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梅艳芳》的上映,江先生和梁先生也算是还愿了,对于梅艳芳先生的粉丝,乃至怀念着香港巨星时代的人,这部电影无疑是优秀的作品,能够勾起观众的回忆,也能让观众落泪。
如果说作为怀念梅艳芳先生的作品,这部电影无疑是优秀的,但如果说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很遗憾。这部不是。因为一开始,这部影片,就是江先生和梁先生对梅艳芳先生的还愿和缅怀,其高度也就只能是一部优秀的怀念梅艳芳先生的人物传记电影。
而且,作为一个编剧,去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无疑是失败的。因为整部电影看下来,看不到任何的重点,两个小时的流水账,对梅艳芳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叙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这无疑是一个很稳妥的方式,但面面俱到所带来的就是面面不到。
无论是影片中所呈现出来梅艳芳先生这一生的几个重要事件,还是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梅艳芳先生的几段爱情和友情,这些事件的叙述可以说是平淡乃至平庸。所有的转折都是轻飘飘的一笔带过。很难看到对梅艳芳先生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的内心活动和成长历程,也就是说,无法看到任何的由矛盾冲突所堆积而形成的高潮。
当然,影片用了一个很聪慧的手法,就是利用大量的原始影像资料,对梅艳芳先生的高光时刻进行复刻。在前来观影的观众眼中,这无疑是一种高潮和亮点,尤其是最后的夕阳之歌,利用梅艳芳先生的影像资料和具有梅艳芳先生年轻时神韵的女主,二者交融,确实催泪,也确实感人。
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影片本身的平淡和平庸。好的作品不需要通过炫技的方式来获得观众的掌声。
既然是怀念梅艳芳先生的电影,那么,在构思时,就要思考,为什么怀念梅艳芳先生?答案有很多。作为江湖儿女的侠义,作为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不息,还是说她的一生是香港精神的写照,还是说她的离去标志着香港巨星时代的落幕,这些都是答案。通过这些答案,我们又能获得很多的反思。而这些答案和反思,可以决定作品的深度或是思想性。
由于江先生和梁先生的本意,仅仅表达对梅艳芳先生的缅怀和追思,所以,在此讨论这部影片的思想性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创作初衷,或者是创作目标是极为重要的,这两个决定了作品的所能呈现的高度。对素材的思考和反思,则决定了作品的深度。
那么,作为观众的我们,为什么要怀念梅艳芳先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名本身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被命名为名的皮囊包裹住内在的真实时,名才具有意义,这就是名副其实。梅艳芳先生做到了,香港巨星时代里的各位明星也都做到了。反观现在,或许,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梅艳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