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于1991年末正式上映,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电影上映的时间远在我出生之前,小时候只听过这部电影使得巩俐直接封后,张艺谋封神,虽然一直好奇但是一直没有打开这部作品。从前太小看不懂电影镜头下的隐晦表达,以前听到这个电影名字感觉是个很喜庆的电影名字,如今距离电影上映20年后再去品读方感受到影片的表达,所观所感姑妄言之。
影片开场就是巩皇的大特写镜头,简单几句话交代了一个青年女学生被迫接受封建时代女人的命运嫁给一个老爷当姨太太的背景。影片女主角颂莲从开场来看是个倔强不屈,接受过新式教育有新思想的女学生,即使表面屈从封建继母但是从最后一个特写镜头来看颂莲的眼神变化,无奈不甘展露无疑,两行清泪更是凸显了人物的倔强,于此相印证的还有颂莲没有穿着新娘服坐花轿到陈府,相反身穿学生装步行到陈府。然而这种倔强和清高并没有维系多久,陈府俨然是一个变相的紫禁城,老爷掌控着生杀予夺,作为全片掌控女性命运的男性角色出人意料的没有正面镜头,老爷留宿哪一房,哪一房的姨太太就可以享受捶脚、点灯、点菜的待遇,人与人之间的分化和异化全在于老爷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可想老爷没有正面镜头的原因,没完全出境但是却无处不在,这种压制性的力量一直贯穿在整部影片。
好比颂莲所说,在陈家大宅,女人什么都像,像猫像狗像耗子就是不像人,捶脚是为了女人舒坦了能更好的伺候男人,点灯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女人,老爷作为上位者显然在背后操盘一切,让自己统治的区域维系一种诡异的平衡。前面之所以说颂莲的孤傲和清高并没有维系多久是因为在高墙大院中颂莲也逐渐被同化,原本孤傲倔强的女学生学会了争风吃醋学会了假孕争宠,本来面对捶脚点灯点菜,颂莲是不屑的,但是当新鲜劲儿过去老爷恩宠不再,生活与以往出现落差时颂莲才感受到没有特权没有恩宠的日子是多难熬,府里的女人们依附老爷而活,即使已经是民国了,女人们不再裹脚穿着旗袍,皇帝也已经不在,但是纵观陈府的布局结构以及各种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能看到封建的那一套还在变相延续,男权永远横在女人之上,女人是男人权力下的附庸,没有思想没有反抗意识,有的仅仅是为了点点既得利益的明争暗斗。
影片中几个女性角色很有意思,大太太年老色衰,育有少爷飞蒲,她已经不需要再去依靠老爷的宠爱去过活了,但她依然没有跳出这个圈子,大太太依靠的是自己的儿子,男权势力的延续,所以大太太不争不抢维护着老爷制定的一系列规矩,她深谙如何在深宅大院里存活。二太太和三太太这两个形象,一个是虚情假意的笑面虎一个是泼辣跋扈的梨园一枝花,二太太看似和蔼可亲实则城府最深,二太太拉拢颂莲无非是想借力打压三太太,与此同时她也是老爷最忠诚的信徒,一切以老爷马首是瞻,同样她也很明白如何在这样的院子中生存。三太太看似无理取闹实则颇具反抗精神,然而这种反抗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身在泥淖如何能做到片叶不沾身,三太太跋扈张扬敢作敢为,面对颂莲揭穿她和高大夫的私情也毫不露怯继续我行我素,然而时代的洪流最终将把这股逆流给吸纳殆尽,在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女性的性欲以及自我是要被踩在脚下碾碎的,所以最后她难逃厄运被虐杀在死人屋中。四太太颂莲作为一个接受过新思想的女大学生,按我们的预想她应该是最具反抗精神的,能够摆脱既定命运的,然而事与愿违,我们能看到的是旧思想织就了一张大网将颂莲牢牢包裹住,任她怎么挣扎也摆脱不了,一开始颂莲还算与众不同还有一丝自我和对封建礼教的不屑,渐渐的在捶脚,点灯和点菜这一系列操作之下,颂莲开始慢慢接受甚至开始享受,当没有点灯的时候她甚至自己幻想被捶脚和点灯的样子,性和欲在演员的表演下效果拉满,颂莲逐渐也像陈家其他女人一样为了既得利益而活,为了琐碎的事情争风吃醋。
在纸醉金迷中颂莲渐渐迷失自我,真正让颂莲开始觉醒的是丫鬟雁儿,雁儿举报主子假孕导致颂莲被封灯受冷落,因此雁儿幻想当太太偷偷在房里点灯最终被颂莲被揭发,由于不肯认错雁儿在雪地中长跪最终风寒不治死在医院,临去医院前老爷交代用好药不要让人觉得陈家亏待下人,人命在老爷眼中不过是一句话而已,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满嘴的仁义道德,仔细看下来不过吃人二字。人跟鬼不过一口气的区别,人即是鬼鬼即是人,颂莲没有办法在自我欺骗下去了,在20岁生日的当天,她放纵自我,跟少爷飞蒲暗传情愫但是被拒,她自觉一无所有醉酒后说出了三姨太的秘密导致三姨太被秘密虐杀,至此颂莲彻底清醒了,反抗的结果就是死亡,死人屋也许根本不是什么上一辈的女人上吊自杀的地方,或许只是为了掩盖一些见不得光的事的肮脏地,清醒的颂莲反复默念杀人被冠上了疯子的名号。
影片结尾十分耐人寻味,又是一年夏天,老爷娶了五房姨太太,新婚之夜捶脚点灯又在继续,历史仿佛再一次重演,而四姨太颂莲在世人眼里成了一个疯子,穿着学生装在点满灯笼的高墙里反复徘徊,非死不得解脱,囿于四方之墙,故事好像结束了但是好像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循环要到何时,留给观众的只有无限的深思和怅然若失。其实关于影片一直有几个点值得深挖,第一中华民国之后依然存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现状,一人一灯即掌控他人命运,时代变了但是世道好像还是那个世道。第二关于红黑灯笼这个意象还有点灯这个行为的解读,私以为红灯笼是权和欲的代表,陈宅的女人除了大太太基本都囿于红灯笼的争夺中,争宠争权贯穿了全片,封灯后红灯笼变黑灯笼,权和欲被迫熄灭,四姨太陷入迷梦和自我欺骗中,到三姨太被虐杀后,颂莲撕掉黑色灯罩重新点灯看似在反抗但是在历史的车轮之下她的行为连个印记都不曾留下,自我觉醒的同时作为社会的那个人已经彻底的死了,所以在大家的眼中她就是个疯子,一个脑子有病的前四姨太。第三影片中很多隐晦的镜头对于情欲的表达,张艺谋导演的独到之处就在于通过形式来展现性的张力,这里的性不仅仅是肉体的性欲更包括对于人性的解读和思考,三姨太和高大夫,老爷和雁儿,颂莲和飞蒲少爷,极致的隐晦极致的抓人,看似什么都没讲但是却道尽了一切,影片颂莲和雁儿坐在床上伸着脚感受捶脚的两个镜头,面部表情是幻想的享受,捶脚也不简简单单是捶脚那么简单,它代表着和老爷进行性的交合,这是当时社会条件下获得权力的手段,试问几个姨太太有人真的爱老爷么,彼此之间有什么爱情可言么,情与权紧密相连已经把爱冲的所剩无几,彼此之间不过是各取所需的肉体交易罢了。第四在一个极致讲规矩的地方,陈府的一切仿佛并不规矩,逾矩挂脸的下人,搞私情的姨太太,楼顶的死人屋,随意进出女眷内宅的男人,规则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现在看来老爷就是标准老爷就是规则本身,虽然全程无正脸但是无时不在窥探。第五在影片最后颂莲穿着学生服一直在陈家点满红灯笼的宅院里徘徊,能看到颂莲想要逃离但却四处碰壁,加上结尾电影配乐,整个影片陷入到一种极致惊恐中,绝望而苍凉,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充满喜庆意味的名字最后呈现的效果却是无比的孤寂和绝望,何其讽刺。第六影片出现了秋冬夏三个季节唯独少了春,春的意象大家都知道,代表生机和希望,影片从夏开始,少女烂漫生如夏花,历经秋冬摧折消弭,第二年换新的少女继续周而复始,这种宿命的无奈感贯穿始终,无法摆脱。
不知不觉叨叨了这么久,感觉还有些东西没写出来,也许在过几年随着阅历和心境的变化对于影片还会有其他认识,姑且写到这吧存个档以作纪念——2022年1月23日《大红灯笼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