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朝鲜和美国,“谁主动了谁就被动”

直新闻  直新闻     2022-01-15      0

首页 > 军事

​​

 

直新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针对朝鲜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美国将进行新一轮制裁。对此,你作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美方这次宣布要对朝鲜进行新一轮的经济制裁,只是“一个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甚至有可能压根就不会落下”的象征性动作。大家知道,要是搁在奥巴马执政时期,面对朝鲜接二连三地试射导弹的动作,美方不仅会立马宣布严厉的单方面经济制裁措施,而且会伴随着“军演套餐”一起端上来。

 

然而,这一次,美方不仅只是口头上宣布要进行经济制裁,在军事上没有任何的动静,而且,据白宫外交官透露,美方会把这次的制裁措施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让安理会表决通过。要知道,这些年来美国制裁朝鲜甚至是谴责朝鲜的提案,一般很难在安理会获得通过,更何况这一次的制裁对象还包含了一名俄罗斯人和一家俄罗斯企业,因此遭到俄罗斯反对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因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的这个声明,只是在表明一个姿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安抚一下受到惊吓的盟友日本与韩国,而不是为了要惩罚朝鲜。

 

 

直新闻:那拜登政府只是做出一个制裁朝鲜的姿态而不会真的制裁朝鲜,这背后又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战略盘算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这背后透露出的政治信号是,拜登政府仍然想采用不战不和不谈的“冷处理方式”来应对朝核与朝鲜半岛问题。也就是,既不用军事施压的方式,也不用谈判的方式,来回应朝鲜。

 

我认为,从战略层面来说,拜登政府这样做,一是吸取了奥巴马执政时期,动不动就用军事施压来回应朝鲜的教训,因为这样做,不仅吓不到朝鲜,而且迫使朝鲜屡屡用核试的方式来回应;二是吸取了特朗普执政时期企图通过谈判来解决朝核问题的教训,因为拜登政府认为,朝鲜压根就不可能弃核,他们只想通过谈判来解决制裁问题,甚至是通过谈判,让美日韩承认朝鲜“已经是一个拥核国家”的事实;三是拜登政府也看准了,无论是韩国还是朝鲜,都不敢掀桌子破局,也就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从战术层面来说,拜登政府也认为,眼下的朝鲜只会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试射一些导弹,以发泄对美日韩的不满,而不会再进行新一轮的核试,因为假如朝鲜进行新一轮的核试,那碰触的就不仅仅是美国与联合国的底线,而且碰触了中俄两个邻国的底线。同时朝鲜更不会把导弹射到日本与韩国的国土上,因为它意味着一场无法预知结果的战争。因此,假如朝鲜既不会进行新一轮的核试,又不会把导弹打到美日韩的领土上,那朝方的导弹试射行为就无伤大雅,属于可以忍受的行为,美方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做出过激的回应。

 

而在我个人看来,拜登政府采用不战不和不谈的“冷处理方式”来应对朝核与朝鲜半岛问题,最终目的还是想以时间来换空间,通过“围而待变”、“围而促变”的方式,来让半岛局势出现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直新闻: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评论都认为,朝鲜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三次试射导弹,目的是反制美方的制裁。对此,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对于这个判断,我不敢苟同。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布林肯发表制裁朝鲜的声明,时间是在1月12号,而在本月5号和11号也就是美方宣布制裁之前,朝方已经两次发射高超音速导弹。其中有一次发射时间,还刻意选择在了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的当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朝鲜的试射行为在先,美国宣布制裁在后,这两者之间一个是因一个是果,朝鲜试射导弹行为不是冲着美方12号的制裁而来的。

 

那么,朝方的目的究竟何在?我认为,就是冲着拜登政府的冷处理半岛问题这一政策而来的,或者说,是在以试射导弹的方式,发泄拜登政府企图冷处理半岛问题的不满,想以这样一种方式,把拜登政府重新逼到谈判桌上来。尤其是不久前,韩方首先提出要让朝美韩三方坐下来谈判,以签署《终战宣言》。为此,韩方进行了积极地穿梭斡旋,甚至还专门跑到天津来跟中方进行过沟通,然而,美方却始终老神在在,对此不置可否。美方的这样一种态度,显然是朝鲜无法忍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终战宣言》谈判问题上,朝鲜宁愿用导弹来发言也不愿意开口表达谈判的意愿。这背后的原因则在于,当前的半岛问题谈判,就如同男女谈恋爱一样,谁主动谁就会陷入被动,也就是谁主动向对方示爱,谁就会被对方拿捏住把柄。假如朝鲜迫不及待地主动要求谈,那美方就会要求朝鲜首先拿出弃核的诚意。假如美方沉不住气主动要求谈,那朝鲜就会要求美方先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与军事威胁。于是我们就看到,朝鲜不断地试射导弹企图用肢体语言敦促美方来谈判,而美方则故意装聋作哑,故意装作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而在我看来,朝美两方“内心深处都有想谈的冲动表面上却都没有行动”,都不会主动向对方开口表白的状况,将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