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值钱吗?《平原上的夏洛克》故意删减的剧情,其实是点睛之笔

一木支危楼  一木支危楼     2021-04-08      0

首页 > 电影

​​2019年,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导演徐磊,在饶晓志的帮助下拍出了一部《平原上的夏洛克》。

平原指的是河北衡水某个村庄所在的冲击平原,这里是电影发生的地方,也是徐磊的家乡。

夏洛克指的是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但在电影里却是指两个为了亲友两肋插刀的老农。

在大部分剧组都选择前往大城市取景甚至直接棚拍后期合成的趋势下,徐磊能把电影的主要镜头放在农村,实属难能可贵;

在数不胜数的青年导演选择拍网大、网剧捞钱时,徐磊能聚焦农民侦探这种小众题材,并拍成电影放上院线,实在是勇气可嘉。

更难得的是,《平原上的夏洛克》剧组没有使用任何一个职业演员,主演张占义、徐朝英和宿树合都是业余表演爱好者,其他配角更是直接从街上拉来本色出演自己的“跑龙套”。

取景土、故事土、演员也土,甚至连片名《平原上的夏洛克》也带着一丝“土味”。

这样的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值钱”的。

从电影的最终票房来看,只有不到1000万,比起现在动辄上亿票房的大片,《平原上的夏洛克》似乎真的不值钱。

但是,一部制作成本只有几十万的电影,实现了近10倍的收益,在商业角度上已不算亏。

况且,电影虽然在票房上没有成为“黑马”,但在公众口碑上却收获了不少好评。

作为徐磊的第一部院线大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算是给他制造了一条不错的起跑线,只要接下来的第二部作品不要拉胯,基本上就能在青年导演的行列里排得上号。

所以,《平原上的夏洛克》真的不值钱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关于电影值不值钱的回答,又恰好和电影中的主要问题产生了遥相呼应的联系,让《平原上的夏洛克》产生了一种打破次元壁的魔幻色彩,为人津津乐道。

这主要问题是:电影中的老农超英为了还朋友一个公道,搭上大半辈子的积蓄,值得吗?

电影以超英卖了自家的十多头牛换来十几万,并招呼亲友帮忙为自己新盖一间房子开始。

但旧房子刚推倒,新房子还没开始砌墙,自己请来帮忙的亲友树河就被发生交通事故重伤住院,肇事司机逃逸得无影无踪,树河一家面临着高额的医疗费用。

“报意外受伤,然后走医保,事情就这么算了!”包括树河侄子在内的许多人都打算息事宁人,并用最省事的方法解决眼前难题。

“不能就这么算了,树河的费用,我出!”看着性命垂危的好兄弟,超英咽不下心中的恶气,他宁愿拿出自己的盖房钱垫付医药费,也要为兄弟讨个公道。

如果从纯粹的理性角度去看待超英的行为,相信不少人都会认为“他有点傻”

树河的事故发生在人迹罕至的田野,没有监控、没有路人,就连唯一可以判断肇事车辆行驶轨迹的轮胎印也因为滂沱大雨的冲刷而被彻底破坏了。

人证物证一样都没有,谈什么抓到肇事者、讨回公道?就连办案经验丰富的交警在看到现场状况后都只能摇了摇头,表示“侦破难度极大,但我们会尽力!”

明眼人都能看出,要在短期内破案的可行性极低,这意味着树河每天的高额医疗支出,很快就会把超英手上的盖房钱全部烧光。

但超英却选择对这些困难视而不见,他找上另一个好兄弟占义,四处为寻找肇事者而奔走。

结果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先是在一条经过村子的必经之路上找到了一个私人安防摄像头,并通过这个摄像头找到了三辆事发当天出现在镜头里的车子。

再经过各种人际关系的疏通,他们把嫌疑人锁定为三个目标:镇上五金店的老板、学校的教职工和城里高档小区的住户。

但毕竟私下获取个人信息是不合法的,他们无法将信息提供给交警,所以只能选择亲自验证,其中村子五金店的老板最容易应付,只需要付出一个水泵的钱,就探清了他是无辜的。

镇上学校的安保也不严密,他们通过翻墙轻松侵入了校园,并成功和车主搭上话,得知车子已经多年没有送修,也不是肇事者。

虽然已经排除了两个嫌疑,但留给他们“破案”的时间也不多了,因为尽管树河已经渡过危险期,但依然昏迷不醒,每天的医疗费仍然不菲,超英用来盖房子的钱已经花光了。

然而城里的高档小区可没那么容易混进去,两人先是想尾随他人入门,结果还没来得及过闸门就失败了;

接着他们又打算乔装成外卖小哥混进去,结果却只有超英成功了,而占义则被识破了身份,并在逃跑过程中让超英也暴露了行踪。

两人很快就被保安扭送到派出所,幸亏所里有一个同村的老乡帮忙,让他们被批评教育一番后就得以放出来。

尽管两人陷入了窘况,但超英在被抓前还是掌握了高档小区住户范总疑似是肇事者的线索。

只是对方是城里名声很大的企业家,在面对警察的盘查时一口否认了超英对自己的指控,并软硬兼施地胁迫超英不要再来打扰他。

苦于没有直接证据的超英在他人的唆使下决定铤而走险,使用非法手段盗取了范总车上的行车记录仪,却意外掌握了范总出轨的证据。

只不过,记录仪上并没有树河发生事故的记录,无法指证范总就是肇事者。

“用出轨的事敲他一笔吧!”有人趁机向超英建议道。

出于对肇事者的憎恶,也出于经济上的迫切需要,超英听从了这个建议。

但树河此时恰好恢复了神智,并告诉了超英撞倒自己的车是一辆白色车。

范总的常用车是一辆黑色车,这意味着他并不是真正的肇事者。

超英觉得不应该马上停止敲诈范总的计划,但他的兄弟占义却坚决反对并私自去收钱。

随后,超英赶在占义前找到了范总并提出交易取消的要求,虽然还是没法避免被对方暴打了一顿,但他终究没有落得一错再错的下场。

最终,超英和占义一起迎接树河出院,电影在三人有说有笑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在正式上映的电影中,撞倒树河的凶手并没有揭示出来,而在电影最初的试映版本里,关于凶手的身份是有详尽剧情的。

就在树河告诉超英撞倒他的车子是白色后,超英马上就想起了当初把树河送往医院的小伙双子,开的就是一辆白色车,而车头也有明显的碰撞痕迹。

只是因为双子无父无母,自小吃百家饭长大,和他们三兄弟感情很好,所以一直没联系到他的头上。超英为此怒气冲冲地找双子对质,双子立刻就把自己肇事逃逸的情况招供了。

但在扭送双子自首的途中,占义对超英进行了百般阻挠,他认为双子才三十多岁刚结婚,手上又没有钱,即使让他被绳之于法,对树河也于事无补,反而只会毁了一个青年的未来。

念在这么多年的感情,超英还是听从了占义的说辞,没有让双子自首。

楼主认为,这段剧情其实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因为把与三人感情深厚的双子设定为凶手,可以反向去拷问超英的内心:仁义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为了仁义,超英可以散尽千金、铤而走险;同样为了仁义,超英甚至能突破内心的道德底线,无奈地成为一个帮凶。

仁义可以让超英从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变为足智多谋的夏洛克,但同样也可以让他从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变成知法犯法的从犯,这样的设定明显能让人物形象更立体、电影立意更深远。

只不过,知情不报、包庇罪犯毕竟是严重违法行为,电影想要在院线正式上映,这段剧情无疑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导演只能忍痛把它删掉了。

不过幸运的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不止一处:

在面对树河的侄子上门催缴医疗费时,超英一咬牙决定把陪伴自己多年的老马也卖了。

但超英的马太老了,很难找到买家,好不容易等来一个老板,结果对方开口就杀了个低价。

“你看这马多仁义,老实得多了。”超英无奈地找借口涨价。

“仁义又不值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老板无情地驳斥了超英。

最后,两人先是以低于超英预期的价位达成了交易,但在超英得知这个老板是做杀茬的生意后,宁愿倒贴200元也要把马买回来。

回家后,超英宁愿厚着脸皮去借钱凑医药费,也再也没有打过马匹的主意。

虽然这段戏只有短短的3分钟,却把电影对仁义的思考都浓缩到了一块:

相伴多年的马很仁义,但在对兄弟的仁义面前,对马匹的仁义就成了可以舍弃的存在;这和超英为了惩罚范总,不惜剑走偏锋去敲诈对方的心态如出一致。

而当得知老板买马是为了卖到肉店,自己手上会沾满杀戮的罪孽时,超英宁愿做赔本买卖也不愿卖掉老马;这和他在得知范总是无辜时,急忙撤销敲诈行为的心态大相径庭。

从卖马这件事我们就能以小见大地发现:仁义对于超英来说是最重要的。

将马卖去屠宰场,对马来说不仁义,所以不卖;放弃报警任由凶手逃脱,对树河来说不仁义,所以坚持报警;肇事司机弄错了,收他的钱对他内心来说不仁义,所以不收。

虽然其中对于仁义的判断有非常主观成分,但却展现出了老农特有的“江湖气”。如果能结合上删减的片段,这股“江湖气”就会更加明显,只可惜为了公映徐磊不得不做出取舍。

另外,在卖马这段戏里,老板却视仁义如粪土只想压价收购的想法,和戏外一些人因为电影太土、票房不高就认为“不值钱”的想法又是何其相似呢?

只不过无论是戏内还是戏外,这样的想法都明显是荒唐可笑的。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仁义还值不值钱?答案在《平原上的夏洛克》里一目了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