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推荐:《天堂电影院》 电影《天堂电影院》是导演托纳托雷的回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以意大利式的柔和风格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回忆、亲情和爱情的故事,温情脉脉的主题、简单朴素的叙事、激荡心灵的情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与导演对镜头语言张弛有度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西西里岛的小男孩多多的成长故事,通过回忆描写了多多童年、青年各个阶段难忘的瞬间,同时又包含了伴随其成长的电影的发展演变过程,抒发了一代人对电影历史的追忆。 《天堂电影院》的叙事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中年多多的回忆;二是多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第一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与第二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互相照应,使得第二条时间线索的长度由可见的十几年(童年—青年),潜在地延长为几十年(童年—中年)。 以外表选朋友,以智慧选敌人 中年多多的回忆成为影片的基本结构。影片在回忆中慢慢展开,自始至终充满着人性的温暖和淡淡的缅怀伤感。在收到母亲的电话消息后,中年多多躺在床上回忆,海风吹到屋内,屋内的风铃叮当作响。 这时镜头一转,闪回到童年多多,他在教堂里睡觉,手里拿着祭司用的摇铃,由此引出了童年多多的故事,进入到第二条线索的叙事。 影片中各个画面之间的转场方式处理得多种多样,有时利用形象的相似性剪辑,如神父审片时手中摇铃,转为广场上钟楼的大钟在摇摆;有时利用声音的相似性剪辑,如小多多想象中看到放映间的狮子型窗口张嘴吼叫,转为影院银幕上传来声声兽吼;有时利用动作的相似性剪辑,如老师按着学生的头一下下撞黑板,转为老放映员一下下在胶片盒上盖戳…… 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双目失明的艾费多慈祥地拂过多多的小脸,此时镜头从艾费多的手部特写转为两人之间正面的交叉反打,回切到多多后,艾费多的大手顺势下移,画面中神奇地出现了青年多多英俊的面容。 短短几秒钟,三个镜头,便通过“遮脸”的细微动作完成了多多从幼年到青年的转场,设计十分精妙。倒叙的方式使得影片简洁明了,详略得当,毫无跳跃、突兀之感。 在影片讲述多多的成长过程中,电影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了另外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展现了电影的发展历程,在天堂电影院的起起落落中,从电影院最初的场场爆满,以至于被烧成废墟,而后重建、再度辉煌,到后来无人观看而被炸掉,演绎了电影从无声片、有声片到彩色片的技术发展和电影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天堂电影院内上映的影片也成为重要的叙事元素,一系列的经典影片展现了电影的发展过程,让·雷诺阿、维斯康迪、约翰·福特、卓别林、克拉克·盖博等的相继出现反映出导演不仅是对多多成长过程的回忆,也是对一个电影时代的追忆。而后来天堂电影院被炸掉,同一时代人的悲伤抽泣和年轻人的欢乐嬉戏相互对比,暗含着导演对于一个电影辉煌时代一去不返的哀叹和无奈。 托纳托雷的镜头有着非常独特的美感,没有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技巧,不张扬,不渲染,以意大利人特有的朴素和真诚的幽默呈现出一段明朗婉约、温情默默的回忆。 比如,在最初表现多多和艾费多之间的感情时,小多多假装摔倒如愿以偿地坐到老放映员的自行车前座,艾费多的的黄色大礼帽戴在小多多的脑袋上面,一个看似随便的细节使得影片更富有趣味性、更温暖人心,这一切就如生活一般自然真正。 在整部影片的情感结构中,亲情似乎是最淡的。当观众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谈论的最多的恐怕是多多与艾费多的忘年交,甚或是与伊莲娜的爱情。 而从老人的女儿口中得知,儿子已经三十年未归了。亲情,在影片的开始便被定义为疏离与等待。但亲情元素的微弱并非意味着可以割舍,相反,它一直支撑着其他情感线索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每当出现家庭的场景时,总会有柠檬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