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俄军在基辅的飞弹攻击,直接轰进民宅大楼。
尽管基辅全民勇武的顽强抗争、俄军的压制进攻不如预期,但普京后来宣告的「核武就位」布署,让全世界距离核战危机更进一大步。没有人有把握,下一次轰入基辅的,会不会就是「最后的毁灭武器」?
俄乌战争如火如荼的步入第5天,莫斯科连制空权都还未取得完全控制,就已迎来基辅全民勇武的顽强抗争,可想而知,上至军备下至士气均受一定打击。加上美国、欧盟、北约等的联合经济制裁,让本来就已严峻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国内反战声势不断。
可在此等关键性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不改强硬作风,果断宣布将莫斯科的核武部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以回应国际间的各种制裁以及对乌克兰的援助。
事实上,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刻起,各国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已是迈进了一大步。而普京的这个决定,可说是让世界走向继冷战后关乎人类存亡的最大核武危机。
▌莫斯科的王牌:核武库与核威慑力
无可否认的,核武一直是俄罗斯的军事轴心,莫斯科能在21世纪维持其坚固的军事地位,靠的便是其核武政策以及核威慑力。
先说其核武库与水平能力。俄罗斯坐拥有全世界最广泛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库存。据SIPRI的最新统计,2021年俄罗斯拥有的核武数量约为6,255枚,比之美国的5,550枚核弹头还要多,且远远抛离华盛顿以外的核武拥有国(NWS)。
事实上,莫斯科的核武包括多枚能够直接威胁美国、欧洲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潜射弹道飞弹(SLBM)以及战略轰炸机,而这些弹导飞弹的射程更是覆盖大半个地球,打个比方说,潜射弹道飞弹R-29RM(北约称SS-N-23)射程就达8,300公里、洲际弹道导弹R-36(北约称SS-18)「撒旦」的射程亦可达11,000公里,而后者现时服役Mod 6更有配备10枚分导式多弹头导弹(MIRVs)。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美国受〈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限制,华盛顿纵有MIRVs的技术,目前却无现役备有MIRVs的ICBM,故如若美俄开战,后者的MIRVs或许会为莫斯科在核武方面带来少许优势。加上俄罗斯最新研发的极尖端战略武器系统,例如射程至少达6,000公里的「先锋」实为高超音速导弹,而高超音速武器现时仅为中美俄三国所拥之技术,亦没有任何防御系统能够拦截。
换句话说,俄罗斯完全有威胁美国等国家安全之能。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即使面对莫斯科在相对和平的时代,面对极不合理的侵略行为,仍公开发表声明表示不会直接派遣军队于乌克兰作战。因为毕竟俄罗斯的核武能力还是世界上数一数二,而乌克兰既非美国与北约的主战场、本身亦无与其有明文的集体防御一类的安全条约,是否必须拿本国国民性命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作赌注,来救基辅于水火之中,正是各国踌躇的一大考量。
莫斯科的核武包括多枚能够直接威胁美国、欧洲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潜射弹道飞弹(SLBM)以及战略轰炸机,而这些弹导飞弹的射程更是覆盖大半个地球。
俄罗斯完全有威胁美国等国家安全之能。图为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
欧美各国是否必须拿本国国民性命、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作赌注,来救基辅于水火之中,正是各国踌躇的一大考量
▌危险的边缘政策:Escalate-to-de-escalate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普京领导下的俄国核武可谓正在发挥最大核威慑力效用。2020年6月上旬,莫斯科发布了一份名为〈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力的基本国家政策原则与方针〉的行政命令,里面明文细列了俄罗斯未来核武政策与立场,以及过往那些只能被外界揣测的、俄国将使用核武的各种「原则」和「情势」。有记者两年前曾撰文,详细分析如何解读普京签署的这份文件,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边缘政策透过刻意「升级局势」来达到「缓解局势」之目的。
在核武政治的世界里,核威慑力很大程度是建基于国家领袖于实行核武部署的准备与玉石俱焚的决意,也就是为求胜利,愿意疯狂的程度与兵行险着的决心。而言语和行为,正是增加或是降低一个核武拥有国核威慑力的可信程度。
2020年发表的那份文件所提供的详细资讯,例如莫斯科将会使用核武的情况,以及控制核武决定的负责人等,加上各种法令的「严正声明」,比方说法令第10条就扬言,
俄罗斯在任何情况下,均有部署核武摧毁潜在对手,并对其造成无法弥补伤害的能力。
Escalate-to-de-escalate:透过刻意「升级局势」来达到「缓解局势」之目的。图为俄军在基辅的攻击爆炸。
「俄国在任何情况下,均有部署核武摧毁潜在对手,并对其造成无法弥补伤害的能力。」图为在卢甘斯克报废的俄军坦克。
在核武政治的世界里,核威慑力很大程度是建基于国家领袖于实行核武部署的准备与玉石俱焚的决意,也就是为求胜利,愿意疯狂的程度与兵行险着的决心。图为哈尔科夫前线阵亡的俄罗斯士兵
事实上,这区区几页文书经已重申并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的核威慑力原则以及确实性。俄罗斯在半威吓半提醒的整份文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法令第4条——
一旦战争爆发,莫斯科将利用其核威慑力,以防止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并在有利于莫斯科及其盟友的前提下结束战争。
放回今天俄乌战争的局势,普京此时调动核武部署,让其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此举带出的讯息相当明显,那就是即便目前战况未如理想,莫斯科取基辅一事却仍是势在必行,俄罗斯将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其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这意味着实行第一次核打击。
换句话来说,在普京似乎不计成本的边缘政策下,俄罗斯正以相互保证毁灭的原则威胁美国为首的北约同盟,如若后者企图帮助乌克兰抗俄,让俄罗斯「国家自身存在陷入危机」,拥有使用核武的全部决定权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随时发射带有核弹头的弹导飞弹「揽炒」全世界。
普京此时调动核武部署,让其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此举带出的讯息相当明显:那就是即便目前战况未如理想,莫斯科取基辅一事却仍是势在必行。图为在基辅前线的攻防战,乌克兰士兵抵挡住俄军的一轮攻势。
在普京似乎不计成本的边缘政策下,俄罗斯正以相互保证毁灭的原则威胁美国为首的北约同盟,随时发射带有核弹头的弹导飞弹「揽炒」全世界。图为哈尔科夫阵亡的俄军士兵
2022年2月27日,普京下的赌注之大,不仅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核武战争的可能,实是令人瞠目。这当然是最坏的情况,但也正是这种作好最坏打算的疯狂,让现时俄罗斯的核武发挥最大的核威慑力效用。
不过在这里必须重申的一点是,现实主义框架下的威慑理论存在的变数太多,例如其缺陷包括假定所有决策者均在理性的情况下执行决定等。可显然易见的是,现时普京这种试图以相互保证毁灭来胁迫他国就范,Escalate-to-de-escalate的策略,随时有擦枪走火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可能。
而面对俄罗斯企图Escalate-to-de-escalate危险的边缘政策,各国如今是采取绥靖政策,一天不打到北约成员国,一天就不动用第5条集体防御,抑或,先下手为强?可牵一发动全身,在莫斯科具有被潜射弹道飞弹确保的二次打击能力,各国又是否有应对第三次世界大(核)战的准备?人类(与地球)又是否能承受这样的战争。
核冬天会来临吗?还是一切只是想太多的电影情节?当全球步入继冷战后最大的核武危机之时,谁又能独善其身?
核冬天会来临吗?还是一切只是想太多的电影情节?当全球步入继冷战后最大的核武危机之时,谁又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