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 巴基斯坦空军在昨天举行记者会...
- lfx160219
- 2025-05-13 04:07:25
印巴冲突 巴基斯坦空军在昨天举行记者会,向国际媒体说明印巴空战的经过,摘录重点如下:
这是空战史上规模最大的超视距作战,参与战机高达110架之谱,势必成为未来空战教范的案例
事发前巴基斯坦已有少量战机执行空中巡逻。由于在北部、中部与南部有一些「空隙」(应为高山地形遮蔽陆基雷达所造成),因此也出动预警机在空中支援(填补空隙)。
00:10 印度空军开始在印巴边境的北部与中部集结,并开始越过边境,于是巴基斯坦出动了「2分钟待命」战机,升空增援在空机数量。
00:30之前,印度也派出更多战机升空,在边境与克什米尔的四个区域集结(图1,画面显示每个区域又切成前后两块),并分布在不同的垂直空层(增加敌方雷达侦测的复杂性)。自此巴基斯坦确认今天就是决战日,启动了「多领域作战」(电子战、通讯、侦察...等)。
巴基斯坦侦测到印度已集结了60架战机,并逐渐增加到72架以「饱和」巴基斯坦的防空指管系统(ADGE)。巴基斯坦也以电磁方式对所有目标进行「电子识别」(Electronic ID,注),确认其中包含了14架阵风。这使得巴基斯坦可以标定每架战机的位置,并分配目标给自己的战机。
【注】:指得是NCTR非协同目标识别,也就是在不用IFF(敌我识别设备,因为敌机不会回答你)的情况下识别目标机型
巴基斯坦也完成「守势制空」(DCA)的集结【图2】,共有42架「高科技战机」(应该是指四代机,也就是没有「不能超视距的」二/三代机)加入。战术指导原则为:在我们选择的「责任空域」(AOR)集中兵力,并以我们的方式进行空战(注2)。
【注2】:这意思是因为敌众我寡,如果试图拦截每个目标一定会稀释兵力,让敌军可以众击寡。反之,将兵力集中到少数区域(=放弃其他区域)则可以得到局部的数量优势。
巴基斯坦的战略目标是保护本国领空,于是也关闭领空以避免民航机进入热战区域(而被双方集结)。面对我方强大的DCA阵容,印度战机选择在自己的领空发射超视距打击武器(目前仅知有使用“布拉莫斯”和“风暴阴影”)而没有越过边境。而当巴基斯坦侦测到印度发射武器后,在「作战指挥中心」(COC)的空军参谋长(他已经在那边待了好几晚)立刻下达命令,将接战规则由「吓阻」升级为「确保击杀目标,避免我方损失」(Assure Kill, Deny Own Loss)。
“由于印度在接收阵风后就宣称它了「改变战场局势」,于是我们将这些阵风视为敌方的「重心」(作为优先目标),因此可看到我们击落很多(目前可确认的仍只有一架)。其实我们还可以击落更多,但我们就先打住。”
整场空战持续了一个小时,许多战机进进出出,因为在超视距空战中你不先射击对手就可能挨打(或者逃跑)。利用电子识别我们确认击落了3架阵风(但只有中部Bhatinda那一架是可证实的)、1架Su-30MKI、1架MiG-29与一架无人机(这些都还不能证实)。
#注:巴基斯坦是利用雷达与电战情报(例如导弹在目标位置失去数据链讯号并同时看到目标回波消失)来判定击落,但仍需要发现地面残骸才能确认(例如战史中有以为击落,实际上是负伤返回基地的例子)
巴基斯坦在记者会中也公布了印度「高速飞行物」(=弹道目标)的雷达显示器录像(视频3),他们发现印度从Adampur发射四枚「远程导弹」,但其中3枚落入82km外,仍是印度境内(黑人问号?)的Amrisar。其中一枚则从大气层外越过边境,瞄准230km外的巴基斯坦城市:Mandi Bahauddin。巴基斯坦在空中(中段?)拦截后者,其碎片落入Dinga。
然而,碎片上的俄文显示其为S400远程防空系统的40N6超远程导弹(射程400km),虽然有可能跟俄乌战争一样把它当弹道导弹用,但也有可能是试图拦截巴基斯坦飞机,落入本土的3枚也可能是瞄准巴基斯坦入侵领空的飞行器(根据印度媒体报道应该是瞄准巴基斯坦PL-15空对空导弹),或是因故障而坠落。





【注】:指得是NCTR非协同目标识别,也就是在不用IFF(敌我识别设备,因为敌机不会回答你)的情况下识别目标机型

【注2】:这意思是因为敌众我寡,如果试图拦截每个目标一定会稀释兵力,让敌军可以众击寡。反之,将兵力集中到少数区域(=放弃其他区域)则可以得到局部的数量优势。



#注:巴基斯坦是利用雷达与电战情报(例如导弹在目标位置失去数据链讯号并同时看到目标回波消失)来判定击落,但仍需要发现地面残骸才能确认(例如战史中有以为击落,实际上是负伤返回基地的例子)

然而,碎片上的俄文显示其为S400远程防空系统的40N6超远程导弹(射程400km),虽然有可能跟俄乌战争一样把它当弹道导弹用,但也有可能是试图拦截巴基斯坦飞机,落入本土的3枚也可能是瞄准巴基斯坦入侵领空的飞行器(根据印度媒体报道应该是瞄准巴基斯坦PL-15空对空导弹),或是因故障而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