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特种部队创建于1969年,韩军参考了美军在越南反游击战的作战经验,于1969年正式组建了特种部队。
当时,韩军以参加过越战且实战经验丰富的优秀士兵和下士官为主体,成立了两个游击作战旅,并投入了特种训练。不久,这支部队与朝鲜特种部队展开了以牙还牙的特殊作战。韩国军队的实力很强,尤其是越战中派遣的“猛虎师”,就像其名字一样,曾威震越南。因此,由军队的佼佼者组成的特种部队,其战斗力不亚于美国的特种部队。
韩国拥有的特种作战部队数量众多,到70年代末,韩国已建立了7个特种旅。1982年后,又增加了两个,建立了9个特种旅。这些特种旅主要接受敌后作战训练。训练科目包括特种武器使用、爆破、跳伞及其他许多技能。所有成员均取得佩戴跆拳道黑带的资格,精通武术。韩国特种作战部队按照美国特种作战部队条令进行组织和训练,并与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保持着密切关系。他们在从事特种作战时,最小作战单位为9人特战小组,即2名军官,7名士兵。
平时,他们跟韩国的陆军一样,穿迷彩服,但头戴黑色贝雷帽,挂银色徽章,以作为特种部队的象征。他们使用的武器主要有美式M-16A1和M-60式机关枪,自产KA-1卡宾枪、KA-2步枪等。在专事反恐怖作战的部队中,还装备了意大利造的M92F手枪。为了在雪地作战,也有全是白色的冬用装备。为了使用橡皮艇作战,还备有黑色简易潜水服。
韩国特种部队中从事反恐怖作战的特种部队主要是707特种任务营,组建于1982年,编制120人,分为6个小队,其中两个小队专门从事人质营救工作。在第24届奥运会期间,该营曾奉命出动,保证奥运会的安全。707特种任务营主要配备有考尔升自动步枪等。
707特种任务营曾接受过德国GSG9和美国“三角洲”部队、“海豹”突击队的专门训练。全营官兵取得了特种部队考核合格证书,准确地完成了跳伞、凭借绳索上下悬崖峭壁、白刃战、枪械使用、实施爆破等项目的训练。然后再经筛选,进入人质营救小队的官兵,还将继续接受战斗射击、障碍排除、突击战术运用及其他营救人质所需的专项练习。707特种任务营比韩国其他特种部队更为勇猛。而且该营拥有一套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复杂的训练设施。
越南特种部队又名“特工部队”。
越南特工部队形成于抗法战争时期。当时,为了有效打击法国侵略者,越军专门组织了一些精悍的特工小分队,出没于法军营地,频频袭击敌人指挥机关和其重要的军事设施,搅得法军惶恐不安。1964年,越军为了进一步发挥特工小分队的作用,将分散于各地的小分队集中起来,创建了第305特工师。接着,越南海军于1966年组建了第126水下特工团。1967年越军正式成立了特工司令部,并作为一个独立兵种部,负责特工部队的作战和训练。该司令部隶属于越军总部。
特工部队初建时期,力量小、水平低,但随着反帝人民战争的深入,特工部队进一步得到发展。在美越战争中大约有1.5万名特工战斗在南方。特别是在西贡,任何有美国人出没的地方都有可能找到他们。他们的武器不十分精致,但他们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一次次打击对手,就像丛林中的眼镜蛇一般行动诡秘,被外国同行称为“眼镜蛇”特种部队。这支部队的使用范围和作战规模也越来越大,由只能秘密破坏仓库、基地,化装袭扰小股敌人,发展到能攻击较大据点、阵地,消灭以坚固工事为依托或机动行军中的敌连、营级部队;由只能摧毁目标,发展到能在必要时占领目标;由以独立作战为主,发展到能在战术、战役范围内进行合成兵种作战。如在1968年的新春攻势中,在攻占西贡、顺化等重要目标的作战中,特工部队攻占梅黑帝仓库、邦美蜀机场,为步兵、装甲兵部队的突袭、穿插创造了条件。总之,在10年的抗美战争中,越南特工部队给美伪军首脑机关、重要军事设施和后勤补给系统以沉重的打击,被称为“越南的B52”。
抗美战争结束后,越南不断扩大和强化特工部队,一度扩大到13个特工团和一个空降特工旅,总兵力达2万人以上。
目前越南特种部队大约有三个旅,即113、115和198旅。每个旅配有空降、两栖和越野侦察分队。特工部队分散在野战军的师、团、营、连中。
特工人员主要从陆军部队中挑选。选中的人员被送往位于河内地区的一所特工学校进行特殊训练。在校经过3至6个月的特工训练后,再分配到特工部队。抗美战争期间,由于特工人员伤亡大,特工学校每年可向部队输送100名干部、700至1000名士兵。
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主要是81特遣支队。它是一支营救人质的专职部队,兵力100人。该支队完全按德国GSG9特种部队框架结构组建,并接受了德国特种部队、英国空军特种部队的系统训练。该队所有成员都取得了合格证书。其武器装备为P-7自动手枪、MP5-5冲锋枪,FN米尼密折叠式冲锋枪。80年代初,81特遣支队在曼谷机场实行了营救被劫持的印尼航班的突击任务,取得了成功。
考研战争史,世界各国的特种部队因国情不同,其建设、发展和使用的情况亦不尽相同。日本的特种部队就有其自身的明显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都是根据需要,临时抽调训练有素的部队编成的。在执行任务之前,针对所担负的作战任务,稍加训练即投入战斗。特种作战任务多由伞兵承担。如1942年1月11日,日军横须贺海军特种登陆部队在西里伯斯的万鸦老空降,成功地偷袭了机场,俘虏荷兰守军1500名,就是一次成功的特种作战。1944年12月22日,日军派出受过高级训练的伞兵“特遣队”,袭击了英军设在菲律宾莱特岛的布劳恩机场,摧毁了机场设施,这又是一次成功的特种作战范例。
现在,日军仍没有明确的特种作战部队编制。这是由于日本宪法的性质决定了自卫队的任务只是专守防卫,在专守防卫范围内进行战争,无须进行非正规战争。
日本虽没有特种部队编制,却拥有可实施特种作战的突击部队。这种突击部队类似于英国海军陆战队。而且日本还有进行特种训练、培训突击队员和指挥官的专职学校。
日本特种部队主要有两支力量。一个是“地面突击队”,一个是“空降突击队”。前者在静冈县的富士陆军学校及特定的部队教导队训练,后者在千叶县习志野的空降兵教导队进行培训。毕业后,前者分配到全国各地部队,后者则配属在千叶县习志野的第1空降旅,成为空中尖兵。两者的严格训练,与其他国家特种作战部队并无本质的区别。
1958年6月,日军将101空降大队扩编为第1空降旅。该旅隶属于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队,是自卫队唯一的伞兵部队。
该旅由旅部及旅部连、步兵群、炮兵营、反坦克队、工程队、卫生队、管理连、降落伞维修保养连组成。编制约1500人。该旅官兵军事素质良好,体质较强。在士兵中,除少数从新兵教导队选拔的以外,多数是从陆军部队选调来的有半年以上军龄的士兵。与各步兵师的士兵相比,该旅超期服役的老兵多,平均年龄大,军龄长,体质好,训练素质高,部队生活经验多。
该旅的主要任务是:在航空自卫队运输航空团、陆上自卫队第一直升机旅等航空部队的支援下,开赴前线,遂行战术空降,担负深入敌区建立“空降堡”(即控制一个要点),钳制对方,配合进攻;出其不意,向敌军阵地后方实施空降,破坏对方作战线、后勤基地、交通和通信枢纽,捣毁指挥所,瘫痪敌军,推进战斗进程;以小部队降于敌后,开展“游击战”,进行袭扰破坏活动。
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始于1957年,空军按照英国模式成立了第1特种勤务连。当时,英国正在同马来亚游击队作战,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不得不调遣这支部队参加作战。因此,这支部队成立后不久就经过了战斗的洗礼。1960年,第1特种勤务连的部分成员被编入“王室澳大利亚团”,改编为一般的步兵部队。
1964年,由于形势的需要,这支部队重新独立,并得到大幅度的扩充,正式命名为空军特种勤务团。它驻扎在佩思附近的斯旺伯恩,下辖3个“佩刀”特种勤务连。空军特种勤务团成立后不久,其第1特种勤务连就被派到文莱,同印度尼西亚正规军进行了作战。不久,第2特种勤务连被派往婆罗洲执行作战任务。在越南战争中,该团先后将3个特种勤务连派往西贡,参加了对北越的作战。
经过战斗洗礼的这支部队,1979年奉命成为专门营救人质的特种部队,它归特种部队指挥部调遣,实施攻击时,澳大利亚政府的特派部长可通过设在堪培拉的安全服务协调中心直接指挥该团作战。
空军特种勤务团的成员主要从现役军人的志愿者中选拔,其选拔方式与英国空军特种勤务团一样,而且胸前佩戴的徽章也是一样的。他们头戴绿色贝雷帽,配备勃朗宁手枪、考尔特LISIM-16突击步枪,F-88型5.56口径步枪、帕克哈列82型狙击步枪及MP5-39冲锋枪等武器。
为提高特种作战能力,该团经常和英国、德国、美国的一些高水准部队共同训练。
奥地利“眼镜蛇”特种部队是一支同恐怖分子进行斗争的部队,组建于1978年。 “眼镜蛇”部队共有80名成员,下设4个小队。其总部设在离首都40公里的新维也纳城,部队训练中心占地25公顷。总部大门上醒目地挂有象征该部队特色的标记——刻着一条眼镜蛇的利剑。该中心被几座2层高的小楼和通道围成马蹄形,内部是操场,马蹄口正中是总部办公楼,两侧则是宿舍、旅馆、体育馆和汽车库。楼群中一座鹤立鸡群的20米高的塔楼是用于训练的教学楼,四面楼墙各有特点,可以演练各种攻楼方案。参观过这里的英、美、法、俄等国专家都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训练中心。
特种部队队员除进行严格的特种作战训练外,还学习战术、心理学、游泳和英语等科目,每月举行一次军事技能比赛。1993年6月在德国举行的西方14国特种部队和警察的第6届国际比赛中,该部队的各种武器射击、体力、心理素质、意外事件反应能力等,仅次于美国的“德尔塔”特种部队,名列第二。
奥地利“眼镜蛇”特种部队选拔队员非常严格。有资格参选的人必须是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的宪兵队工作人员,身高1.68米以上,还要经过严格的心理、体力和智能等方面考核。录取者必须同政府签署两年半的服役合同。部队组建以来共选用过838名队员,参加过数次解救人质、阻止劫机的行动,队员无一伤亡。“眼镜蛇”特种部队还担负一些秘密任务。如在首都以外保护总统或其他国家领导人,保护来访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负责奥地利民航客机往世界热点地区的安全等。
为了对日益增多的有组织的刑事犯罪活动进行更加有效的打击,奥地利内政部于1992年新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即“艾多克”特种部队。“艾多克”是打击有组织的刑事犯罪部队的简称。这支部队直接归属奥地利刑事警察局领导,可随时到奥地利任何地区执行任务。目前,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有20名队员,他们都经过严格挑选后才入选的,体魄强壮,训练有素。而且,这支部队目前已与国外的同类部队建立了直接联系。
南非称特种作战部队为侦察突击队。这支部队成员由各军种部队中抽调组成,效率颇高。到目前为止,南非侦察突击队所取得的成就,已使它与美英等国的著名特种部队并驾齐驱,同享盛誉。
南非侦察突击队的任务是高度保密的,而且极端艰苦。虽然有明文规定,只有南非白人才有资格参加,但是已有许多来自英国、美国的优秀人才加盟南非的侦察突击队。目前,侦察突击队只有两个小队。其招收对象仅限于现役部队中的优秀士兵,而且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测试。在加入侦察突击队之前,每一名申请者都必须充分表现出其坚强的意志、钢铁一般的体质和处变不惊的精神。
南非侦察突击队的队员大多是20多岁的小伙子,他们甚得其他部队官兵的敬畏。南非的士兵都认为能够成为一名突击队员是一个人的荣幸,因此,许多士兵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加入这支南非精锐部队,但绝大多数人都以失败而告终。曾有一次有700多名士兵参加突击队的选拔测试,只有45人合格。
南非侦察突击队作为核心专业突击队,专门负责潜入敌后搜集情报,然后由敌后返回基地。在他们的整个行动中最重要的是保证不被敌人发现。如果在执行任务时遇到敌人的威胁,他们要机智地运用平时所学的技能去解除这些威胁。如何运用机智,则要看每个人的素质而定,侦察突击队中有四分之三的队员是大学毕业生。
南非侦察突击队员,不仅要具有不凡的身手,而且还须是一个跳伞能手。此外,他们还要接受海上作战训练,包括潜水袭击敌人船只的训练。
他们还要懂得如何独自在旷野中或沙漠里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独自求生数月之久。还要学会以下的专业技术:处理炸药、无线电通信、航海、持械搏斗、徒手搏斗及熟练地运用各种枪械。
南非侦察突击队在作战时,他们的队员不仅通力合作,而且知道他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像他自己一样的可靠。他们不论面对怎样的敌人,也不论处于多么艰苦的作战环境中,每个人都坚守一个信念,这就是保证每一个人都能脱离险境。即使是有队员负伤或死亡,他们也会尽力将其带回基地,这已经成为南非侦察突击队的传统。
意大利特种部队于1978年遵照当时内政部长法朗切斯·科西加的指示建立起来的。当时这支“中央安全行动核心”警察部队,共有170人,平均年龄23岁,最大的不满30岁。它的总部是绝对保密的,它专门从事研究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对付国内和国际恐怖分子的活动。这支特种部队从属于内政部“侦察和特别行动中央办公室”。同年,莫洛总理被暗杀之后,宪兵部队中的“特别干预小组”也合并到这支特种部队。“特别干预小组”有100多人,平均年龄24岁,其中55人是跳伞能手。“特别干预小组”的调动必须得到政府最高当局(总理、内政部长、国防部长)的命令。而当它在行动时直接听命于武装部队司令。基地设在利沃尔诺市附近的阿尔登扎镇。
意大利特种部队虽然建立较迟,但在训练上一点也不比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逊色,被誉为西方最精良的特种部队之一。他们十分精通业务,对罪犯只活捉而不处死。这与英国、以色列等国特种部队以杀死敌人为目标的做法很不相同。例如,意大利特种部队于1982年初手脚麻利地冲进红色旅关押北约将军多齐尔的房子,仅用90秒钟就成功地营救出多齐尔将军,并活捉4名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