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装新酒:俄军米格-35战斗机测试接近完成,得到青睐尚有疑问

砺剑堂铸剑师  砺剑堂铸剑师     2021-05-15      0

首页 > 军事

​​环球网5月7日报道称,俄罗斯最新款米格-35多用途战斗机目前已经进入最后测试阶段。俄罗斯米格飞机公司的前线飞机项目主任Musheg Baloyan表示,米格-35战斗机正处于国家联合测试阶段,并且已经获得了飞机的试生产证书。这意味着米格-35战斗机很快就会投入量产,并取代俄军已经老旧过时的各种老版本的米格-29战斗机,但是由于数十年来的口碑问题,米格-35能否赢得海外用户订单,这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米格-35战斗机可以看做是米格-29战斗机的终极改进版,米格-29是苏联解体前研发的一款先进的前线战斗机,也是苏联解体前,苏联前线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谈及米格-35就不得不谈及米格-29,而谈米格-29就不得不从苏联空军的作战思路开始。因为苏联空军和西方空军有极大的不同,这一点在其装备研制方面显得极为突出。

苏联空军的建军思路主要源自二战,二战时期,苏联空军和德国空军在东欧大平原上展开过无数次的血腥鏖战,根据战斗经验,苏联把空军分为空军和防空军两部分,其中空军又称为“前线航空兵”,而防空军又称为“国土防空军”,从其名称就可以得知,前线航空兵主要负责掩护苏联陆军执行进攻作战,并夺取局部地区的制空权;而防空军则主要是执行国土防空作战。米格-29战斗机正是围绕“前线航空兵”的要求而设计。

早期的米格-29战斗机机载设备相当简陋,只能使用R-27雷达半主动空空导弹和R-73格斗空空导弹,而且其作战半径仅有500公里左右,只略优于50年代服役的米格-21战斗机,甚至还不如上一代的米格-23战斗机!而且该机无法携带当时苏联研制的各类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这种精确轰炸任务主要由苏-22和苏-24两种歼击轰炸机完成。米格-29就是简单的负责夺取前线局部地区的制空权,掩护苏联装甲部队执行进攻作战。

正是由于设计思路上的差异,导致米格-29虽然价格低廉,但是性能也相当不靠谱,从冷战至今的数十年中,米格-29曾经参加多次局部战争,但是无一例外都是被吊打的结局。特别是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之间的战争中,米格-29干脆被同门的苏-27也吊打一番。米格设计局在冷战时期积累的赫赫威名也成为一个笑话,对此米格设计局对于米格-29升级的努力一直没有终止,米格-35就是最新的“作品”。

全新的米格-35战斗机虽然依然保持了米格-29的气动布局,但是由于增加了内部油箱,因此飞机的航程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同时最大的变化还是全面换装了全新的雷达航电系统,从而让米格-35战斗机在电子技术性能方面达到了和西方战斗机相同的高度。在升级机载电子设备后,米格-35还具备了使用全套俄式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和反舰导弹的能力,并且直接把原先的单座设计改为双座设计,这样两名飞行员可以实现分工驾驶,从而让米格-29从一款单纯的前线制空战斗机,转变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

但是由于多年来米格-29战斗机在实战中的口碑不佳,尽管俄罗斯空天军自身肯定会订购部分米格-35用于替换已经老旧过时的米格-29,但是米格尔-35能否实现对外出口,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