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道德绑架”的《我的姐姐》:她是姐姐,更是女儿

魔扣少儿编程  魔扣少儿编程     2021-04-08      0

首页 > 电影

​​每一步,与世界同步每一步,与世界同步

到目前为止,2021年的电影市场,催人泪下应该是主旋律。

从跨年之际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到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再到最近上映的《我的姐姐》。

如果这3部作品一个不落的连着跟下来,想必一定会为纸巾市场做出很多的贡献。

因为确确实实每一部作品,都真的很赚人眼泪。而且都在讨论一个核心的问题——家。

就比如现在热映的这部《我的姐姐》,上映3天,票房破3亿。

它映射出来的家庭问题就是——做为姐姐,是不是就应该无私奉献自我。

①长姐如母,是被“道德绑架”的姐姐

张子枫饰演的女主角安然,出生在一个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中。

爸爸显然有些“瞧不上”身为女孩的安然,经常忽略她。一家三口,甚至都没有一张合照。

更可气的是,父母还篡改了她的毕业志愿,粉碎了她去北京的梦想。

终究还是有个“续香火”的梦,父母在她读大学期间生下二胎,是个男孩,安然有了一个弟弟。

伴随着弟弟的出生,父母的态度可以说是180°大转变。爸爸对儿子有求必应,会给他做红烧肉,在家里摆满“他们”一家三口的写真。

对比之下,在这个家里,安然仿佛是个“透明”的孩子。

这也难怪,面对这个只见过几次面的同父同母的亲生弟弟,安然打从心底亲近不起来。

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了双亲,只剩下安然和还在上幼儿园的弟弟安子恒。

亲戚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姐姐安然抚养弟弟是理所应当的事。

姑姑的理由更显得理直气壮:当姐姐的就应该去奉献,毕竟长姐如母。自己当年考上了大学,因为是姐姐,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考上中专的弟弟。自己要去俄罗斯做生意,因为弟媳生孩子,被迫中断事业回来照顾弟媳。

在姑姑的世界观中,这些都是作为姐姐的责任。

既然我当年是这样过来的,你现在遇到相同的问题也要这样。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后来人,这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不对。

但所有人,并不理解安然的处境和想法。

所有人都忘了:抛开“姐姐”这个称呼,安然也不过是一个20岁出头的大女孩,她也有自己的梦想。却因为“长姐为母”的传统观念,被无形中赋予了太多责任。


②她是姐姐,也是女儿

为了二胎能要个儿子,父母让安然从小假装肢体残疾,以便骗过计生人员拿到名额。

父亲打过她,未曾给她做过一次饭。相比之下,弟弟从小没有挨过打,只要想吃就能吃到父亲做的红烧肉。

安然大学想学临床医学专业,这也是她的梦想。但却被父母偷偷改了志愿学了护理,因为父母觉得女孩子就是要早点赚钱养家。

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我们好像是两个爸爸”。

这些年来,安然,一直在试图逃离这个家庭,特别是自从上大学有了弟弟之后,她和这个家开始渐行渐远。

毕竟她也要有自己的新生活。

有了男朋友,为了读自己喜欢的临床医学,准备和男朋友一起考研去北京。

然后,父母的意外离世,让她不得不面对这一切。

讽刺的是,在父母的车里,只有父母和弟弟的合影。

但就是这个不被宠爱的女儿,被亲戚们要求承担起抚养弟弟的重任。当她想把弟弟送去寄养时,这些大人们又一个接一个的跳出来反对。

一边是想考研去北京,实现自己当医生的梦想;另一边是,抚养弟弟恐怕会严重拖累自己的现实。

最终,电影留给人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结果似乎都在指向,作为姐姐的安然,无法放下亲情,选择了抚养弟弟。

但好像网友并不买账。

豆瓣评分更是从刚上映的7.9掉到了现在的7.2。

更让一些观众不爽的是,电影揭露了所有的不公之后,却还是劝姐姐要承担责任,劝姐姐无私奉献,也让不少姐姐们对这部电影感到愤怒。

想“支持”姐姐的电影,最后却“冒犯”了姐姐们。


③现实版《我的姐姐》,压力太大轻生

现实总是比电影还要残酷。

20岁云南女孩小刘在杭州跳河轻生,所幸民警和热心市民及时伸出援手,小刘获救。

小刘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她一个人的肩膀,她十几岁就出来打工养活弟弟妹妹。这次想不开也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了。

“其实我已经不止一次想过轻生了......”小刘一边哭着一边将双手拿出来给民警看,两只手腕上有数十道割痕。

女孩的经历让人心疼不少网友都发出感慨“她太难了”。

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对姐姐的要求,太高了呢...



传统舆论会倾向于姐姐应当承担更多责任,但不应该道德绑架那些没有意愿甚至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姐姐。

姐姐们成为了“工具人”,为了弟弟,为了家庭,唯独不能为了自己。

但也别忘了,她们在成为“姐姐”之前,也是个“女儿”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