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第14天,乌称俄军少将战死沙场,美国和波兰吵起来了

大唐申策君  大唐申策君     2022-03-10      0

首页 > 军事

​​一转眼,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双方已进入到僵持阶段。

按照俄罗斯方面此前发布的消息,从莫斯科时间9日10时起,在乌俄军将进入“静默状态”,并对乌克兰5个重镇——基辅、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苏梅和切尔尼戈夫提供人道主义通道,帮助当地居民安全撤离。

这是自俄乌冲突以来,俄军第二次宣布进入“静默状态”。相较于上一次,此次状态的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至于俄军的目的,一方面自然是避免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后续展开全面攻势做准备

明眼人都很清楚,俄军的攻势之所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摧枯拉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担心伤及平民而带来的诸多影响。

而平民撤离后,俄军便能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装备和战斗力的优势。等到那时,乌军再怎么顽强恐怕也难以招架。

除了大战前的宁静外,局势还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既有意料之中的,也不乏意料之外的。

1,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发布消息称,俄陆军少将格拉西莫夫在哈尔科夫附近的战斗中被打死。

按照乌方的说法,格拉西莫夫是俄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是一名久经沙场的指战员,曾参加过车臣战争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曾获得过“克里米亚回归”奖章。

不过,格拉西莫夫阵亡的消息只是乌克兰的一面之词,俄罗斯方面目前尚未做出回应,因此真实性有待商榷。

如果该消息最终被证实,那么格拉西莫夫将是短短半个月以来,俄军牺牲的第二位将军。

就在上周,俄罗斯方面证实,俄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副司令员苏霍维茨基少将在特别军事行动中阵亡。

按照俄媒的说法,苏霍维茨基是被乌克兰狙击手精准击杀的。这足以说明,乌军的战斗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的确给俄军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另外,俄第41集团军被部署在乌克兰东部,主要担任对哈尔科夫的进攻。哈尔科夫不但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还是乌克兰东部工业重镇,战略意义及其重要。乌克兰在该市部署了重兵,双方战斗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基辅。

也正因如此,俄军的相当一部分伤亡,都来自于哈尔科夫。

2,本周早些时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称,美国已给北约成员国“开绿灯”,允许向乌克兰提供战斗机。

随后,美国计划让波兰将其拥有的苏制战机提供给乌克兰。而作为补足,美国将向波兰提供F-16战机。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却发生了。

9日,波兰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波兰准备立即将所有米格-29战机免费转移至德国境内的美军基地,并交由美国处置。

五角大楼随后光速驳回了波兰的提议,并称该提议“站不住脚”,带来的风险太大——美国和北约一直试图避免与俄罗斯产生全面冲突。

但问题在于,波兰就不是北约成员国吗?还是美国压根没把波兰当做“自己人”?

简单比喻下这件事。

美国:老弟看你了,是兄弟就给我去砍他(俄罗斯)。

波兰:大哥,刀在这了,你去吧。

有意思吧,在针对俄罗斯的问题上,西方国家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但真到了行动的时候,却都开始“谦让”起来了。

3,同样有意思的是,随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加码,

西方逐渐感受到了制裁带来的“副作用”。

首当其冲的就是英法德这些老西欧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取暖、发电等需要大量天然气,而俄罗斯又是其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

上个月24日,也就是冲突爆发首日,欧洲天然气价格就上涨了近2成。随着制裁的不断加码,天然气价格目前还在一路狂飙。

当然,欧盟也不是完全无脑跟风美国。德国总理朔尔茨就警告称,不要将俄罗斯油气列入西方对俄制裁中,因为这将威胁到欧洲的能源安全。

朔尔茨还特别强调,欧洲特意将俄罗斯能源供应排除在制裁之外。

但问题在于,欧盟又想迎合美国的要求,又想保障自身能源安全,这显然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

目前俄罗斯方面已公开威胁称,由于北溪二号项目被叫停,俄方完全有权作出“对等回应”。

如果俄罗斯最终兑现这一威胁,欧洲天然气价格恐怕还要较之前大幅上涨几倍甚至十几倍。等到那时,欧盟将欲哭无泪。

如何抉择,欧洲这回可得想清楚了。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