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歼-10准备的涡扇-10,为何3次上机失利,34年后才装备歼-10?

星空军事  星空军事     2021-12-07      0

首页 > 军事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官方公开了歼-20隐身战斗机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消息。在此之前,歼-16在赴俄罗斯参加军演时,就已公开展示了换装的新型国产发动机,而歼-10C的最新批次,也搭载了同型号国产发动机。这样,被称为“空军三剑客”的三款战斗机,如出一辙都装备了同一款国产发动机。一般认为,这款发动机就是国产涡扇-10的最新改进型号。能够“三机”通用的涡扇-10,从侧面印证了自身的不凡性能,实际上,这款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很久以前从美国获得的CFM-56发动机,正是由于优异的CFM-56核心机,最终为涡扇-10在30多年后的大获成功奠定了基础。

当时歼-20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消息堪称石破天惊当时歼-20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消息堪称石破天惊


大约于1978年,我国正式启动第三代涡扇发动机的预研制。由于当时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涡扇发动机涡扇-6,在技术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性能也并不成熟。因此,直到1982年歼-10开始早期理论研究时,国产第三代涡扇发动机的发展仍然非常缓慢,以至于相关单位在迟迟得不到可靠动力后,曾提出一个使用涡喷-15发动机暂时上机的方案。所谓涡喷-15,是国内在获得的米格-23搭载的R-29涡喷发动机基础上,仿制而来的国产型号。由于涡喷发动机技术相对简单,国内设计、制造经验也比较丰富,因此涡喷-15性能相对成熟,当时也基本可用。在当时国产第三代涡扇发动机长期拖延的情况下,先使用涡喷-15作为过渡,等待后续先进发动机成熟再行更换,从表面上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但这个方案遭到了军方的强烈反对。

国产涡扇-6发动机国产涡扇-6发动机


一方面,涡喷发动机对第三代战斗机来说,重量过高且推力不足,油耗又非常大,因此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事实上,全球第三代战斗机中,唯一使用涡喷发动机的型号,是美国当时推出专供出口的F-16/79,其后缀的“79”,就来源于其为出口时降低性能所搭载的J-79涡喷发动机。但这个被外界嗤之以鼻的型号,由于性能下降得过于严重,与真正的F-16几乎是天壤之别,始终没有获得任何国家的订单。除此之外,即使是法国幻影-2000,这款公认动力比较薄弱的型号,仍然比较勉强的使用了M-53单轴式涡扇发动机(这是全球唯一量产的单轴式涡扇发动机)。

早期幻影-2000的发动机性能差强人意早期幻影-2000的发动机性能差强人意


另一方面,在1984年之后,苏联米格-29战斗机逐渐成熟,原来打算由歼-10搭载涡喷-15,用以应对米格-23的计划难以为继。因此,歼-10不得不再次明确搭载先进涡扇发动机的规划。在1987年,与歼-10配套的涡扇-10正式立项,而其核心技术来源,正是从美国获得的CFM-56发动机。CFM-56这个编号听起来有些陌生,但与其使用同一核心机的军用发动机却不在少数,其中最知名的,当属美国海空军批量装备的F-110系列发动机。

米格-29一度是新的威胁米格-29一度是新的威胁


F-110早期主要用于F-16战斗机,在1984年美国空军明确“发动机双承包商”的原则之后,也有一定数量的F-110供应给F-15的生产(主要是后期的F110-GE-129型)。而美国海军的F-14战斗机,在1987年之后生产的升级型号F-14B/D,更是全部换装F110-GE-400发动机,并因此解决了此前动力不稳定造成的事故频发问题。此外,F-110在去除加力燃烧室之后,衍生的又一改进型号被称为F118-GE-400,是美国B-2隐身轰炸机的动力来源。可以说,在美国海空军四种主力型号上应用多年的F-110发动机,不仅证明了自身性能的先进可靠,也充分展示了CFM-56核心机的优异性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涡扇-10的技术起点确实非常高,但由于当时国内薄弱的技术基础,这也意味着将遭遇无数的坎坷与困难。

应用在B-2上的F-110发动机足够优秀应用在B-2上的F-110发动机足够优秀


从1987年到1993年,涡扇-10花费6年完成了早期验证机的论证,但这仅仅是涡扇-10发展的第一步,距离真正上机还有万里之遥。然而,当时歼-10战斗机的研发比较顺利,考虑到涡扇-10基本已不可能赶上歼-10的进度,动力的缺失已经开始危及歼-10项目发展。因此,相关单位决定以引进的苏-27SK搭载的俄制AL-31F发动机,作为歼-10的早期动力完成过渡,后期再搭载涡扇-10。实际上与80年代先用涡喷-15,后用涡扇-10的“两步走”战略有些类似,只不过是将涡喷-15换成了俄制AL-31F。但当时没有人想到的是,原本打算用来过渡的AL-31F,实际装机时间长达20余年,以至于涡扇-10装备到歼-10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苏-27的引进带来了AL-31F发动机苏-27的引进带来了AL-31F发动机


在确定俄制AL-31F作为歼-10早期的动力之后,设计单位对歼-10进行了一定改进。主要是由于AL-31F比涡扇-10长出约0.4米,对歼-10原本为涡扇-10准备的结构进行一定调整,包括加长主翼弦长,将机翼后缘改为前掠,并加大了垂尾、增加了双腹鳍,基本消除了AL-31F带来的影响(歼-10实际搭载的AL-31FN发动机,还将机匣从上方改到下方)。在这种情况下,歼-10在1998年成功首飞,并在2004年进入小批量生产。然而,在失去歼-10作为载机之后,涡扇-10的发展却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

涡扇-10B发动机试车涡扇-10B发动机试车


在当时的科研环境中,涡扇-10本身就是作为歼-10战斗机的子系统存在,在暂时失去搭载歼-10的可能性之后,虽然规划中还会继续上机,但获得的资源和重视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当时涡扇-10的性能,又确实不能满足歼-10的需求,已经不可能让歼-10继续等待涡扇-10成熟。正当涡扇-10面临停止发展的结局时,国内启动了苏-27战斗机的仿制计划(也就是歼-11A),为涡扇-10带来了新的曙光。

由于仿制的歼-11A是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对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求低于歼-10。因此,技术还未成熟的涡扇-10获得了在歼-11A上装机试飞的机会。先是在一架原装的苏-27SK上装机,在确认基础安全性之后,又将两台涡扇-10装到一架歼-11A上实机试飞,终于解决了涡扇-10缺乏载机的问题。经过前后4年多的试飞之后,涡扇-10基本完善了早期存在的不足,最终在2004年左右正式定型,但这时的涡扇-10,却并没有搭载到这一阶段生产的歼-10A身上。

歼-11A只是搭载涡扇-10试飞,并没有批量装备歼-11A只是搭载涡扇-10试飞,并没有批量装备


一方面,国内设计单位为歼-10A搭载AL-31FN,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再换回涡扇-10,必然会带来相当多的浪费。而更重要的是,当时曾在一架歼-10原型机上,搭载了较为成熟的涡扇-10进行试飞,但表现并不出色,试飞员对涡扇-10的评价也不是很高,与当时极度缺乏先进成熟战斗机的需求不符。因此,涡扇-10在初步定型之后,并没应用到歼-10A的生产之中,反而在后期的完善过程中,逐渐与基本完成国产的歼-11B走到一起,于2008年初正式加入空军服役。未曾想,却迎来了涡扇-10实装后的故障高峰期。

歼-11B才是第一款批量装备涡扇-10的型号歼-11B才是第一款批量装备涡扇-10的型号


在歼-11B入役之后,空军曾一度对于这种基本完成国产化的,重型战斗机有很大期待。但由于歼-11B工期非常紧,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小问题,再加上涡扇-10虽然经过前后近8年的装机试飞,但国内当时的技术水平本身就比较薄弱,以美国CFM-56发动机为核心技术来源后,涡扇-10的性能定位较高,应用了包括对转涡轮、复合材料机匣、可调截面喷口在内的一些新型技术,导致其加工制造难度很大。

虽然在实际量产过程中,为确保发动机可靠性,国内对一些新型技术进行了消减,但国内此前几乎没有自主生产先进涡扇发动机的经验,一次性跨入到三代涡扇发动机后,遭遇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难题。因此,空军在歼-11B的早期使用过程中非常勉强,但好在涡扇-10已基本完成开发,歼-11B也没有出现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出现的种种问题,由军方、生产厂家、设计单位三方合作,通过细致而缜密的工作基本得到解决,最终在2012年前后推出了改进的涡扇-10A。

双座的歼-11BS对涡扇-10A的出现起到了很大作用双座的歼-11BS对涡扇-10A的出现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于这款发动机,国内在使用数年之后,官方对其作出了评价:总计400多台的涡扇-10A,在前后5万多小时的使用过程中,从未因为设计、性能原因造成重大损失。这是国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里程碑的事件,意味着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终于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程度。客观的来说,涡扇-10A的技术相比于涡扇-10并没有太大提高,主要是解决了可靠性、可维护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整体性能也只能说基本达到了歼-10A使用的俄罗斯AL-31FN。但即使如此,当涡扇-10A成熟时,却依然没有装备到已经开始生产的歼-10B。

歼-10B依然使用AL-31F发动机歼-10B依然使用AL-31F发动机


一般来说,一款战斗机在后续改进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带来重量上升的问题,因此,为保证战斗机性能不会损失太多,往往也会相应增加发动机推力。而涡扇-10A虽然达到了AL-31FN的技术水准,但改进的歼-10B对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并不是涡扇-10A所能满足的。更何况,歼-10B装备的AL-31F-M1型发动机,除了推力增加之外,还搭载了全权限数字式控制系统(FADEC),能实现飞火推一体化,可以非常精密的控制动力输出功率,对战斗机的稳定性和机动性有极大提高。

涡扇-10A与歼-10A装备的AL-31FN在同一水准涡扇-10A与歼-10A装备的AL-31FN在同一水准


因此,性能基本成熟的涡扇-10A,虽然继续应用于歼-11B/BS的生产,甚至还应用到歼-15早期的验证试飞(量产型歼-15搭载的仍然是AL-31F-M1发动机),但却与歼-10B的量产擦肩而过。而相关单位并没有气馁,在推出涡扇-10A四年之后的2016年,同样推出了具备全权限数字式控制系统的涡扇-10B。从整体技术水平上来看,涡扇-10B基本达到了俄制AL-31F-M1的水准(使用寿命依然存在差距)。但由于涡扇-10B量产时,歼-10B已经停产,之前涡扇-10A应用的歼-11B/BS的生产也进入尾声。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涡扇-10B的装机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在歼-11BS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歼-16多用途战斗机。

歼-15的一架原型机曾搭载了涡扇-10A歼-15的一架原型机曾搭载了涡扇-10A


但官方从未公布歼-16搭载的发动机具体消息,外界只能从外购的AL-31F-M1数量猜测,早期歼-16搭载的应该就是涡扇-10B。而同一阶段生产的早期歼-10C和早期歼-20,主要是继续搭载来自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直到2021年中,歼-16前往俄罗斯参加军演时,外界才惊讶的发现,其已换装最新型国产发动机。一般认为这应该是在2020年,刚刚推出涡扇-10最新型号(有舆论按照正常研发顺序,将其称之为涡扇-10C,但目前并没有获得官方认可)。而更令人激动的是,歼-20与歼-10C在这之后,也都换装了涡扇-10最新型号。

搭载新型国产发动机的歼-16搭载新型国产发动机的歼-16


对歼-20隐身战斗机来说,来自俄罗斯的AL-31F后期型号性能可靠,推力尤其是加力推力相对较高,比较适合歼-20对于高性能发动机的需求。但其最终应用了涡扇-10最新型号,意味着涡扇-10最新型号的性能,已经超越了AL-31F-M1,基本达到AL-31F最新型号,也就是117S型发动机的水平,只是目前尚未搭载矢量喷管。

来自俄罗斯的苏-35搭载了矢量喷管来自俄罗斯的苏-35搭载了矢量喷管


而最新批次生产的歼-10C搭载涡扇-10,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双发战斗机对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求,要低于单发战斗机,毕竟有着复数保险。但是当国内在大规模生产的歼-10C单发战斗机上,大规模应用涡扇-10,表明空军已经认可了涡扇-10的可靠性,使得这款曾经为装备歼-10而研发的发动机,在立项研发34年之后,终于搭载到歼-10身上,完成了诞生时就肩负的使命。

最新批次的歼-10C已经搭载涡扇-10最新批次的歼-10C已经搭载涡扇-10


总的来说,国内通过涡扇-10发动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掌握了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改进的全流程。不仅为歼-20、歼-16、歼-10C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稳定可靠且性能较为先进的动力,避免了可能来自其他国家的掣肘。还以涡扇-10的核心机为基础,为国产运-20装备的新型发动机提供了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涡扇-10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先进发动机研发体系,为未来真正和歼-20配套的涡扇-15高性能发动机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样也是国内航空发动机更进一步不可或缺的基石。从这一点来说,虽然涡扇-10最新型号的技术水平,比起俄罗斯117S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没有矢量喷管,但对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意义,远比引进24架苏-35时获得的117S发动机,要重要的多。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