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美军自以为天下无敌,原来为大国全面战争研制的武器“无用武之地”,于是研制了多款专门“虐菜屠幼”的装备。谁知中国崛起打乱了美军的武器研发节奏,这些武器纷纷沦为鸡肋,耗费了美国上万亿的军费。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美国陆海空三军各自的“鸡肋”装备。
海军:
毫无疑问,美国海军的新世纪20年来研发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和LCS“濒海战斗舰”都是美国海军失败的典型。按照美军的规划,DDG-1000型驱逐舰原本是要替代美军服役已久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不但成为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首席护卫,同时还要能够独立执行对海、对地打击任务,并且作为美军海基反导系统的海上火力点。为此,美国海军为DDG-1000确定的指标非常高:全隐身的外形设计、全部雷达和电子天线都要整合到上层建筑之中,军舰实现雷达/红外双隐身;同时安装双波段主动相控阵雷达,同时满足防空和反导两项作战任务;舰载武器为2门新式155毫米舰炮,以及80单元的MK-57型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并且可以搭载2架直升机。
由于需要执行的任务繁多,因此需要加装的设备也多,因此DDG-1000驱逐舰的吨位从前代“阿利·伯克”级的8000多吨一路飙升到14560吨,不但远远超越了伯克级驱逐舰,也远远超越了“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所以,该舰安装了2台英国劳斯莱斯公司生产的MT-30重型燃气轮机和2台4500型辅助燃气轮机,是一款全燃动力的大型导弹驱逐舰。同时该舰采用了全电推进设计,通过燃气轮机发电,再用电力驱动推进系统,并且为全舰的众多电子设备供电。值得注意的是,DDG-1000型驱逐舰取消了传统的螺旋桨,改为大型泵喷系统,从而大大减少了舰船动力噪音,有效提升了舰只的反潜作战效能。
不过,尽管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十分骨感,DDG-1000建成交付美军后,美军发现,原本的双波段有源相控阵系统空缺,取而代之的是一套AN/SPY-3型相控阵雷达,而这套雷达只有3个阵面,比美军其他神盾舰都少一个雷达阵面,原先预想中反导任务就无从谈起。而且美军现在发现,原本为DDG-1000配套的155毫米制导炮弹价格极为昂贵,其单价高达80万美元一枚,即使是美军也用不起这么贵的炮弹,而且,这种炮弹的性能和价格完全不成比例,这种制导炮弹的有效射程虽然可以达到185公里,但是其终究只是一枚炮弹,比不上“鱼叉”反舰导弹,或者“战斧”巡航导弹,而射程2500公里的“战术战斧”导弹(第四代“战斧”导弹)单价仅有60~100万美元,
在中国最新的055型驱逐舰出现后,美国的DDG-1000更加显得“鸡肋”,因为中国055型导弹驱逐舰的VLS单元多达112个,而DDG-1000只有80个,还不如“阿利·伯克”级驱逐舰(VLS共96单元)。而且,055型导弹驱逐舰装备了美国人到现在都还没研制成功的双波段相控阵雷达,具备防空和反导两用功能,在技术上超越了DDG-1000,这是自1945年以来,首次有国家在大型驱逐舰建造技术方面超过美国。而且更不要说DDG-1000那套看似先进的全电动力系统,隔三差五就趴窝歇菜,和它的英国表兄基本如出一辙。最终原定建造32艘的DDG-1000计划在仅仅建造3艘后就被全面叫停,最终黯然收场,美军最近已经开始重新开工建造“伯克III”型驱逐舰,以替换已经开始退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除了DDG-1000以外,LCS“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另外一个重大的败笔。按照美国人在21世纪初的规划,由于苏联的崩溃,美国海军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最强海军。而且美国海军已经强到了“世界有两种海军:一种是美国海军,一种是他国海军”这样的程度。所以美国海军的战略从冷战时期,和苏联在大洋上争夺制海权,逐步变成直接闯进其他国家领海,并进行武装干涉,美军称其为“由海向陆”战略,而LCS舰正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时美军的战略规划中,未来的海战会主要在其他国家的近海展开,因此规模庞大的美军航母战斗群自然不宜过于靠近战区,以免遭到敌方火力打击。因此美军需要派遣吨位较小的军舰,也就是LCS到敌方近海甚至是近岸地区活动,这些LCS舰只主要承担侦查、海滩打击、近程防空、扫雷、布雷、运送渗透部队等多种作战任务。为此,美军设想LCS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的作战需求都设计成可拆卸模块。这样,LCS需要执行什么任务,就直接安装哪一个模块,用这种方式实现一舰多能。由于这些LCS是在敌方近海活动,为了保存自身,所以需要较高的航速和机动能力,同时还需要保证隐身设计,以减小被发现的概率。
但是,和DDG-1000一样,美军依然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版的LCS出现了传统舰体和三体舰型,两种设计,当时财大气粗的美军干脆2种舰型全部开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LCS分为两种:独立级和自由级,分别采用了三体设计和传统设计两种舰型。最初美军计划的LCS只有500~600吨,但是由于美军赋予该舰的任务实在太多,而且由于模块化的思路最后被证明是一个彻底失败的设想。所以最后真正能够实现美军全部作战任务的LCS不但吨位飙升到3100吨以上,而且还不得不依照作战需要,分别建造各种不同用途的LCS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然而LCS的问题并未就此终结,由于美军最初设想该舰是在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提供空中掩护的情况下作战,因此该舰的防空能力极差,而且由于需要执行多种作战任务,所以LCS自身的武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和其他世界大国的海军相比。由于要求高速航行和低成本,所以LCS使用了轻质铝合金做舰身,而这导致了在高速航行的情况下,LCS的船舷甚至经不起海浪的拍打而会凹陷变形。更加令美国人不平衡的是,中国海军在新世纪设计定型并量产的054A型护卫舰,吨位上比LCS略大,同时防空、反舰、反潜等诸多功能都相当完善,没有明显的短板,还可以搭载海军陆战队执行海上非军事任务,这几乎和美军所设想的LCS如出一辙,可以说,又是一个“美国做梦,中国实现”的典型例证。
空军: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空军所犯的战略性“错误”和美国海军相比,只大不小。美国空军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完全停产F-22,转产F-35,而且为了全面转产F-35,美国军工部门甚至连F-22的生产线都彻底摧毁,如今看到中国的新式五代战斗机歼-20,不知道美国人不是不肠子都悔青了。
平心而论F-35战斗机确实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因为它是第一种同时满足了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三个军种对于飞机不同要求的战斗机,但是这种性能卓越的战斗机如今却成为美军的“鸡肋”武器,而最终的原因是:美军自己跑偏了。
在1991年冷战结束的时候,苏联轰然解体,中国当时的综合国力远不及苏联,更无法和美国抗衡,所以从1991年到2011年,这段时间,美国在军事上可以说完全没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放松了对先进武器装备的列装和研制。依照原本的计划,F-22本该装备至少700架,用于替换美军的F-15战斗机;美国海军也在F-22基础上开发了可变后掠翼的版本,也就是NATF计划,而F-35只需要替代美军的F-16和AV-8B两种战斗机。但是冷战的突然结束,让这一计划完全作废,算上样机,F-22一共只生产了192架,而且美国政府不仅仅是终止了F-22的生产,还直接销毁了整条的F-22生产线,从而亲手葬送了美国的双发五代隐身战斗机。而F-35战斗机则患了和LCS一样的“病”:由于需要替换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三种主力战斗机,所以F-35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胖”的过程,其绰号原本为“闪电”,由于“太胖”而被戏称为“肥电”。
尽管是单发设计,但是F-35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达到了32吨,仅比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轻了1吨,和F-14、F-15这类重型战斗机的水平相当,所以F-35是一款彻头彻尾的重型战斗机。但是由于设计的问题,F-35的弹仓呈“八”字型分列在左右进气道下方,所以F-35战斗机没办法像F-22或者歼-20那样设计侧壁式弹仓。这让F-35虽然有重型战斗机的体量,但是在机载火力方面却明显弱与其他五代机。在执行空战任务时F-35战斗机只能携带4枚空空导弹,而由于该机格斗性能不佳,且机身肥短,加速性不好,所以该机通常直接携带4枚AIM-120中程空空导弹,执行超视距空战任务,尽量避免和敌机陷入格斗空战。
除了空战性能上有缺陷外,F-35战斗机的快速性问题也是一个极大的缺陷。由于设计缺陷,该机在持续高速飞行时,飞机水平尾翼由于靠喷口过近,容易出现烧蚀现象,简言之就是F-35战斗机容易“烧屁股”。因为这个缺陷,美军如今对F-35进行“限速”,要求该机禁止以超过1.2马赫的速度飞行,这大概会让F-35成为飞行速度最慢的一种五代战斗机。2019年11月,网上曾经曝光说挪威空军的F-35战斗机在巴伦支海监视俄军图-160战略轰炸机,但是被对方甩得无影无踪。事实上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最大飞行速度高达2.05马赫,和著名的米格-21战斗机一样快。而F-35战斗机即使不限速,其飞行速度也不过1.6马赫,如果限速就只有1.2马赫,这么慢的速度被轰炸机甩掉是显而易见的。
从美军研制F-35战斗机的初衷不难看出,美军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领先的技术,因此实际上F-35对于美军而言,并非是作为战斗机使用,而是作为攻击机使用,所以F-35战斗机的空战能力、快速拦截能力等等空优能力都不是很强。但是由于其他国家的五代战斗机以超出美国预料的速度出现,进而打破了美国空军独霸世界的格局,因此F-35也从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一举沦为“鸡肋”。
陆军:
由于美国的海军和空军都非常强大,因此美国的陆军其实没有多少存在感,二战时期,最大规模的陆地战场是苏德战场,美军和英军在西线除了诺曼底登陆外,陆地作战的规模远不能和东方战线相提并论;而在太平洋上,和日军激烈争夺的,主要是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在冷战时期,美国陆军的坦克总保有量中只有11000辆左右,而当时苏联单T-72这一个型号就造了超过1万辆!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冷战都结束30年了,世界各个热点地区依然有打不完的T-72在跑来跑去。所以我们对美国陆军的印象就是:一旦遭遇敌方炮火,就停止前进,然后原地呼叫空中支援,从这个角度看,美国陆军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是,在冷战结束后的30年里,美国陆军遇到的“坑”一点也不比海空军小。美国陆军遇到的坑,就是著名的FCS。所谓的FCS其实就是美军的“未来战斗系统”(Future Combat Systems—FCS),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计划使用所谓的轻型快速反应部队,替换原先笨重的坦克重装甲部队,从而实现美国陆军的快速出动快速部署。这一点主要是美国基于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大半年时间,才调集的足够的兵力和装备,并展开对萨达姆军队的作战行动。这其中兵力调配是很方便的:美军士兵们可以直接乘坐运输机从美国本土飞跃大西洋、再经过地中海抵达沙特阿拉伯,但是装备的运输就困难多了。以美军(当时)主力的M1和M1A1坦克为例,这两种坦克的战斗全重超过60吨,当时只有C-5A“银河”运输机可以运送这个铁疙瘩,而美军当时主力的C-141“运输星”运输机虽然载荷勉强够用,但是飞机货仓过于狭小,无法运送M1A1坦克。所以大量美国陆军的装备只能通过船只经过海陆运往沙特前线,所以美军才会花费半年多的时间才准备好作战装备和保障物资。而和美国陆军慢腾腾的运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的第82空降师在事发后48小时内就齐装满员抵达沙特,而82空降师的到来,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震慑了萨达姆的军队。
为什么82师能快速抵达前线?因为当时的82师就很符合美军“中型旅”的设想,该师的主要装备为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这种坦克战斗全重仅18吨,C-141运输机不但可以运送,而且可以一次运2辆!即使是C-130“大力神”战术运输机也可以一次运输1辆,而且除了M551坦克外,82师的大部分装备都是以空降作战为需求设计,具备重量轻、便于空运空投等特点。所以82是凭借着装备优势,迅速抵达前线。而海湾战争后,美国就开始研究组建所谓的“中型旅”,使用8×8的“斯特赖克”装甲车替换M551轻型坦克,同时建立观瞄、指挥、火力以及士兵等诸多环节相结合的一种全新作战网络。美军认为,只要能够在敌对目标发起攻击之前就抢先将其摧毁,那么即使是装甲轻薄的轮式装甲车,也能替代重型装甲部队。
不过,事实证明美国人错了,而且错得离谱。21世纪初,美军组建“斯特赖克”旅的时候,当时美军的网络化、自动化以及各种配套无人设备都还相当原始,因此无法构建足够强大和有效的作战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美军的作战对象不再是正规军,而是大量的民间武装、游击队等,很难判断这些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发动袭击。而且“斯特赖克”装甲车的尽管体积巨大,但是其装甲很薄,仅能防御12.7毫米机枪弹的打击,对于各路反美武装常用的RPG火箭筒几乎没有抵抗能力。这导致了大量的“斯特赖克”装甲车在执勤时被反美武装击毁,这一点在美军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中都得到了印证。尽管反美武装缺乏重型武器,但是使用IED(路边炸弹)和RPG火箭筒,已经足以给轻装的美军构成足够毁灭性的杀伤。
那么,如果美军用同样薄皮大馅的FCS对阵大国正规装甲部队,会有什么下场?
FCS妄图以高度信息化替代火力装甲,以一款轻量化通用底盘满足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等所有陆军需求,以实现陆军全球快速机动打击。这就使得项目中,用于取代M1坦克的MCS载人作战系统仅能扛住小口径机关炮的射击,纵有信息化加成,根本无法对抗正牌主战坦克。
而就在美军研发FCS的时候,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国的陆军重装部队却在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的99A坦克,堪称火力防护与机动的完美结合。虽然FCS在2009下马时,99A还未服役,但后者的研制在2003年便开始,美军明显感到了中国未来主战坦克带来的压力。
正式由于看到了问题所在,美国人在2009年就宣布下马了FCS计划,仅保留了无人机、无人车和单兵网络系统等子项目。不过让美国人极为尴尬的是,即使在这三个项目中,解放军目前在无人车和单兵网络系统方面也已经明显领先,而无人机,中美基本平手,可以说美军的优势正在以看得见速度快速消失。
如今由于FCS项目搁浅,特别是中国的快速崛起,让美国已经重新把军队建设重点从“反恐”转移到大国对抗中。而要有效对抗中国陆军的重装部队,美军就不得不保留大量的M1A2主战坦克、155毫米M109自行榴弹炮、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等重型装备,而目前最新的M1A2SEP3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已经达到了73吨的水平,美军原本想解决部队的快速运输和部署问题,而如今,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了。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美国依然是全球第一军事强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1991年至今,30年时间以来,美国陆海空三军各种武器装备研发和列装的尝试,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让我们得以弯道超车,迅速接近美国的发展水平。不仅如此,我们还结合自己的国家战略安全需求,开发出各种符合我国自身需求的新式武器装备,尽量不要走美国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