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之外的那点事⑤由于历史上的空警...

  • HoBessBlock1B
  • 2025-01-20 16:09:35
画之外的那点事⑤
由于历史上的空警一号首飞及试飞过程中留存下来并公开的照片长期以来一直只有图1一张不甚清晰的糊图,剩余的全是航博的缝合怪展出状态。所以长期以来对空警一号的实际细节状态有诸多误解,也带偏了一众画师和胶佬们。由于早前绘制图2时的素材整理,在解禁后想借此机会聊聊关于该机的一点小考doge
首先说明的是,尽管包括养鸡在内的一票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航博内的这架缝合怪“空警一号”并非当年改装机体,而是一架图-4电子干扰机强行背了个蘑菇的展示状态。但不出意外的话,由于该机的几个独有特征,基本可以确认她就是当年改装的机体本体。只不过在她功成身退入驻航博展出之时 (图3),并未按当年原样完全拆除电干套件进行复原,由此造就了这个独一无二的缝合怪形态。
曾参与过空警一号改装过程的张锡金老先生在其所著的《型号空气动力学设计》一书(某宝搜同名就有)中记叙了改装过程中的一些气动改进,在此只节选其中2个帮助确认该机身份的气动改进措施:

1.为保证加装雷达后的横侧向稳定性,遂在机尾添加了腹鳍。整个腹鳍在机尾防擦尾装置处断开,分为两段。(由于书暂时没在手头,在此只能先借用一下@鲍鱼312 拍的图4[老师好],注意画虚线的才是装机腹鳍的实际外形 )
这个腹鳍在首飞照片中也隐约可见,但可惜照片清晰度实在有限,不知道这个改进处的人几乎很难一眼认出。
在空警一号工程结束后,当机体被改为电子干扰机时,为加装机腹新设的其他天线罩,防擦尾装置前的前半截腹鳍被拆除,只留下了后半截的腹鳍(图5)。

2.加装的雷达罩还带来了垂尾震颤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空警一号的垂尾内加装了减震器。遗憾的是张老先生的书中并未明确记叙此减震器的具体细节和外形尺寸。但还是可以从航博内的机体上略窥一二。
可以留意到,空警一号垂尾上靠近顶端部分,有一块明显的白色方形蒙皮(图6,此蒙皮垂尾左右两侧均可见,照片作者@银空今天做点啥 [老师好] ),此块蒙皮在首飞照片中也同样隐约可见。
作为明显对比,就在空警一号身旁的另一架用作无侦-5载机的图-4,其垂尾上可见并无这个方形蒙皮(图7)。不出意外的话方形蒙皮处便是垂尾加装减震器的部位。

综上,垂尾减震器+未完全消失的腹鳍,这俩特征结合便几乎可以确认该机确为当年的空警一号本体,唯一缺憾的就是当年的空警一号的机腹细节缺乏更清晰的照片来提供细节了。而航博内现在这个展出状态只要你脑内PS把雷达罩去掉则基本就是她服役生涯末期的电干机状态了doge
回到涂装上,尽管在该机初到小汤山时是机身通体原色涂装(图3),但首飞照片上还是能隐约看出该机的首飞涂装存在明显分界。基于无侦-5载机的涂装参考,该机的涂装应为机身下表面白色,上表面原色,机翼通体白色。而垂尾涂装细节,由于照片实在模糊,只能推测为航博展出状态同款是主体原色,外围刷白,而减震器部位的方形蒙皮疑似是原色状态。由上总结出的该机首飞时的一些不好留意的细节请参见图8图注。

私以为这也算是航空史考证的魅力所在了——尝试借着有限的资料去还原历史一隅,而随着新资料的浮出水面,早前尝试的推演早晚会被证明存在疏漏之处。在此也希望日后还能看到其他空警一号的资料的公开,毕竟我也不敢保证我尝试的复原就完全是对的[淡淡的]

Ps:纯属题外话,但私以为张老先生最好玩的地方还是他在书的序章里的一句“搞气动的人走路自带攻角”doge

@ccckkknnn2012 @伊尔库茨克航空工厂 @彩虹熊_白玮 @仰望星空小海狼 @幺洞肆 @密度蛙泳 @某些人中的某些人
画之外的那点事⑤由于历史上的空警...画之外的那点事⑤由于历史上的空警...画之外的那点事⑤由于历史上的空警...画之外的那点事⑤由于历史上的空警...画之外的那点事⑤由于历史上的空警...画之外的那点事⑤由于历史上的空警...画之外的那点事⑤由于历史上的空警...画之外的那点事⑤由于历史上的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