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幻影2000战斗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空军,曾经经历过一段非常严重的装备换代脱节时期,只能长期使用歼7歼8甚至更加老旧的歼6战机作为主力,但是在中国与西方的蜜月期当中,面对采购西方三代机的机会,中国为何舍弃了法国幻影战斗机,最终选择了苏27,这背后到底有何深意,原因很简单,法国对中国狮子大开口,要了个难以想象的天价,俄罗斯乘机送上一份大礼,助中国空军一飞冲天。
图为准备飞往中国的苏27SK
除了成功引进的“海豚”,“超黄蜂”等直升机和一代经典L7线膛炮之外,当时的中国实际上还有引进更多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机会,可惜由于国家经济状况不佳,囊中羞涩,最终只能选择错过,当中国空军表露出采购西方先进三代战机,更新老旧装备的意向时,法国便开始上门推销当时最先进的幻影2000战斗机,经过与英德意联合研制的狂风战斗机的对比之后,中国空军颇为意动,向法国下了40架的订单。
不过,中国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与法国的交易,尽管对幻影2000称赞有加,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美国的授意之下,虽然没有明确撕毁合同,法国为每一架战机开出了6000万美元的天价,而按照2000年的币值,一架F15战斗机的单价,也不过3910万美元,这个价位,是中国无论如何都支付不起的。
图为1991年《航空知识》5月刊封面,来华表演的苏27
在继续忍受了一段无先进飞机可用的日子之后,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便是国内耳熟能详的“引进苏27”,在酒桌上放倒了进行谈判的17个苏联将军之后,中国以每架3000万美元的平价购买了一批苏27,并且使苏联同意一并进行技术输出,在东南局势最黑暗的日子里,苏27是中国空军唯一可用的先进作战飞机,而在日后,苏27成为了歼11,歼15,歼16等一系列国产三代乃至四代机的母型,成为了中国空军厚积薄发的基石。
平心而论,如果当时的法国愿意以平价向中国输出幻影2000,这款战斗机也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国情,作为一款不折不扣的轻型机,幻影2000固然拥有无与伦比的机动性,但是无论是载弹量还是作战半径,都难以与重型的苏27相比,尤其是在携带反舰导弹一类大型有效载荷时,难以满足远程巡航的需要,如果没有加油机支持,充其量只能充当领空的保护者。
图为挂载巡航导弹的狂风战斗机
如果当时中国最终决定向欧洲购买飞机,最合适的选择,实际上应该是兼具强大的空战和对地遮断打击能力的狂风,但是受制于上世纪的电子设备水平,狂风的空优配置和对地对海配置必须使用不同的电子设备,无形中创造出了两个子型号,增加了后勤难度,同时,可变后掠翼的结构对当时的中国也显得过于复杂,同为重型机,朴实强力的苏27,才是最适合中国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