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一月,俄军表现乏善可陈,两轮军改的成果哪去了?

张老师谈军情  张老师谈军情     2022-03-25      0

首页 > 军事

​​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已近一月,从最初俄罗斯企图通过“闪电战”,或是“美式打法”,快速高效地达到此次战略目的期待现已落空。转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俄军在多个战线上进展迟缓,不论是北部地区的乌克兰首都基辅方向,还是东部地区的苏梅及哈尔科夫方向,均陷入拉锯状态中。唯有顿巴斯地区及南部方向进展较快,此举不禁令人对经历两轮军改的俄军产生了质疑。

而作为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角,俄罗斯陆军的总体表现可谓乏善可陈,以至于出现较大损失。而像此前俄军界极力推崇并在多地经过实战化运用的“格拉西莫夫战术”及充满现代化色彩的“BTG战斗群”,所发挥的效用更是极为有限,甚至于是踪影全无。

(一)城下之盟!俄军已基本达成战略目标,获得有利的和谈条件

此次“特别军事行动”,按照俄方的说法,便是在乌克兰境内达成“去军事化”及“去纳粹化”的目标,以此迫使基辅政权摒弃加入北约集团的危险想法,并与俄达成相关协议。而俄军主要作战目标是基辅政政辖下的乌克兰军及由民族激进主义及新纳粹主义分子所组成的武装力量,在军事行动实施过程中,将竭力减少对乌克兰平民的附带伤害。

确立战略目标后,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初期阶段,在重点方向上出动精锐兵力予以快速推进。如在东部方向上的苏梅及哈尔科夫两州,俄军出动隶属于西部军区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而在南部方向上,俄军投入全新升级编组的第150摩步师。

然后需要对要点城市展开攻略,如分布在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市,坐落于亚速海沿岸的别尔江斯克、马里乌波尔等;以及东部地区的苏梅市及哈尔科夫市,而在北部地区的基辅方向上,俄军采用围三缺一,围而不打的战术。使得俄军在初期占据整个战场主导权,乌军则陷入被动防御态势,而为防止有生力量被俄军在野战状态大规模歼灭,乌军决定放弃机动作战样式。

从战略角度上来说,俄军已经获得有利和谈条件,迫使基辅当局坐上谈判桌与俄方展开和谈;而在东部方向上,俄军通过军事行动确保顿巴斯地区的整体态势转危为安;而在南部方向上,俄军在全面掌握亚速海及瓦解黑海沿岸地区乌军有生力量后,使得克里米亚半岛安然无虞。

尽管战略层面达到预期效果,但透视到具体的战役及战术层面,俄陆军可谓是漏洞百出,存在着诸多缺陷及短板。

(二)昔日帝国衰落?俄罗斯已不是当年的苏联,俄军尽显颓势

首先是后勤保障能力不足,俄陆军在地面推进过程中,在各条战线上遗弃了大量军事装备,涵盖主战坦克、野战伴随防空系统、电子战车系统、装甲运兵/步战/侦察车等。上述装备要么被乌克兰民众收入囊中,要么被乌军所缴获,很少见到俄军对此予以回收,由此可见,不论是战损维修、还是油料补给,俄陆军在具体作战单位上配属的后勤保障力量可谓是严重不足,甚至于是捉襟见肘。

其次是战斗人员及主战装备方面出现较大损失。以前者而言,暂且不论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到底损失了多少数量的合同兵,单以校级军官及将级军官为主的中高层指挥人员伤亡情况来说,可谓是令俄罗斯失血过多。

据外媒消息及不完全统计,俄军目前已损失六名将军,其中牺牲者最高军衔为中将,系俄南部军区第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司令安德烈.莫尔德切维夫,此外在南部方向上参与对马里乌波尔作战的俄150摩步师师长,即奥列格.米季耶夫少将也于近期阵亡。

这些将领在俄军内部均属王牌部队的领导者,也是未来走上更高岗位的后备力量,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此损失将会对俄军后续的现代化发展及人事更迭变动产生重大影响。

而细究他们的阵亡,除了军人们惯有思维中的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因素外。还反映出俄军在信息化通讯及保障方面存在着巨大缺陷。如安德烈.莫尔德切维夫是在赫尔松机场招致乌军空袭所牺牲,而乌军之所以能掌握他的具体位置,在于美国及北约方面所提供的帮助。而像以上多位将领的牺牲,与此也存在较大关联,乌军通过美国及北约方面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而后通过军事行动对其遂行打击。

而从后者来说,即大量主战装备的损失,如从近期流出的俄乌战事视频来看,不论是俄军的主战坦克也好,还是步兵战车也罢,均受到了乌军相关反坦克武器的反制,可谓是令俄军防不胜防,难以招架。

最后便是大量旧式装备轮番登场,鲜见新式装备的身影,如俄军的主战坦克仍以T-80U、T-80BVM、T-72B3M等为主,根本不见T-90系列的痕迹、而在野战伴随防空系统领域,俄军仍以山毛榉-M2、道尔-M2为主,近年来所开发的山毛榉-M3、道尔-M3等新式装备同样没有出现,而像红场阅兵上的常场,如联盟-SV自行火炮、台风-VDV防空战车、回旋镖装甲车、台风-K装甲运兵车等装备更是闻所未闻。

而在战术运用上,俄陆军可谓是明显退步,我们在俄乌战场上没有发现此前被俄军界大力推崇的“格拉西莫夫战术”,即俄式混合战争理论,反而在俄军行动过程中看到了往日大纵深战役理论的痕迹。

“格拉西莫夫战术”,是指强调各种手段综合应用到军事行动中,涵盖政治、外交、科技、经济等领域。换言之,不论是军事行动筹备阶段,还是实施阶段,上述手段均能全面参与,以此保障军事行动的快速展开与战略目的的迅捷达成。

俄军通过各军兵种与武器装备的有机协同,利用其最大效能对敌方全纵深展开突防,并在此过程中持续相关力量,以此达成由小到大,以点到面的累积式胜利。面对快速嬗变的战争形态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

俄军妄图想用这类战术取得战役战术层面上的领先态势,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最有力的例证,便是俄陆军大力建设的“BTG”战斗群所发挥的效用十分有限,在各条战线上的兵力结构仍以传统编组构成,因此,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也就不再难以理解。

(三)为什么俄军损失那么大?

俄陆军在战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均离不开军事预算有限这一因素。在经历苏联解体的“阵痛期”及领导人变动后,俄罗斯开始励精图治,加之国际原油市场的巨大需求与油气价格变动,使得俄经济水平与财政收支较之此前得到大幅度提升,因而俄军也有底气实施军改事宜。

但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加剧,以及俄乌正面冲突的爆发,使得俄罗斯招致西方多国的经济制裁与技术封锁。由此一来,俄罗斯经济发展趋势及财政收支状况愈发艰难,而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高新技术的研究运用、新式装备的列装服役以及相关战术单位的建设运营等,换句话说,便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反过来讲,俄若有雄厚的财力投入到俄军的现代化改革中,那么此次“特别军事行动”中俄陆军的总体表现,或许会惊艳世人,但奈何囊中羞涩,只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硬着头皮上了。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