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学者:俄进攻乌克兰的选项及美国应对之道

网络舆情大侦探  网络舆情大侦探     2022-01-24      0

首页 > 军事

​​作者:琉璃(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研究员)

 

1月21日,美国著名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网站刊发题为《俄罗斯攻击后的第二天:乌克兰的战争会是什么样子——美国该如何应对》的文章。作者认为,经过几周以来的一系列会谈,美西方与俄未能达成外交解决方案,各方的期望鸿沟却暴露无遗,而俄乌边境紧张局势毫无缓和迹象。尽管俄宣称没有“入侵”乌克兰的计划,但其军事集结却是事实,美国必须为一旦外交失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准备。

 

俄罗斯会怎么干?

 

作者认为,假设外交失败,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形,但进展到哪一步,取决于俄总统普京的选择。普京想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削弱乌克兰的军事能力,在乌政府中播下动荡的种子,并最终使其变成一个“失败国家”,对俄国家安全无法再构成挑战和威胁。

 

情形一:针对当前危机采取强制性外交解决方案,正式承认或“吞并”顿巴斯地区事实上,俄共议员已经向俄国家杜马提出了一项法案,要求俄政府承认乌东部顿巴斯地区独立,类似2008年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避免当前俄乌军事局势的进一步升级,并为俄向乌东部提供军援和采取进一步行动提供借口,但俄同时会失去在乌国内政治中插入亲俄势力的机会,而且美国和北约可能会在北约东翼增加部署加以应对,给俄带来本想避免的安全困境。

 

情形二:作为承认或“吞并”的延伸,动用有限的空中力量,发动有限的进攻作战,夺取乌东部和顿巴斯地区的更多领土。俄将占领乌位亚速海西岸的主要港口马里乌波尔和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并尝试通过陆、空和海上力量从东部和南部进行钳形进攻以扩大版图,从南部建立连接克里米亚与俄大陆的“陆上桥梁”,解决向克里米亚提供包括水在内的日常补给问题;还可能发动两栖作战行动,夺取乌最重要的港口敖德萨,然后向已驻有俄军的摩尔多瓦分离地区德涅斯特河沿岸推进,夺取乌南部海岸线的重要经济港口,使乌变成一个事实上的内陆国。这将是一项庞大的行动,俄需动用在克里米亚以及在乌东部和北部边境集结的所有军力,在形成占领后还将面临艰难的城市战和旷日持久的反叛乱问题,且不足以使乌变成一个“失败国家”。

 

情形三: 俄动用陆地、空中和海上力量对乌进行全面进攻,迫使乌克兰政府投降。在这种可能的情形下,俄将尽快建立空中和海上优势,地面部队随即向东北部的哈尔科夫和苏梅推进,而目前驻扎在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其他地面部队将分别从南部和东部推进。与此同时,驻白俄罗斯的俄军可直接威胁基辅以牵制乌军,防止其向东部和南部增援。俄军可能会向基辅推进,以加速乌政府提出有条件投降。在此情形下,俄军的目标不是长期占领,而是在占控过程中建立和保护补给线,在获得有利的外交解决安排或造成足够破坏以后撤出,让乌克兰和美西方收拾残局。军事行动的重点是对乌政府、军队、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进行惩罚性打击,以动摇乌克兰的民族认同和军心士气;对乌电网等关键基础设施发动网络攻击,使乌进一步陷入国家瘫痪;摧毁包括导弹在内的武器装备研发生产设施,消除乌常规威慑能力和战争潜力。发动地面和海上攻势,包围和消灭乌军有生力量,占领必要关键地域,并运用空中力量和远程火力打击重要军事和政治目标,毁瘫乌政府和军事指挥系统,并可能对乌领导人实施斩首行动。如果一切按俄计划进行,军事打击将削弱乌政府、军队和经济基础设施,使乌最终成为一个“失败国家”。

 

美国该怎么办?

 

作者认为,当前欧洲正处于二战以来最大规模军事进攻的边缘,拜登政府由于专注于外交而没有相应地强调硬实力工具,错过了阻止乌克兰问题陷入危机的的最佳时机。现在,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制定动用各种实力工具保护美国利益的计划,同时避免与俄进行一对一军事对抗。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政治层面,要确保内外团结,使俄入侵乌克兰面临“前所未有的后果”。拜登政府不但应该支持参议院外委会主席、民主党人梅嫩德斯提出的《2022 年捍卫乌克兰主权法案》,还应引导两党两院传递支持乌克兰的一致信号。同时,还要增强跨大西洋团结与合作,在俄可能威胁切断对欧能源供应时,加大向欧盟国家输送液化天然气的力度,并协助盟友伙伴启用战略储备缩小能源供给缺口。总之,确保让俄罗斯承担“前所未有的后果”,必须增强各种制裁措施的可信度,防止制裁措施被俄逐一击破,制裁有效性被俄有效降解,使俄在定下入侵决心时心存忌惮。

 

军事层面,加大对乌情报支撑和军援力度,一旦乌被入侵还可支持俄占区武装暴动。美国可以通过实时共享战略、战役甚至战术情报来帮助乌政府应对俄行动。同时,应在冲突爆发之际加快向乌空运致命性军援,包括提供小型武器、弹药、设备和大量便携式防空系统,甚至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等先进系统。如果俄已经采取军事行动,这些系统的交付不会再成为克里姆林宫先发制人发动攻击的借口,即使某些系统交付后因缺少培训和集成不能发挥全部效能,也足以给俄入侵者带来额外代价。一旦发生俄长期占领的情形,美政府应支持乌克兰人武装暴动。此外,美还应加大在欧洲前沿,特别是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斯洛伐克、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军事存在,以安抚这些脆弱的北约成员国。同时,如果俄对乌入侵,北约应马上对有意加入的瑞典和芬兰敞开大门。

 

后果消除层面,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和伙伴必须与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一道,提供资源和人员并保护乌难民一旦俄乌战争爆发,可能导致数以万计、十万计甚至上百万的难民,大部分是乌境内的流离失所者,还有大量难民逃往邻国。在此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欧盟应该与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一道,建立人道主义走廊,为寻求庇护者和难民提供紧急特别移民签证,就像去年夏天塔利班接管国家时逃离的阿富汗人一样。北约成员国需要分担这种涌入带来的负担,不能指望联盟的东翼国家单独行动。

 

注:本文第一作者亚历山大·温德曼系美陆军退役中校,曾任美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主任,现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第二作者多米尼克·克鲁斯·巴斯蒂洛斯系法律战研究所研究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