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轰炸机缺陷性明显,但被强行赶鸭子上架,创造战争奇迹

科技扒一扒  科技扒一扒     2021-07-10      0

首页 > 军事

​​在公众印象中,B-29战略轰炸机代表了美国二战时期航空制造业最高技术成就,但实际情况却是其存在不少技术隐患。不过出于各种原因,该轰炸机还是予以量产并担负了投掷原子弹等重要使命。


据了解,当B-29轰炸机于1942年首次亮相时,外界就将其比喻为“未来式的轰炸力量”,这主要得益于各种高端技术装备的充分运用,比如机枪瞄准器和射击管制雷达等等。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先进技术反而成了B-29的弊端。由于未经历实战充分检验,B-29轰炸机技术故障频发,尤以莱特R-3350星型空冷发动机最为突出。


据悉,作为美军二战发动机技术的标杆,莱特R-3350以良好的高空飞行为最大优势,不过由于匆忙上马,其并未解决诸如发动机过热等系列致命隐患,因此导致漏油频发甚至引发火灾。虽然技术上严重不成熟,但美军为应对紧张的战事,还是让B-29轰炸机尽快服役。


在刚投入实战时,B-29轰炸机不得不经常性替换气缸,如此折腾严重考验着后勤保障能力。还好美陆军通过大量部署,集中解决了该问题,从而满足了军事作战需求。期间,数千台发动机堆积在成都等基地内,它们在完成更换后被运送至美国实施维修,保障接下来的使用。


这种旁人认为粗暴的手段,在解决对敌战争问题的同时,也是充满技术含量的,其间接印证了美国强大的工业研发能力,这是当时的日本人所不敢想象的。据悉,日本所有战机都没有统一的零部件,无法做到通用,这因此影响其研发速度。


直到二战后,美国才用普惠R-4360型替换了莱特R-3350,就此消除了技术故障等难题,而后者也通过升级而成为民用飞机的动力来源。由此来看,现实中并不存在什么“发动机神话”,这都是需要实战磨合的。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