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入殓师》无数次想起了贾樟柯,每逢看到壮阔的户外场景,就会想起雪地里的烟花、赵涛的舞蹈、寂寞的城墙、一群人追赶火车。
《入殓师》好是好,一流的导演、剪辑、演员,甚至连配乐都是久石让的。
贾樟柯哪能比。
《站台》被人诟病的一大堆无用镜头、很少用特写镜头导致观众脸盲。连我很喜欢的《山河故人》都只有开头结尾讲得好,澳大利亚的情节让人尴尬,终究贾樟柯只能讲好他那个时代的故事。《小武》说不上哪里好可就是喜欢不上。更不用说《三峡好人》无端出现的ufo和看完只记住了余华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了。
可是不管《入殓师》有多么恢弘的场景,配乐,我总感觉这些只是在衬托情感的深刻,而这部电影也只是在讲细腻的情感。
而《站台》说尽了:“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山河故人》光看名字就知道贾樟柯的野心不小。
细想起来,日本电影好像大多都很细腻,而中国的电影往往大开大合。这也许和我们国家的历史沉浮有关系。
进一步来说,当我们回望历史长河,“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佳句流传千古。
好像中国人历来都大开大合,这也许是儒家传统吧,不然杜甫怎么会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来。
所以我料想这和我们国家的历史、传统有关系。
但是我不了解日本历史文化,也不能对他们的电影妄加揣度。
再说了我看的日本电影也不多,此刻之语皆妄语。我恶补日本电影去了。
《入殓师》里男主在书房里怀念童年起了大提琴,转而是户外恢宏的画面。后面还有一些天鹅的镜头也很漂亮。
《站台》里众人追火车而不得,暗示了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