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的就是这一群 「 臭 」 男人

曾狄先森  曾狄先森     2021-04-08      0

首页 > 电影

​​


电影《我的姐姐》刚上映时,曾先森就写过影评,打分是70分,目前本片豆瓣上的分数为7.2,和我预判差不多。


图片图片


这部影片的不足的地方,我认为在于影片的纵深度不够,很多问题浅尝即止,没有深度挖掘,又处处挖坑,不填满,就放任自流


但影片中有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男人


故事中有三对姐弟,一对情侣,我们来看这三对关系:


姑姑和爸爸妈妈和舅舅安然和男朋友


图片图片


姑姑和爸爸的关系是,虽然安然的爸爸几乎没有什么出场时间,只是浓缩成一张黑白照,在葬礼上。但是,他依旧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因为奶奶会半夜偷偷给爸爸吃西瓜,而怕姑姑看到。


为什么,因为爸爸是男孩。



安然和男朋友的关系是,安然虽然已经是个24岁的成人,但她无论从性格还是心智上来说,都还只能算个孩子。尤其是由年仅20岁的张子枫来扮演,这个人物看上去就更像个孩子。


图片图片


这个从小缺父爱的小护士,那么努力,却依旧只能选择把弟弟送走,而自己选择和男朋友分手,去北京。


为什么?因为男朋友懦弱。


这个父母双亡的女强人,要解决那么多问题,舅舅为什么不肯帮,只想要钱,要房子,让弟弟给他带两天,他就让弟弟叼着烟,在赌桌上玩。


图片图片





为什么?因为舅舅是浪子。


弟弟更是肆无忌惮的耍赖、不乖。各种胡搅蛮缠。因为年纪小,所以他就怎么舒服怎么来。因为年纪小,所以脾气大,姐姐安然各种忍受,委屈,强忍着泪水给他买他要的东西。


为什么,因为弟弟无论心智、年龄还是心理,本来就是男孩,他只读幼儿园呢。


图片图片




这个故事里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安然甚至有这样一句台词“从小被表哥当沙包,被姑父看洗澡”


贪婪的舅舅,懦弱的男朋友,暴躁、自私、死去的父亲,长不大的弟弟。


图片图片


所有人性的缺点,甚至所有男人的阴暗面,都在这个故事里套路化又肆无忌惮的生长着。


这群“臭男人”每一个人,都从各个侧面吞噬了安然的一生。


是否扔掉弟弟,是这个故事的核心矛盾,影片的最后以一个开放的结局,回避了这个人生窘境,也没有意外的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图片


其实故事里最惨的人看似是安然,其实是弟弟


安然是有选择的。故事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将她的困境一层又一层浓墨重彩的涂抹在只有20岁的张子枫饰演的姐姐的身上。应该说,故事这部分颇为成功。


图片图片


但是,弟弟呢?看似他在撒泼打滚,他永远长不大,但他是没有选择的。


当安然在现实的困境中快要撑不住,在医院受尽委屈,想要逃离的时候,才会对弟弟说“我的世界不是只有你的时候”


只读幼儿园的弟弟却天真而诚实的说“姐姐,我只有你啊”


图片图片


到底是谁惨啊?


是被迫要抚养弟弟,双亲车祸死亡,其他亲戚不肯接纳,事业受阻,学业停滞不前,男朋友嫌弃跟她分手的姐姐惨呢?


还是那个被像踢皮球一样,无依无靠,没有人要的弟弟惨呢?


图片图片




如果,能把弟弟这一个人物挖掘再深一步,或许影片会上一个台阶。


在这个充斥着女性主义的电影里,有着一群“臭男人”,但弟弟无疑不能算在其中。这群臭男人中,爸爸、舅舅和男朋友,都那么的自私自利。


只有弟弟天真无邪,但他会不会是下一个爸爸、舅舅和男朋友呢?


图片图片


因为他的没有选择,是家庭造成的,是社会造成的,甚至可以是安然造成的。


因为他小,他就没有选择,这公平吗?


对于所有男性人物的刻画,本片是很有思考价值的。只是态度上,主创并不明朗,限制这些男人的“发挥”的恰恰这种精准的脸谱化。


图片图片


这个故事在讲亲情血缘的姐弟情深,在讲自私自利的那些男人,在讲男权社会的重男轻女,更在讲选择中的两难困境。只是“臭男人”的劣根性、计划生育、女性觉醒这类的角度,或许并不新颖。


图片​​​​图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