课目当成一般课目飞,压着大纲上限飞”,力争把自己锻造成“尖刀上的刀尖”;一茬茬官兵日复一日将每个指令、每个动作练到极致,使之形成“肌肉记忆”,确保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也正是秉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我们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了一个个“不可能”。
有人说,“中国军队的每一项成就,既让世界瞠目结舌,却又在情理之中。没有哪个预言家,敢于预测这支军队的极限。”对极致的每一分追求从来不会白费,终究会结出不负光阴的果实。
强军事业呼唤更多追求极致的尖兵。未来,这支队伍将创造更多的惊喜和“不可能”。(作者:三寸日光)看军事上军号
十年间两获“金飞镖”、多次参加新型弹药试射任务的种晓峰,对待工作极度“较真”。他不仅是战友心中的“技术大拿”,也是工厂师傅口中的“挑刺”专家。只要战机有新功能,种晓峰都要去试一试,如果某个功能利用率不高,或者用得不太顺手,他都会刨根问底,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用他的话来说,只要关乎战斗力,就绝对没有“差不多就得了”的说法。
种晓峰的采访视频可以说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他的“较真”并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对战斗力高度负责的体现。现代战争已不再是简单的火力对抗,涉及高科技装备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作战计划的失败。只有在平时训练中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才能在实战中确保万无一失。
而反观一些人,常常抱着“差不多”心态,工作不愿花心思、动脑筋,凡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差不多”的背后,实际折射的是一个人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问题。思想上若存在“差不多”,行动上很可能会“差很多”。
安全生产中有一个法则叫“90法则”。大概的意思是,若安全生产工作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管部门、班(组)长、承办人5个层级构成,每个层级在抓安全生产落实上完成90%,表面上工作看似完成得“差不多”,但最终的结果为不及格——5个90%相乘等于59.049%。这提醒我们:每一次的10%看似无伤大雅,但在经历5次累积后,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小问题也有可能酿成大错误。
安全生产工作尚且如此,事关军队战斗力更是如此。战场上,容不得“差不多”思想,任何的漫不经心和粗枝大叶都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乃至彻底失败。
1930年5月,阎锡山和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他们研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决定双方各派一支精锐部队,在河南沁阳会师,合围聚歼驻扎在此的蒋介石部队。然而,计划做得再周详,还是被误了事。由于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粗心大意,将“沁阳”写成了“泌阳”,而偏偏河南真的有个泌阳,那里是蒋介石重兵把守之地。结果,冯玉祥的部队进入了蒋介石的重兵包围圈,幸亏撤退及时才免遭重创。“沁”“泌”看似“差不多”,但一撇之添、一字之差,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习主席强调,“一切何必当真的观念,一切干一下得了的想法,一切得过且过的心态,都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大害而无一利的,都是万万要不得的。”“差不多”差的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精准,“差不多”差的是“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的执着。军人为战而生,穿上军装就要扛枪打仗,“差不多”思想与部队各项建设格格不入。且今天与过去相比,战争的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若想制人而不受制于人,需将关乎战争成败的每一件事情做细致,并力求做到极致。
这就需要全体官兵着眼实战要求,培塑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倾心尽力做好每一个枝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挤掉训练中的“水分”,演练中的“戏份”,凡事坚持高标准,在实战实训中绝不含糊、绝不打折。要敢设危局险局难局,把未来战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全、设真、设实,只有坚持练到极致,着力跨越临界点、突破极限值,才能打磨制胜利刃,赢得未来战争。
可喜的是,除了种晓峰,这支队伍中追求极致的大有人在。海南舰舰长张美玉10多年持续锚定海战场,一心一意研战谋战,带领官兵苦练精训,推动新型主战舰艇作战能力加速形成;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凌将“重难点课目当成一般课目飞,压着大纲上限飞”,力争把自己锻造成“尖刀上的刀尖”;一茬茬官兵日复一日将每个指令、每个动作练到极致,使之形成“肌肉记忆”,确保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也正是秉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我们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了一个个“不可能”。
有人说,“中国军队的每一项成就,既让世界瞠目结舌,却又在情理之中。没有哪个预言家,敢于预测这支军队的极限。”对极致的每一分追求从来不会白费,终究会结出不负光阴的果实。
强军事业呼唤更多追求极致的尖兵。未来,这支队伍将创造更多的惊喜和“不可能”。(作者:三寸日光)看军事上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