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救不了春节档!

福布斯环球联盟  福布斯环球联盟     2022-02-09      0

首页 > 电影

​​在阖家团圆的时间上映,春节档电影的剧情往往成为热议话题。但在今年,情况却有些独特,热搜上罕见剧情踪影,吐槽票价太贵倒成了热门话题。
 

来源:pixabay

 

根据猫眼的数据,由《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奇迹笨小孩》等电影组成的春节档,在1月31日至2月6日期间总票房刚过60亿元,票价均价52.8元/张,比2019年同期上涨18%。

 

但观影人数却显著下滑。春节初一至初四的电影播放场次分别为56.4万场、51.8万场、49.8万场、46.5万场,均为近五年新高;但观影人次分别为2592万人、1926万人、1893万人、1658万人,均为近五年最低。

 

此外,本次春节档票房冠军《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为25亿左右,在话题度、票房收入上,跟此前的《唐人街探案》、《你好李焕英》等都有差距。

 

涨了价格,少了观众,缺了爆款。今年春节档到底怎么了?

 

01

这次涨价是行业生态恶化的表现

 

一部电影在影院播出,实际上是一条影视产业链的最后一环,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分钱。

 

假设有10亿的票房:

 

第一,先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3%的特别营业税;此时还剩下9.2亿元的可分账票房;

 

第二,电影院拿50%,院线拿7%,9.2亿元乘以57%,也就是影院和院线拿走5.244亿元;

 

第三,即使分走一半的钱,电影院也不怎么赚钱。用金逸院线的财报数据为例:2016-2019年,营业收入稳定在21亿左右,营业成本稳定在19亿左右,设备、装修、房租是大头。每年1-2个亿的净利润,基本是政府补助;

 

第四,中影数字拿走1-3%的发行代理费;

 

第五,票务平台还有服务费;

 

第六,还有发行方的费用,一般是10%,如果涉及到保底、买断和垫付,则会达到15-20%;

 

第七,这时,10亿的票房留给制作方的,大概是30%左右,也就是3个亿,然后需要支付剧本、道化服、明星片酬、员工工资、场地费用、出差成本、公司运维等等;

 

第八,假设明星片酬以及各种住宿车马费合计1个亿,拍摄的直接成本(道化服、场地、设备、员工等)1个亿,各种税费成本5000万,留给影视公司的利润空间,也就5000万。

 

所以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院线拿走了50%多,但是院线不赚钱;电影公司拿走了30%,但是也不赚钱;猫眼这样的票务平台也不赚钱。

 

一部片子拍下来,除去院线设备和装修这种最刚性的成本,票房都给了房租、税费、明星片酬。

 

来源:pixabay

 

这两年疫情打击线下生意,商业地产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唯一稳赚不赔的,只有明星和恰饭写软文的,因为他们不需要承担这些成本。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疫情以来,旅游、民航、住宿、电影等社会服务行业都受到重创,但相比之下,旅游、民航、住宿等行业都是短期业绩波动,消费者还要去异地旅游,要坐飞机,要住酒店,行为不会改变,因此一个疫情所造成的业绩冲击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只要企业的基本行业地位、基本的护城河没有被改变,内在价值就不变。

 

但对于电影院类上市公司而言,疫情的爆发可能导致其内在价值的减少。电影院的困境,不只是当下在短期内出现了业绩衰退,更重要的是未来电影院将可能不再成为电影唯一的首播渠道。被视频网站分流、被短视频替代、业务量长期走低,院线公司的内在价值就少了。

 

也就是说,在电影放映上,院线逐步面临的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缩量市场。这时候的涨价,非但不是需求旺盛的表现,反而是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企图用更高客单价来收回更多的钱。

 

但偏偏今年春节档的电影,并不能为涨价提供足够坚实的口碑基础。

 

02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太“小众”

 

一部电影要拿到高票房,大概率的做法,是要拥有潜在观众最多的题材,而不是最高级的题材。

 

例如,在春节档,这是全家老少男女都进电影院的时间段,此时,任何爱情、悬疑、惊悚或者社会现实批判的题材,固然都是有一定受众,但受众都没有广泛到男女老少皆宜的程度。往往只有亲情+喜剧类题材,才有这个受众广泛程度。

 

因为对于更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电影可能就是休闲娱乐的。足够休闲,足够娱乐,才具有更好的功能性和产品力,而不是大制作、高逼格。

 

以这个标准来看,以往唐人街探案、你好李焕英、哪吒甚至美人鱼、澳门风云等,都符合“合家欢乐”的定位。相比之下,今年的几部电影都比较“小众”。

 

《水门桥》本就是《长津湖》系列的一部分,几乎没有角色刻画、故事起伏,全片基本就是从头打到尾,适合中老年人主旋律口味,但很难扩圈。

 

《狙击手》人物少、叙事少、时间跨度短,只讲一场小规模战斗里,中美狙击手的对决。从种种细节勾画了人物形象、家国情怀,是部好片,但也不是“合家欢乐”类型。

 

《奇迹笨小孩》讲深圳工人创业做手机品牌,变成“厂长”和“合伙人”,老乡们最终成为了企业家、干部,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走的是中国版《当幸福来敲门》的路线,用个人的奋斗,去代替整个社会和制度的进步。

 

论思想锐利度,不如《我不是药神》,无法击中打工人的痛点。论现实程度,华强北手机工人在华为、小米的夹攻之下自主研发手机品牌创业成功,这种天方夜谭故事很难在躺平时代引起打工人的共鸣。同时错过痛点和爽点,票房自然也难言理想。

 

《四海》是韩寒第四部电影,正如他所有电影一样,内核是:没有赛车搞不定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次赛车。在韩寒粉丝年轻的时候,韩寒这样拍是帮粉丝调侃和嘲讽这个世界;但当这批粉丝步入中年背上房贷车贷还随时可能被优化的时候,这样“岁月静好”的情节设计就显得脱离人民群众了,最终也票房扑街。

 

在同行衬托之下,定位喜剧但没什么经典情节,看完也很难有什么印象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成了票房黑马;一如既往拍给少儿看的《熊出没》系列也一如既往地稳定。

 

这样的“小众”电影产品“喂不饱”苦疫情久矣的电影院和出品方。

 

03

结尾

 

总的来说,春节档是一次各路电影的“比赛”,谁能争取最广大的群众谁就能取得胜利。今年几部电影的选题都比较“小众”,2部战争片瞄准中老年观众,2部剧情片想打动青年群体,1部专供少儿,只有1部是可以覆盖较广人群的喜剧。

 

更重要的是,春节档其实也是行业生态的折射。疫情之后,院线的内在价值已经发生了可能无法逆转的变化,涨价也拉不动整体票房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