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遥潇:中国国防战略的几点思考

飘遥潇  飘遥潇     2021-07-10      0

首页 > 军事

​​中国国防战略的几点思考

飘遥潇  2004.09.23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国土面积第三位、人口数量第一位),有遭受苦难、屈辱的历史,维护国家安全尤其重要。中国的国防现实:积极防御指导思想下的国防。防御是一个被动的词,虽然积极带有主动的色彩,依然改变不了被动国防的本质。当前中国国防实力的排位在世界上位次有所下降,中国的国家安全仍然受到威胁,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与被动国防的本质相联系的。因此,本人对中国的国防战略提几点思考,希望使中国的国防能变成主动的国防,改变中国的国家安全现状。

1、中国的国防战略:

1)中国的国防国情。不利方面:中国生产力落后,国防科技不发达,国防投入相对不足,国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等等;有利方面: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的性格和爱国的情感,一定的国防工业基础等等。我们制定国防战略,必须在充分认识和研究我国现实国防国情的基础上,改变不利的方面,充分利用有利的方面,在新的国防国情基础上,又改变不利方面,充分利用有利方面,如此不断在新的基础上循环往复,使我国国防水平迅速提高不断前进。

2)中国的国防体制。充分深入分析有关军事斗争的各个方面及相关因素,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国防体制。任何军事斗争,都是实力和技术相结合的斗争。所谓实力,主要是指有关军事斗争的物质力量,它包括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的数量、质量,军事物质潜力,后勤保障力量,军事动员力量,军事支撑力量和发展力量等等。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紧密联系。所谓技术,主要是指有关军事斗争的精神力量,它包括的范围也很广,主要包括人员心理,军事战略、战术,军事斗争技巧,军事斗争信念,军事斗争的掌控能力等等。建立适应迅速提高实力和技术的国防体制。

3)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总体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国家只注重经济建设,而不注重国防建设,那她的经济要么总有一天被别国破坏,要么成为别国的囊中之物。试想:拿着一根金条的小孩在大街上招摇,会是什么后果?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只注重国防建设而不注重经济建设,那她的军事潜力将受到影响,而且军事力量缺乏强力支撑,但要强于前一种结果。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那这个国家只能充当中游或上游国家,决当不上顶级强国。上策为:国防建设要略先于经济建设发展,但不能太影响经济建设的进程,然后以国防建设的高科技带动经济建设,从而从长远看,国防建设先于经济建设,不但没有影响经济建设反而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4)国防建设与精神建设的关系。二者是相统一的关系。精神建设的爱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国防建设有直接推动作用。国防观念、国防建设,又能推动人们的爱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5)中国军队的历史使命。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是一个遭受过列强欺侮的国家,割地赔款,受尽屈辱;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从外从内多方夹攻,但主要是在外。美国已经从几个方向对中国形成包围态势,中国国家安全形势严峻。中国军队的历史使命:击溃任何潜在或现实的军事威胁,收复中国自清朝1840年以后失去的领土,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帮助中国主导世界正义、和平和进步的事业,使中华民族为世界、为人类的光明前景作出决定性贡献。

2、中国的核战略: 

1)核战略的目的:对有核国家实施核威慑,争取避免核战争,但如避免核战争的条件不在我方时,不怕核战争,主动应对,确保摧毁敌人而不被敌人摧毁。

2)放弃只能消灭敌人一次的核战略思想(如敌人先发制人地实施猛烈核袭击,不能保证自己消灭敌人一次的核战略能够奏效,即你的核武器被敌人所击毁,你还能消灭敌人一次吗?),确保自己的核武库能摧毁世界上所有有核国家几次,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核威慑,才能真正避免核战争。美国自侍有强大的常规力量和强大的核力量,所以到处惹事生非,经常干涉别国内政。不但干涉我国内政,影响我国台湾问题的解决,而且轰炸我驻前南大使馆,撞毁我飞机。试想:如果我们的核力量能摧毁其及军事联盟几次,我们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时,它敢干涉吗?它敢轰炸我大使馆吗?它敢撞毁我飞机吗?台湾问题拖得越久,和平解决希望越渺茫。以后事实将证明:台湾问题只能以武力或在武力强力威慑下才能解决。

3)修改拥核三原则,修改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无核国家的界定:其领土上没有核武器。如其领土上布有其它国家部署的核武器,视为有核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使那些无核国家,不要发展核武器,不要允许别国在本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有利于防止核扩散,避免核扩散而引发的不确定危险,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进步和正义,同时又对那些有核国家形成真正威慑。

4)加强核武器的研发、改进,不怕对有核国家展示自己的核实力,但要对自己的部署,使用方式要严格保密。(对无核国家不要展示自己的核实力。)核武器的主要作用是威慑,怎样建立强大的核威慑力?只有加强核武器的研发、改进,使自己具有真正强大的核力量,以赢得核武器质量上的优势。如果强大的核力量不对有核国家展示,便不能达到对有核国家进行真正有效的强大核威慑作用,遭受有核国家核袭击的危险就大。对无核国家不要展示自己的核实力,是因为我们的核武器不是针对无核国家的,对它们展示,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对自己核武器的部署和使用,一定要保密,这是为了加强核武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保证。同时,认真研究核武器的发展趋势:巨大当量化、小型化、多型化、小当量化......,使自己的核武库更加成熟,能主动应对各种的军事局面。要加强运载工具的研究,“三位一体”的核战略能不能发展为“四位一体”、“五位一体”......?

5)对核武库的使用,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界定严格条件。(主要是什么条件下可首先使用,使用后的应急处理的各种方案。)既然已经修改了拥核原则(由三原则变成一原则),那么就出现什么条件下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问题。首先要遵循一原则,即“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其次,就要界定使用核武器的条件。因为核战争毕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看到的,只有在影响国家和民族存亡的条件下,在避免核战争的条件不在我方时才可以使用核武器,因此必须严格界定。而且,严格界定以后,只要达到严格界定的条件,就应毫不犹豫地使用,这样可以先机制胜,避免造成更大的灾难。并且要研究使用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紧急应对预案。

6)遭受核袭击后的防护以及确保自己能彻底摧毁敌人而不被敌人大面积摧毁。核战争有可怕的一面,但它又有不可怕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可怕就回避。试想,如果你害怕核战争,不敢打核战争,那敌人就会用核战争讹诈你:即使台湾独立,你也不要用武力解决,否则,我将毫不犹豫地在台海战争使用核武器;甚至,你要让什么你国地方独立,你不准怎么样等等,否则,我将毫不犹豫地对你使用核武器,如此等等,那会是怎样的后果呢?刘伯承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谁害怕谁死。我们应该对此有大无畏的气概,在朝鲜战争中,敌人进行核讹诈,毛泽东说: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谁怕谁?而且,敌人就不怕?同样,它有不可怕的一面:日本的广岛、长崎遭受核弹轰炸时,由于有一定的环境条件保护,许多人都没被炸死嘛。只有对遭受核武器轰炸后的防护进行深入研究,并广泛宣传,核武器的致死率并不可怕。同时,如果出现了核战争的局面就确保自己能彻底摧毁敌人而不被敌人大面积摧毁。

3、中国的常规战略:

1)常规战略的目的:使用核武器严格界定的条件不出现,而要保卫国家的根本利益,使用常规力量,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军事集团,都能战胜之。

2)放弃军事不结盟思想。军事要结盟,但要严格规定共担军事风险的条件。当今世界是联合的世界,军事不结盟的思想不但过时,而且使自己的国家独立面对国家军事集团的威胁,有可能出现独立应对多个国家的军事侵略的局面。军事结盟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但是为了避免由于军事结盟而带来的更多军事风险,必须严格规定共担军事风险的条件。当前,为了避免由于军事结盟而出现新的冷战,可以采用隐军事结盟的方法,如果在战争时期则能迅速转为军事集团,在和平时期则随着国防水平的提高,逐步过渡到军事集团的形式。

3)成立真正军事科学院,研究怎样在实力上、在技术上赢得优势,并指导相应的军事实践。在军事斗争方面,美国是靠实力(军事装备、军事物质潜力等)进行军事斗争的代表,中国因为实力不够而偏重于技术(心理、战略、战术、军事斗争技巧等),以技术来弥补实力的不足。如果一个国家军队既注重实力又注重技术,而且注重二者的结合,那这个国家在军事上是不可战胜的。

4)国防工业:建立固定国防工业和战时能由其它工业迅速转为国防工业的体制。固定国防工业以高、新、尖为主,其它工业完全能适应在战时能生产相应的军事装备,而且在和平时期其工业设备是随着民用产品的更新而在不断更新的。这样,既增强国家的国防实力,又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5)建立和完善职业军人(志愿军)、义务军人、预备役军人和民兵相结合的体制,研究他们之间合适数量比例、相应武器配备、训练及怎样由平时迅速转为战时。常备军由职业军人和义务军人组成。职业军人必须是精干,义务军人可以放宽条件,预备役军人由退伍军人组成,规定一个年龄界限,民兵则有广大人民群众组成。武器装备的配备顺序:职业军人、义务军人到预备役军人再到民兵。这样做的目的是,平时养精兵、养少兵,战时能多出兵,出好兵,把节约下来的军费用于军事实力和军事技术方面的提升。

6)把‘幻想’的思维用于国防创新,研究新战法、新技术、新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今天的‘幻想’就是明天的现实。嫦娥奔月、星球大战都是过去的幻想。真正的创新来源于‘幻想’,要做现在不能做到的,就是最创新,就能真正掌握制高点。

7)中国的军兵种体系。制定明确的各军兵种目标,优化军兵种体制,建立适应时代和未来发展的各军兵种体系。当前,信息技术作用下的高技术战争,已经将外层空间纳入了军事斗争范围,并逐步将其纳入军事斗争体系。卫星侦察、间谍卫星、卫星制导、导弹防御系统等,无不是利用外层空间的结果。以后事实将证明:谁掌握了外层空间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未来战争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成立独立于其它军种的太空军。

8)改变不首先使用武力的观念,但要对使用武力要有严格的界定。总是不首先使用武力,不能有效地在国际社会中保障自己的国家利益。当前一些小国,追随台湾,在联合国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就是认为我们不能把它怎么样。我们应制定使用常规武装力量的条件。必要的动武,有利于增强我国处理国际事务的自信,有利于改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由于过于谦让而形之软弱的形象。

自己有潜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己国家有潜力,不想使自己国家成为最强大国家的公民不是好公民。我们不要有传统的偏见,我们应要有开拓、进取、创新的思维。“期望中国早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期望中国早日成为在世界上说话是最有份量的国家,以利于世界的和平、进步和正义的事业!”这是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