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手时就出手、逢敌必亮剑、绝不拖泥带水,一直都是普京的鲜明风格。格鲁吉亚不听话,俄军战机一顿炸;美国制裁俄罗斯,全面去美元化;拜登想迫使伊朗低头,俄军立即雪中送炭……即便身处险境,普京的表现从来都是毫无惧色。
但在捷克发出最后通牒、美国波兰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乌克兰多次炮轰亲俄武装的情况下,普京却做了一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决定,那就是从乌克兰边境和克里米亚撤兵。不出意外的话,泽连斯基赶赴莫斯科后,被困在刻赤海峡的乌克兰军舰,也会安然无恙地返回。
前脚还在举行大规模军演、对美国乌克兰释放“俄军不惧一战”的强硬信号,后脚就答应与泽连斯基会谈、撤走大部分俄军,普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表面上看,俄罗斯撤军似乎是迫于无奈——美英法德日都支持乌克兰,英国甚至宣布,将在5月份出兵黑海,法德也在摩拳擦掌、准备采取进一步挑衅行动。美国就更不用多说了,为乌克兰提供武器、让美国将军和伞兵进入乌克兰、承诺帮乌克兰对抗俄罗斯,都是拜登布林肯做出的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突然宣布撤兵,岂不是向北约示弱?
但实际上,普京已经达到了想要的战略目的,撤兵是为了以退为进、给乌克兰借坡下驴的机会。普京很清楚,对泽连斯基来说,局势已经非常剑拔弩张了,乌克兰军方和民众要求以牙还牙、夺回克里米亚,美国和北约也在不断递棍子,如果再不给泽连斯基台阶下,局势就会走向失控。
乌克兰不想要战争,俄罗斯也绝对不想要,如若不然,以俄军的实力、顿巴斯民众对俄罗斯支持,普京想拿下乌东绝对不在话下。
这一回,美国确实输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妨简单回顾一下普京是怎样纵横捭阖的。
第一,4月20日,有感于“欧盟将乌克兰当挡箭牌,美国靠不住”的泽连斯基,选择了向普京求和。泽连斯基诚挚地说了一大堆肺腑之言,大致意思如下:希望能与普京谈一谈,地点可以在顿巴斯的任何一处。乌克兰不想打仗,但也做好了反击俄罗斯的准备。
作为回应,普京一开始选择了沉默。4月21日,莫斯科表示,如果普京总统认为有必要,会就此事回应乌克兰总统。
4月22日,普京姗姗来迟地表示,如果是为了改善俄乌关系,欢迎泽连斯基来莫斯科见面。
随后,泽连斯基立即答应了普京的邀请。
细节之处见真章,普京云淡风轻的说辞,实际上非常意味深长。在普京看来,要不要谈、在哪里谈、怎么谈,都应当由俄罗斯而不是乌克兰说了算。泽连斯基想和谈,可以,莫斯科欢迎态度真诚的客人。
千万别小瞧了谈判地点。如果普京去顿巴斯与泽连斯基会面,意味着占据主动的是乌克兰,但要是在莫斯科,则表示俄罗斯占据着绝对优势。
第二,为表明“俄罗斯无意侵略乌克兰”的诚意,普京在4月22日一声令下,随后,部署在乌克兰边境和克里米亚的十几万俄军,状态便从“严阵以待”变成了“准备撤离”。俄罗斯军方强调,5月1日之前,俄军将离开乌克兰边境,但俄军重武器却将留在当地。
对于俄罗斯撤军的举动,泽连斯基表示很乐见其成,乌克兰提到嗓子里的心,终于又落到了肚子里。
但撤军并不意味着就此罢休,普京的布局是这样的:俄军可以先撤离,但重武器却要留在乌克兰边境一阵子,以便俄军卷土重来、举行军演。俄乌冲突到底迈向何处,是升级还是降温,最终取决于乌克兰的谈判诚意。
第三,在普京看来,美国是一头利欲熏心的狼,为了拖垮俄罗斯,拜登正在使出浑身解数。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也好,泽连斯基、马克龙对普京摊牌也罢,土耳其印度转变态度也不例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美国在耍花招。
在“北溪-2号”即将完工、俄罗斯劝伊朗抛弃美元结算的当下,普京的当务之急,不是在战场上与乌克兰一决胜负,也不是正面硬刚美国,而是复苏俄罗斯经济、终结美元霸权。如果与乌克兰开战,最终结果就是正中拜登下怀,陷入战争泥潭后,俄罗斯的一切布局都会被打乱,美国就会腾出手施压伊朗。
美国和伊朗的谈判仍在继续,就目前看,德黑兰的态度仍然强硬,即不愿停止去美元化,但要是俄罗斯无暇顾及中东局势、普京感到有心无力,伊朗没准会转变对外战略。一旦伊朗继续使用美元结算,哪怕是俄罗斯大获全胜、乌克兰溃不成军,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要想打破美国束缚,最重要的就是打垮美国收割世界的利器,即美元霸权。如若不然,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枪弹弹药、在黑海耀武扬威的军舰,都是世界各国为美国打造的。其他的一切,暂时都可以先放下。
通过接连不断的军演、释放核威慑信号,普京终于等到了想要的结果,那就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结束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俄乌对抗。
不得不承认,与特朗普和拜登比,普京才是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