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影评,第一次在影院二刷电影,《雄狮少年》,感触太多了忍不住要写。这部电影上线很久了,但因为国漫仰卧起坐式的崛起,加上对舞狮和成长向剧情不感兴趣,还有什么人物形象乳化,就一直没去看。结果,真香了打脸啪啪啪。一刷的时候还抱着怀疑和探究的态度去看,全程克制地掉眼泪,二刷就直接把自己丢进电影里哭得稀里哗啦。
这是一部几乎被市场扼杀的电影,《雄狮少年》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大家大概都把他归类到《哪吒魔童》,但这电影的内涵和格局,绝对不是未经世事的儿童能看懂的,都值得成年人细细品味,是难以察觉的深沉。就从内容、技法和配乐三个我比较喜欢的角度谈谈吧。
先说内容,太真实了,这种真实不是由于情节的现实,而是心灵的共鸣,电影高光在后半段。有人说这电影,悲怆。悲怆吗,或许吧,大致有三点,一是在阿娟高光时刻,女阿娟的男朋友一直在接电话,显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男朋友“一类人”的眼中,这就是一场表演。二是女阿娟,和阿娟的相遇是昙花一现两人并没有过多交集,而她也放弃了舞狮,和他优渥的男朋友“正常”工作上班,实锤了过客。三是电影结局,一场舞狮之后,奇迹发生了他爸爸醒了,但阿娟还是去了上海打工,破旧墙壁上是两张舞狮的照片,这里有两种解读,一是阿娟幸好没有被舞狮耽误,成功到上海打暑假工,赚够了医药费让爸爸康复,然后如他妈妈所愿上了大学,二是阿娟从此以后都在上海打工,舞狮只剩下了破旧墙壁上的两张旧照片,阿娟变成了下一个咸鱼强。
来说说第二种结局吧,悲怆吗?这难道就是“悲”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这句话用在这部电影上实在合适,电影在阿娟去广州打工时音乐是“Rollin’On”提到了“期待”,舞狮给了阿娟期待,舞狮就是阿娟期待的寄托,电影在最后也给出答案。
阿娟在舞狮大赛前晚通宵训练(天台独舞一幕),然后站在沉睡的城市面前,站在晨曦的光芒中,张卡双臂,砰——砰——是心跳,是鼓点,在那刻导演把镜头给了街边的小贩、宣传企业文化的职员、匆忙的地铁站、人群涌动的工厂,是芸芸众生。我想这一刻导演想表达的,是这座“伟岸”城市下最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就是我们每天身边的人,路过的人、看见的人、有过交集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反思,支撑他们,或许说我们更为合适,支撑我们在这大城市里拼搏打拼、支撑我们长大到现在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若有若无的信念么,一个连我们自己都会下意识踌躇却蠢蠢欲动的雄狮梦,想变得更好更美好,让自己活一把光彩,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砰——砰,是心跳,是信念。正如阿娟祭拜林子里的那尊神像,他许愿、哭泣、大喜大悲,阿娟问“我不知道你真的存在吗?”那林子那神像真的存在吗,那是阿娟的信仰与敬畏,我们会去庙里拜佛祈福,那佛真的存在吗,或许吧,我们拜的是自己,约束的、正道的、坚守原则的那个自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佛,否则也没有意义。
舞狮和阿娟,是所有人的缩影,我真的震撼于感动于导演的细腻与格局,导演抽离了阿娟一个人的镜头,道出了芸芸众生,街道上默默行走的路人,就是在舞狮中意气风发的阿娟,而阿娟,也是下一个行走的路人。
所以,话说回来,训练完后,阿娟选择了屈服与放弃,因为山太高看不见头,他放下狮头,收拾行李拿着车票去上海打工,结束了。我愿意称,这其实真的结束了,我说结束了,是我相信在那刻阿娟真的“死心了”,这已然是一种电影结局。
只是因为时间间隔短暂,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电影荧幕上的,是纠结犹豫的阿娟第二天终究还是参加了舞狮大赛,并夺得桂冠大放光彩,然后他去上海打工,电影结束。换言之,假如时间线倒一倒,阿娟先去上海打工,过了很久很久数十年后,某天举行舞狮大赛,阿娟选择参加,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称这又是一种结局,热血难凉心未死,人活着也就为了那么一点期待。说到时间,对时间的思索也耐人寻味,什么是结束?什么是结果?
有人说,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啊,阿娟最后还是那样,就是下个咸鱼强。这样的解读冰冷也现实,导演将故事放在少年身上,可能是象征转机与希望,也可能是循环与困局,但是,难道这样就代表悲剧吗?那什么叫喜剧,是阿娟通过这场舞狮博得高人赏识家财万贯,博得女孩阿娟倾心不已以身相许,从此走向人生巅峰?这也是我看了电影的震撼之处,人活在这世上,为的就是一口气,即便我们不得不在意世俗的眼光,我敢说,这场舞狮,将成为阿娟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在弥留之际,能说一句“没白活”,做了就是做了,喜欢就是喜欢,我喜欢,我去做,我做好了,就是这样。人间值得。
另外,我还是更愿意相信阿娟凭借舞狮的毅力、坚持与机敏,在未来出人头地,因为他拥有成功最可贵的品质,我也更愿意相信少年象征转机与希望,毕竟,中国不就是这样一代代走过来的么?而且电影在阿娟拜师的时候,场外音选的也是“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至于女阿娟和阿娟的相遇,与其说过客,我愿意称为非常美丽的邂逅,这是场抛开世俗抛开身份地位的邂逅,并且不留遗憾不会被染指的邂逅,有的只是两个灵魂在对的时间对的事情对的信念上的美丽碰撞,豁然开朗,并成为彼此的一点光(以女阿娟为象征的舞狮成为阿娟的期待,阿娟成为女阿娟的传递与默契)。
再说说咸鱼强,这个人物的意义很大,他和他妻子也可谓十分动人。20岁的咸鱼强和40岁的咸鱼强,20年的岁月和人间,没落的英雄还算英雄吗?我认为算。有人说咸鱼强的人生够惨的,舞狮嘛不赚钱,到头来忍痛割爱做个普通的打工人,就算这场舞狮让他大放光彩,可过不了几个月,日子还是一如当初,因为没钱嘛!是的这是世俗的衡量标准,可我敢说咸鱼强就是个不普通的人,他心中有气,所以他在40岁的这时,还能找回20岁当初的雄狮梦,他和他的妻子还能找回20岁的爱情与快乐,电影那一幕,妻子骑着电动车送咸鱼,留下背影哭着喊“我后悔”,真的像一把大锤子砸在心脏,多少成年人的中年人的无奈与麻木,苦涩,对生活的妥协,遗失的勇气,反抗生活的勇气追逐梦想的勇气,在那刻释放。长大,谁还敢说我后悔,不敢说,不敢想,想就一个人往肚子里咽。舞狮对于曾经有心气却被生活磨平棱角现在蹉跎岁月的阿珍阿强来说,这就是回馈吧,这就是意义啊,在混沌麻木不见天日的时候拾到一番难得的纯真与热血,已经是最大的“喜”,如果想些什么平步青云一蹴而就,就只能说不切实际且可笑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饮冰十年,热血难凉。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然贵在人生隐忍却坚韧,寂寥却蓬勃,贵有期待。
这电影仿佛拍了拍你的肩膀,说“我懂你,我看见了,你还要继续”。
至于哲理性东西,比如舞狮文化,我也要夸真的看完让我对舞狮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以前真的对舞狮毫无兴趣只觉得吵闹还傻气。只是这些比较明显的电影内涵在此就不讨论了。
好!终于说到配乐和运镜了!!配乐和运镜一定是紧密结合的,配乐一响起画面就出来了,画面一出来情绪就代入了,这就是优秀的。而对于这部电影的配乐,我已经无法形容有多优秀了,直接买个原声带纪念一下吧。能夸的地方太多,只能简单说下。
首先一刷时,比较离谱,看到阿娟骑着自行车驮着女阿娟逃跑的时候,我的眼泪竟然掉了,开局不到十分钟,在没有故事交代与人物塑造的前提下,竟然哭了,可以说不正常!我的泪点不低,我当时都没反应过来自己为什么哭,泪就下来了,更像是生理的泪水,在某一刻神经仿佛被触到了。二刷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是从两人跑戏开始画面光影逐渐斑驳,高潮是在两人路过水洼时,水面倒影和忽然响起的女声的吟唱,为了这短短两秒,前期气氛通过光影和配乐已经渲染完美,忽而变调的音律与乍起吟唱,瞬间将观众拽入一个意境,像在幽林,浮光掠影,远处一声鸟鸣,那种自由、空灵、禅意,摆脱世俗与世隔绝只剩下纯粹的自己和希望,让人落泪。电影做到了神不知鬼不觉的引导。
然后是每次电影的高光时刻,必有我大中华灵魂乐器,唢呐!唢呐一响,全体起立!印象最深的一是咸鱼强在回忆20岁婚礼时,一个运镜从龙头点睛,唢呐起,到咸鱼强在台上舞狮。二是阿娟抢绣球时,一个大仰角镜头旗杆砸在地面,唢呐起,阿娟一跃杀到赛道上,甚绝!
说到唢呐,忍不住又多嘴一句。任何影视作品的高光时刻必有高燃的BGM,但《雄狮》选用了唢呐,我在看到阿娟举着旗子杀到赛道抢绣球的那段时,唢呐响起后脑子里涌现的竟然是各种红色影视里劳动人民的奋勇抗争,那种来自黄土高原的亲切和热烈,带来的感动和振奋是巨大的,如跳动的脉搏,是一种来自民族来自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
还有必须要提的是电影插曲,我想说导演太敢了,插曲是跨风格跨语言跨国界的混搭,按理说一部电影的曲风要统一,至少不能跨度太大,但《雄狮》就任性,而且任性得非常出色,每首插曲简直就是非他不可,换了那味儿都不能这么足,我印象最深的是五条人的“我阿娟一定要出人头地”,童声的“fly away”,阿娟去广州打工这段最虐心的民谣“嘿我的伙伴”,阿娟晚上睡不着的外国交响曲。所以这难道不能体现我国人的大胆创新和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吗?
再插一句画面感,非常写实非常中国。且不说技术,在背景的对比之下人物像p上去的(但人真的也很真实,印象最深的是阿娟在广州给妈妈打电话的一幕,那张年轻却沧桑的小脸蛋,真的很想让我抱一抱,尤其是当妈妈说累了就回家,阿娟的一秒泪目,我心都碎了!完了我真的什么都想夸什么都想说),取景太走心了,乡村的烟雨 佛像 幽林 月光 萤火虫 木棉花 茶缸 奖状,广州的地铁站芳村,这种写意式的浓厚感情,真的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才能表达!古诗啊你知道么!
电影质感太太太好了!比起定义为国漫,我感觉导演更像在探寻电影的另一种拍摄方式,这种意义绝对超越了动画片的概念。比起真人拍摄,动画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跨越时空和现实约束,无论是在拍摄上还是在画面处理上,但缺点就是缺少演员的代入感,啊对对对,我知道怎么形容他们的外貌了,有演技啊!!(太激动)
✔✔✔划重点✔✔✔
✔✔✔划重点✔✔✔
来说关于人物形象的问题,我还是那句话,导演太敢了,思想太前卫了,以至于观众根本找不到观察的角度。辱华?我严重地不认同。
我第一次在纸片人身上感受到“演技与情绪”,这种情绪指的不是来自于情节中的人设,或者人物所展现的表情,而是我看了人物后,内心所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雄狮》画出来的人物引起了我的情绪,通俗说就是“活了”,画里的纸片人活了。
首先我承认,电影刚开始(也就是网上有且仅有的能搜到的剧照),主角团的形象让我很不舒服。就说我们的主角阿娟吧,阿娟出场蓬头垢面,贼眉鼠眼,身体瘦的跟有病一样,注意,我产生的这些情绪是在电影人物解释(指贴标签立人设)之前(指别人喊阿娟病猫的情节),主角阿娟很让我反感,妥妥的“东亚病夫”。但是随着电影推进,随着阿娟的心路历程,他成长了变得越来越有男儿气血。
第一次蜕变是阿娟剪了寸头,不得不说当时我很惊艳,第一反应是哟小伙子还挺帅,但此时还没有从精气神的角度思考,我以为只是因为阿娟换了发型,完全忽略了阿娟精神面貌的改变,我那时也没想到一个画出来的人,能有精气神,我那时还是以“看动画片”的想法在看电影。
那么第二次,就是阿娟终于还是杀到了舞狮大赛(其实在阿娟天台独舞一幕已经触到我了)。那时阿娟,一身红衣,黝黑的皮肤、利落的短发、矫健的步伐、挺拔的身躯、结实的肌肉,以及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他高举旗子,屹立在赛道上!我满脑子只有这个男人好帅的想法,什么都忘记了,以至于甚至在电影结束很久很久后,才反应过来这是“阿娟”啊。谁敢说这不是中国人的精气神?谁敢说这不是“雄狮”,阿娟!我愿意称他为真正的“从东亚病夫觉醒的雄狮”!
在阿娟跳擎天柱最后一刻电影采用了闪回,老实说这真的是非常老套的手法了,但是当套路里填满了血肉与温情,真的是核弹一样的暴击。这段其实也是导演疯狂暗示,他在阿娟阿猫阿狗三人最初模样的合照上定格了好几秒,很鲜明的对比啊这么明显的“东亚病夫变雄狮”,竟然电影还是被人说“辱华”,真的那些说阿娟辱华电影辱华的,十个人里面有十个人没看过电影。
总之我要再强调一次这部电影的罕世之处,演技!而且我合理推测这是导演故意的,我再举个例子吧,电影开始的时候主角三人在街上要大鼓,被陈家村大个子踩烂狮头的情节,在大个子质问阿猫是不是他的时候,阿猫笑着说完台词镜头切给阿狗的时候,阿猫的嘴角拉下来了,真的活生生演绎了“扯着脸皮微笑”,那种怕事圆滑但又不甘的感觉一下子就演出来了啊!演出来了啊!导演的审美是绝对没问题的,女性阿娟、咸鱼强妻子、年轻时的阿娟爸、年轻时的咸鱼强最能体现,长得很小鲜肉,没人否认女阿娟刚出场时那凌空一露脸的惊艳吧?
写到这里我终于能说电影的武戏了,太精彩了太精彩了太精彩了,这应该是部武打片,融合了舞狮文化,武打戏带来的体验感完全不输于真人版优秀的动作电影,注意是优秀的,因为真人版武打戏烂片也太多了。说到这里,我再次肯定导演是想探寻电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绝对不在动画片的范畴!所以为什么这么精彩的武打要素写到这里才说,那是因为前面的东西更重要啊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很高能,我认为说是里程碑不夸张了,就像星爷的电影,封神有朝一日!
最后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标签之一,“燃”。很多人看完说燃爆了,也有人说燃是表象更突出电影的悲怆(内容那块),我想说,不他就是燃爆了,但是《雄狮》的燃区别于任何动画情节的燃,他是一种成熟且冷酷的燃。这种燃,不是无脑的热血,而是经历了大彻大悟大喜大悲后的孤勇与坚强,在那一刻全部爆发,如熊熊大火。以灵魂为火种,以鲜血为燃料,将生命的光辉燃烧得无比耀眼!那不是肾上腺素飙升冲得头脑发热老眼昏花,那是,清醒的,透彻的,沉默却能震碎肺腑的力量。
以至于,每次看到阿娟高光时刻的模样,血液和眼泪一起沸腾,那是伴着痛楚的感动与激昂,让人清醒却沉醉的痴迷。那刻,不再是一句666能表达的,相反,是一次次开口却只能颤抖着双唇的欲言又止,是只剩下无知无觉却落下的两行清泪。
燃。
最后(额第几个最后了来着),谈谈电影的缺点,宣传!前期宣传!!太肤浅了,电影只宣传了《雄狮》最最肤浅的一面,用的全是最常规标签,爆笑 励志 成长,加上不是人演的形式(是的我已经不愿意用动画片来形容了),就严重误导了市场定位,完完全全被划分到儿童市场了,且没有任何竞争力且于是现在被人黑辱华。
因为在儿童市场,好看可爱的形象是第一,潮流时尚的剧情是第二,一定要“够萌够新颖够有趣”,而不是内涵,《雄狮》一听就很老套的剧情和不怎么潮流的舞狮,真的没什么竞争力还被骂,气死人了你就说这个宣传要不要背大锅吧!!还辱华呢,气死人了,这电影从内到外(内包括电影内核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与心气儿 勇气、电影取景、最明显的舞狮文化等等,外包括电影画风、电影表达手法写意式、电影配乐等等太多了)你就说哪里不中国吧!(是的我全篇都在diss辱华,并且感谢这个角度让我从国家层次去思考这部电影)
最后,我吹爆佛山的武术和舞狮啊!(上一次这样崇敬佛山还是因为《叶问》电影系列)最最后,感谢孙导演!!另外感谢电影的上线时间延长一个月,衷心希望更多人看到他!领悟他!
“致所有 顶天立地却 平凡普通的 无名的人啊 我敬你一杯酒,
敬你的沉默 和每一声怒吼,
敬你弯着腰 上山往高处走。”
——电影《雄狮少年》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