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尘埃将定?三大表象和三大真相,浮出水面

兵说视界  兵说视界     2022-03-29      0

首页 > 军事

​​​

作者:相忘于江湖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30多天,随着俄军加大攻击力度,似乎大局已定。

目前,俄乌两军在基辅还在对峙,马卡里夫和布罗瓦里等地也都有激烈交火。

与此同时,俄军和乌军在切尔尼戈夫、苏梅、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等地区的争夺日趋白热化,俄军在赫尔松、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和马里乌波尔等地区则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着俄军加大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精准打击,乌克兰的海、空军基本瘫痪,弹药库、防空导弹仓库和燃料基地遭到致命打击。从战场形势来看,俄军在乌克兰东、南部已占据上风。

通过参战和不参战各方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看出俄乌战争的一些所谓“舆论”、小道消息,绝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当然,此战也暴露出了三大表象、三大真相和三大经验教训。

俄乌战争暴露了三大表象,透过表象我们可以看到藏在底下的真容。

【表象之一:坦克无用论?】

在此次俄乌战争中,高调出战的俄军一开始有些让人大跌眼镜。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15万装备精良的俄军,并没有打出外界寄予厚望的“坦克突击战”和“闪电战”。相反,在乌军武装化整为零的“麻雀战”和“袭扰战”面前,屡屡陷入损兵折将、大量丢弃坦克和装甲车的尴尬境地。因此,“坦克无用论”甚嚣尘上。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俄乌战场坦克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是有原因的:

一个是乌克兰境内道路较差大多是土路,仅有的少数硬化路是俄军坦克部队的必经之路,想不成为乌军小分队的靶子都难;第二个原因是天气和气候,雨雪交加和气候反复让很多俄军坦克陷入泥泞进退两难;第三个也是最主要原因,普京可能自始至终都没想打“闪电战”。

但是俄军战略很明确,就是让顿涅斯克与卢甘斯克独立,完成乌去军事化。

坦克没有发挥作用

【表象之二:俄军不愿“伤及无辜”?】

俄乌战争的诱因,毫无疑问是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个无脑之举。

但是,俄乌之间从“冲突”升级为“战争”,主动一方始终是俄军。从8年前的克里米亚之争,到俄乌冲突的“导火索”乌东,俄军站在“自身安全”角度,碾压乌克兰,无视“北约”的存在。

当然,俄军进军乌克兰,不是“替天行道”,而是为了国家利益。

战争初期,俄军没有使用大规模杀伤性重武器和巡航导弹,有的人认为俄军不愿“伤及无辜”,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臆想。战争是残酷的,是暴烈的,是你死我活的,哪有仁慈的战争?如果要仁慈,那就用不着战争来解决问题了。俄军进攻乌军让人看起来“仁慈”,只能说他们准备不足。

战争也是要结果的,3月下旬进展缓慢的俄军,不再“客气”,加大了导弹的攻击力度。

战火下的乌克兰

【表象之三:美军和北约最可靠?】

俄乌冲突升级为俄乌战争,最倒霉的自然是狂妄的乌军。

俗话说得好,“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夹在北约和俄军之间的乌克兰,尽管是欧洲第二大国,但是与北约和俄军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作为小国,如何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小国生存的经验教训,像唇亡齿寒、假道伐號、夜郎自大。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最好的生存之道就是中立,选边站队,往往是危险的,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在古代,想要中立很难,也不为强国所允许,但是现代中立是一些小国选择的生存之道,如瑞士、瑞典、芬兰、奥地利、爱尔兰等国。可惜,乌克兰犯了两个错:第一选择了站队,第二选错了美军和北约。

残酷的现实证明:美军的承诺一文不值,“北约”不是靠山而是“冰山”。

俄乌战争的步步升级,既戳穿了“三大表象”,也暴露了三大真相。

【真相之一:美国的联盟不是铁板一块】

二战以后,美军一举奠定了“世界警察”的老大地位。

作为一战和二战“捞干鱼”的战略受益者,美军牵头12国成立“北约”,苏联等8国成立“华约”,“华约”1991年7月解体,“北约”成员国则扩张到30个,土耳其和乌克兰都差点成为第31个。

但是,俄乌战争让全世界认清了美军“联盟”并非铁板一块。

美军的怨邻墨西哥,历史上被美军通过武力和“公投”蚕食大半国土,这一次面对欧美对俄制裁,居然毫不买账,公开表示墨西哥不是美国的殖民地,他们独立自主的选择权任何国家都不能干预。

巴西则反对将俄罗斯踢出G20组织,阿根廷、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也不愿制裁俄罗斯。最让老美打脸的,还是一向关系密切的印度,这一次也利益优先,站到了俄罗斯一方。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保持中立

【真相之二:“破窗效应”已经诱发新危机】

俄军武力干涉加独立“公投”的手法,与美军吞并墨西哥如出一辙。

俄乌战争的后果之一就是形成“破窗效应”: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一旦举行入俄公投,俄军原来的联邦战友自然是“唇亡齿寒”;俄军进军乌克兰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再次看到军事武力远比谈判有效;同时,二战的恩怨又被搬上桌面。

俄乌战争开战以来,俄军的世仇格鲁吉亚前防长带着“志愿兵”进入乌克兰抵抗俄军,阿塞拜疆军队进入俄军实控的纳卡、阿尔察赫地区。波兰也跃跃欲试,觊觎俄军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有消息称,普京已经下令5月9日卫国战争纪念日前结束军事行动。而乌军也表示将在乌东部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俄乌战争的遗留问题将会复杂而尖锐,“破窗效应”的影响更加深远。

【真相之三:俄军从没打算谈判解决争端】

俄军或许从来就没考虑“闪电战”,原因也很简单,俄军作战目的除了乌东“公投”独立,克里米业占领合法化,还要让乌去军事化。而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消息:俄军旨在让乌“一分为二”。

俄军13个集团军,除驻南萨哈林群岛的第68集团军,已经动用了12个。

俄乌几次谈判毫无进展,其实也好理解:俄军给出的乌东“公投”独立、克里米业合法并入俄罗斯,乌完全去军事化。乌克兰还没有“走到黄河”,是无论如何也不死心的。

换句话说,俄罗斯一开始就料到乌军不会接受这些条件,既然克里米亚已经拿下,乌东独立的州只会多不能少,所以,俄军一旦动武就做好了逐步进占的准备,也从没打算通过谈判解决。

乌军还能坚持多久?

通过俄乌战争,我军和其他第三方能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呢?

【教训之一:军事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军事压阵的谈判是万万不能的】

美军在这个地球上道貌岸然,但唯一惧怕的仅有“核大棒”在手的俄军,说明没有军事实力,谈判基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教训之二:战争如同疫情,控制舆情堪比控制伤情】

俄乌战争期间,美军为首的西方对舆论的控制几乎无孔不入,各种无厘头的新闻、消息和爆料铺天盖地,让人无从分辨真假。

【教训之三: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别的不说,巴铁当年也曾经是亲美一派,但是在印巴冲突以后,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谁才是真朋友,可见国家利益,才是国家之间的最紧密最牢靠的纽带。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