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奇迹》——能否为文牧野再创奇迹?

东尼老西走万里路  东尼老西走万里路     2022-02-10      0

首页 > 电影

​​《奇蹟・笨小孩》(下稱《奇蹟》)在春節上映以前,宣傳力度顯然不如其他幾部春節檔作品。但這部電影憑着動人的故事,口口相傳,引起了廣大觀眾的關注,如今春節假期結束,《奇蹟》的票房反而節節上升。根據貓眼票房統計,截止2月8日早上,《奇蹟》的票房已經累計7.5億元排名第三。

 

 

依舊紮實地講故事

 

《奇蹟》由文牧野導演,而文牧野在18年憑着《我不是藥神》(下稱《藥神》)成名。文牧野是位很會說故事的導演,《奇蹟》的風格跟《藥神》相似,劇情層層鋪墊、步步遞進,慢慢構成一段結構簡單清晰但又充滿跌宕起伏的故事。

導演的功力,從電影開首就能知道了。在電影開場前5分鐘,單單用畫面和少數的對白,就順暢且完整地交代了景浩和景彤兄妹倆相依為命的關係、景彤需要長期服藥、景浩的工作,並通過兩兄妹在電瓶車上看到工人在高樓擦玻璃的鏡頭,一方面交代了空間的大背景,另一方面指向在這座大城市中默默冒險的勞動人民,也是在預示景浩的命運。充分使用畫面表達信息,讓劇情推進更緊湊,這看似簡單,實質考驗導演的功力——單單從電影開頭就可以看到文牧野的本領。

​屬於人民的故事

​——對基層的深刻刻劃

除了劇情緊湊,《奇蹟》另一個動人之處便是對於基層人民的刻畫既立體又真摯。電影中景浩被其他角色評價為「有野心」、愛「賭博」的少年,景浩也沒有辯駁。此處觀眾不知道他本來的性格,也沒必要知道,只要知道「妹妹等着他的手術費」,這就成為了他不得不冒險的理由,於是整個劇情發展便有了穩固的根基,景浩的堅持便變得真實,而不是無病呻吟。此外,景浩是為很有才華的少年,可是因為他的年紀和出身而三番四次地被貶低,階級矛盾躍然於銀幕上,讓觀眾感同身受。此外,景浩要開廠招工,招來的每位工人都設置了背景故事,例如失聰且被無良雇主解僱的女工、替別人出頭的工人等,這樣的處理手法就跟《藥神》的「病友團伙」很相似,都能使人物鮮活起來。

基層生活困苦,但別忘了苦中作樂

​​

底層生活的苦,很多作品都能描繪出來。可是,要讓對基層的描寫立體起來,宜配搭上基層生活的歡樂。在《奇蹟》中,最有代表性的喜劇部分,我認為就是工友結婚的一幕——上一幕才剛剛因着鬥毆被警戒,下一個鏡頭便是大排筵席的婚宴。簡單的菜式和廉價的啤酒,人們卻在熱鬧中狂歡,此時此刻快樂似乎無關財富的多少。在功能上,這舒緩觀眾在上一幕繃緊的情緒,並且緩和人物角色之間的關係以推動劇情;在內容上,這就讓基層人民的歡樂得以演繹出來,整部電影中的基層人民既能吃苦、又能玩鬧,描繪了一幅全面的、立體的基層人民畫像。

《奇蹟》的不足

​注定無法再創《藥神》奇蹟

​​

但《奇蹟》注定無法超越《藥神》。文牧野執導的作品敘事風格寫實,劇情發展不會很跳脫——這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可以讓觀眾更快代入故事,但壞處是使得劇情較少意想不到的開展,導致不少網友評論說《奇蹟》劇情俗套,「看了開頭就猜到結局」。

而同樣平實的風格,為什麼《藥神》比《奇蹟》遠遠成功?我認為主要因為《藥神》的取材刁鑽——在《藥神》以前,仿製藥是病人群體等小眾群體之間的話題,《藥神》把這議題搬上銀幕是一種創新,倒是與作品寫實的風格取得了平衡。而這回《奇蹟》講的創業奮鬥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有許多作品有所描寫,例如比較經典的有《中國合夥人》,因此《奇蹟》的故事本來就不是什麼新故事。因此,舊故事加上傳統樸素的表達方式,使得《奇蹟》跟《藥神》比較起來,還是有所不足。

在電影本身外,《奇蹟》不能超越《藥神》,還因為市場策劃的失誤。《奇蹟》選擇在春節檔上映,前有具前作和愛國主義加持的《長津湖水門橋》,後有迎合節日屬性的開心麻花喜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旁邊還有題材類似的《四海》,重重受敵,《奇蹟》要突圍而出著實不容易。

 

​總的來說,《奇蹟・笨小孩》在春節檔電影中算上乘之作,但因為其自身的題材,以及選擇在春節檔上映,各種因素都注定了這部電影不可能重現《我不是藥神》的風光。

​​


 

​​有关作者:

//毕业于港浸大人文及创作学系,在内地工作的香港青年~//

微博:东尼老西走万里路

知乎:東東東東尼

B站:東尼老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