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选看了比较有质量保证的电影《四海》《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奇迹·笨小孩》。从题材上看,正好是两类,适合比较着谈谈观感:
此前在评价《长津湖》第一部时,我用了“新时代主旋律影片的创作新高度新范式!”通过近些年一系列优质作品的推出,主旋律又重新占据了市场主流,对社会和大众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开始尝试建立中国电影的风格和规则,输出我们的价值观。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迅速上映,自然会乘风破浪,延续此前的热度。整体制作水平依旧精良,保持了上部对英雄群像的塑造—平凡而伟大!家国情怀所带给人的感动不仅是崇高,还有温情。在《水门桥》中,徐克将战争题材注入了其一贯擅长的武侠风,比第一部的风格更统一鲜明。张力有余,细腻不足,细节的精致度比第一部略有逊色。
细致在这点上,张艺谋的《狙击手》则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果说《水门桥》是一篇具有宏大叙事的小说的话,那么《狙击手》更像一篇精致的小品文。《狙击手》用一场很小的局部战斗来折射整个战场的激烈和悲壮,以小见大,在刻画英雄人物上与《水门桥》一样,注重个性化。我们的主旋律需要这样风格多样化的作品,《水门桥》如读巴金《怀念萧珊》,《狙击手》如读孙犁《亡人逸事》,任观众选择。
《四海》保持韩寒一贯的自我表达和鲜明的个人风格,该有的那些典型符号都齐全了。与他前几部作品相比,这部未必是最精彩的,却是最用心的。孤独感、荒诞感在努力追赶着世间的美好和温情,二者无论谁会吞噬谁,都充满无奈。虽然在电影叙事和自我表达上,韩寒还没完全驾驭得当,但他对电影的理解和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厚度,是另一位与他同时代同出身同样转行做电影的那位作家所望尘莫及的。
《奇迹·笨小孩》与文牧野上一部现象级的《我不是药神》相比,略显仓促和乏力些,但仍不失是一部典型的勉志类型片。同样是社会性题材,《我不是药神》所表现的是一个极具典型性,别人鲜有触及且极容易引发共情的群体,《笨小孩》更多展现的却是个体命运,虽然最后也极力想借此展开整个底层的奋斗,但焦点精准度不够必定会影响艺术张力。就像影片中两首经典老歌《笨小孩》和《海阔天空》,二者不是一个风格和内涵,很难聚焦在一个人生调性上。
值得一提的是,00后的易祥千玺凭借这几年在电影作品中的出色表现,已呈现出有望成为新一代“刘德华”式的全能明星,大众实力偶像的趋势。当然,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保持一贯的良好公众形象。
再谈一点值得关注的宏观问题:整个春节假期,国内电影票房已突破60亿。在历年票房史上居第二,已超越了疫情前的2019年春节档,仅次于去年疫情平稳后的井喷式。但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却创新高,观影人次也有较大下滑。除了受疫情影响外,我们更应反思——中国大块头的电影市场仅靠高票价拉动消费,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应通过管理尽快建立票房秩序,为迎接中国电影的春天做好保驾护航。(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