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最传统又最先锋的电影

电视剧透社  电视剧透社     2021-11-11      0

首页 > 电影

​​图片图片

再看《天书奇谭》,我脊背发凉。


好片不够,经典来凑。


这几年随着电影行业、创作者与市场的下行,影院定了个重映老片的新选题。疫情前,《海上钢琴师》《千与千寻》等大师佳作,便首次在影院和中国观众见面。


疫情后,大片不敢定档,《阿凡达》《美丽人生》《天堂电影院》《魔戒》三部曲等大批经典电影就成了影院的“门面担当”,把复工后院线电影的豆瓣评分拉高不少。


但重映片单中,国产经典反倒没啥声势,仅有的几部都是票房不错的商业片,吸引力不大,也没展现出中国经典影片的气质。


直到10月14日,坊间传出《天书奇谭》定档的消息,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2的动画电影,不仅是多代中国人的童年回忆,也是中国神话故事影视化的代表作。


容易被忽略的是,除了故事本身改编自《平妖传》的部分章节,片中还能看到戏曲、绘画、文字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这些精工细琢的附加“彩蛋”,可能才是影片历久弥新,长期保持生命力的原因。


图片图片

《天书奇谭》定档海报


所以趁着电影重映,首次登陆全国大银幕。烹小鲜(pengxx01)拿着放大镜,深挖了《天书奇谭》中的文化“彩蛋”。


两个发现:一是创作者的匠心和文化底蕴,二是当时影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图片图片


《天书奇谭》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主线是在天宫值班的袁公,偷看天书后,决定把记载的法术教给人类,结果触犯了天条,被罚终身看守天书。怎料仙丹被三只狐妖偷走,化为人形兴风作浪,袁公只好再破天条,和徒弟蛋生一同追回天书,并成功镇压狐妖,最终自己被抓回天庭的故事。
剧本虽然不复杂,但细咂么,影片除了讲好故事,还暗藏了对大人物(玉帝、皇帝、县官)的嘲弄、对懒政的对抗、对权利垄断的消解。
所以,《天书奇谭》不仅在当时是先进的,时至今日仍是批判精神的代表作


图片图片

图自豆瓣评论


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是,《天书奇谭》打开了当时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想象。


一是叙事主体的想象。


从狐妖们偷吃仙丹,幻化成人形开始,《天书奇谭》的主角就成了为害人间的狐妖,并且前期,靠着投机取巧的招数,狐妖在正邪对抗中占据上风,打破了观众对主人公“高大全”的印象。


也正是借着反派们“行走江湖”的经历,县官、皇帝等负面人物逐一亮相,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不仅是展示,更是嘲讽。


图片图片

《天书奇谭》剧照


二是结局想象。


虽然最终袁公和蛋生夺回天书,并镇压了狐妖。但因多次向凡间传递天书中的法术,并私自下凡,袁公在影片最后被天兵天将抓走,可能迎来被处死的命运。


袁公与西方的普罗米修斯一样,抱有对平民的关照,是意图打破特权的先驱,代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中国的影视作品中,这类角色往往是“好人一生平安”。观众也更信奉大团圆的结局。


但《天书奇谭》偏偏在结尾处,交代了袁公必然的命运,反倒让他对抗特权阶级的行为更显悲壮。观众在痛苦之后,也会多一份思考。


图片图片

《天书奇谭》剧照


如此看来,《天书奇谭》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称其为“先锋电影”毫不为过。



图片图片


然而制作方上海电影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厂),反倒是用最“传统”的形式,展现了最“先锋”的故事,《天书奇谭》中的人物造型、美术风格和美学特质,尽数源于中国文化


这里上美厂的老师傅们不能不提。他们靠着极深厚的国画功底,早在1960年就曾取材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到了长片阶段,无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还是第三部长片《天书奇谭》,取材都是神话故事,美术风格却是百花齐放。


图片图片

《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尤其是《天书奇谭》,堪称中国文化与动画电影的完美融合。


首先是来源于京剧的人物形象设计。


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几乎都取材于戏曲脸谱。譬如蛋生脑袋圆,眼球乌黑,眉毛短细,腮旁印着两团红晕、头上扎着发髻,便来源于京剧中专门扮演的娃娃生形象。


又如妖媚的粉色狐妖,一双凤眼、一弯樱桃小嘴,盘着讲究的发髻,樱桃小脸上各有一个大大的红晕,俨然是京剧中性格活泼或泼辣放荡,又带有喜剧色彩的花旦形象。


再如尖嘴猴腮,脸中间涂着一层白粉的县官,就是京剧中的丑角。值得一提的是,丑角的起源可以追溯的唐玄宗时期,文化底蕴丰厚。


图片图片

《天书奇谭》剧照


其次是“吴门画派”的美术风格。


区分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两部长片,《天书奇谭》采用更细腻的工笔重彩作为美术风格,“吴门画派”也对影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通过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和留白特点,片中的山林云海、宫殿楼阁都传达出意境之美,纸张特有的肌理感也给场景提供了最合适的烘托。


尤其是山石运用的“勾、皴、擦、染、点”五种技法,通过线条的粗细转折、墨色的浓淡干湿,将山峦叠嶂各不相同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无论造型还是线条的处理,又规避了夸张的硬朗,形成独特的东方形式美,创造出了如诗如画的古代江南景象,展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美术设计。


图片图片

《天书奇谭》剧照


最后是丰富的传统装饰图案。


中国作为多民族融合国家,有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期间,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形成了特殊的装饰图案。


《天书奇谭》中,便融入了传统装饰图案,运用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以及具有特定含义的纹样,既丰富了场景建筑、道具等细节,又交代了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还能提高观众的代入感。


譬如孕育出蛋生的炼丹炉上,便采用了大量仰韶文化彩陶上的涡旋纹,本源是孕育生命胎盘的象形符号,所祈求的是孕育生命。又如片中比比皆是的道教装饰图案,也展示出中国的文化与宗教底蕴。


图片图片

背诵天书时的甲骨文


几相结合,中华文化不仅推动了《天书奇谭》的叙事,甚至形成了更鲜明的文化符号,回过头说,算是为当下的中国动画电影,提供了不错的文化范本



图片图片


作为1983年的动画电影,《天书奇谭》难得的展现了当下性,不仅在美学上契合现代观众的需求,更隐藏了大量可供挖掘的文化、人文“彩蛋”,可供观众挖掘。


可见当时的创作者,除了极强的审美和文化底蕴,对现实的关照,也是作品不可缺失的一环。而这份关照,在当下仍是不可解决的矛盾,更展现出历史悲观主义的气质,为作品的传奇性再添一笔
所以,现在影视创作者需要向老师傅们学习的,不仅仅是美学,无论哪类题材,关注现实,或许才是具有长期艺术生命力的唯一创作方法。



文/ 老九 烹小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